借力新时代 提升党建学科建设水平的若干问题新思考
梁杰皓 薛亚萍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需要党始终保持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这不仅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就学理层面上看,党的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党的建设学科一系列问题,培养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人才,为党建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新的思考点。
[关键词]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思考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当中就明确的指出,要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增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这说明党的建设已经不再是依托中共党史这一二级学科而生存,应该适时成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作为一门年轻的二级学科如何加强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已成为高校着力思考之处。
一、增设党建学科必要性
(一)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新的时代条件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增设党建学科,进一步说明了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政党,党的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此外,党建学科的加入,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大的拓展了研究的空间和视角。长期以来,有这样的误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是中共党史学科研究的内容。这样的偏见确实影响了学科的建设和内部的交流,将党建学科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拓展学科研究、增进内部学科交流的重要方式,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增设党建学科不仅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发展的要求。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仅有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学科(如马克思发展史),还有研究马克思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和实际运用的学科(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形成了既有理论研究学科,也有实践性学科,既有历史性的研究学科,也有现实性的研究学科,既有国内研究学科,也有国外研究学科。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整体上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高校设立党建专业……也能解决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欠强、欠精、欠专、欠深、欠优的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建设增加新的学术和教学增长极”①。
(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需要党有新的气象和新的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是党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需要。党建学科自设立开始,将其和中共党史学科一起并列,这说明我们并没有将党的建设当作一门独立的、完整的学科来对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自己完善的系统。在国家层面上看,应该培养专门从事党的建设工作,研究党建规律的专门人才队伍,不应该再依托其他学科。既要和中共党史学科加以联系,因为不考究历史,也难以使得党建学科有历史养分,同时党建学科应该更多关注“建设”,主要是从实际运用和工作经验总结,党建规律的探索等方面研究。因而,党建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然而,不难发现,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人才却是很稀少,或者说没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这就成为在实际的党建工作当中一块短板。
(三)党建学科的建设存在滞后性
梳理党建学科建设,可以总结出几方面的建设问题:
1、学科属性定位模糊
党建学科应该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和中共党史学科并列其中,还是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二级学科并列。笔者看来,若把党建学科和中共黨史学科并列确实有待商榷,因为中共党史更多是重视对史实的研究和整理,包括党的发展史、执政史、改革史,若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党的经济工作史、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党的政策和策略史等。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按照时间为坐标体系进行总结和研究,党的建设学科不仅是研究各个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也研究“如何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多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
2、党建学科学位点的缺少
通过梳理全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的高校,发现具有独立的党建学科的学位点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将党建和党史学科加以并列在一起,这就意味党建学科还是依托式的生存,“寄于人下”。2017年6月15日,山东大学率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独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成为全国首个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博士点高校,计划2018年起招收博士生。还有,中国人民大学也成立了实体性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着手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②由此可见党建学科还处在“白手起家”阶段,刚刚取得独立的身份标志。学位点布置的稀缺,意味着专门人才培养的缺乏,这也就成为了党建学科建设当中的瓶颈性因素。
3、研究内容和方法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
党建学科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上还存在许多不够科学、不系统之处。就研究内容上看,党建学科应该着重研究“建设”,探索党的建设的规律,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就研究方向上看,党建学科可以设置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高校党建研究等多个研究的方向;就研究方法上看,可以有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历史研究法等。但是作为刚刚取得独立地位的学科,在学科方向建设和学科方法建设等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该使党建学科的研究内容、方向和方法既汲取相关学科(如中共党史学科、政治学学科等)的丰富养分,也要有党建学科自身的特色,区别于其他学科,不再是依托式生存,而是与其他学科在相互互动中发展。
二、规范党建学科的建设路径
学科建设,一般包括学科的规范体系的建设(如学科名称、学科的定位和属性、学科的研究内容等),也要有人才的培养,保证学科的发展后继有人。
(一)加强学科属性的明确定位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都在争论,党建学科应该和中共党史并列还是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党建学科和中共党史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存在血缘关系。将党建学科放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之下,能够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学科,改变以往常常认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单纯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科这样狭隘的观念。但是不能因此也忘记了中共党史学科,该学科可以作为对党建学科有益的历史补充。从史实当中汲取厚重的历史养料。
(二)进一步明确党建学科的研究方向
正如前面所述,党建学科应该有独立的研究方向。不能再寄托于其他学科之下,只是把党建作为其他学科的一个研究方面,这样无益于党建学科的进步和发展。那应该设置哪些研究的方向呢?就笔者看来,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就党建工作范围:宏观层面可以设置国家党建工作的研究,微观层面可以设置社区党建工作、高校党建工作、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从历史时期上看,可以设置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建工作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党建工作研究,改革开发以来党建工作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建工作研究等方向;从不同时期的人物上看,可以设置毛泽东党建工作思想研究、邓小平党建工作思想研究、习近平党建工作思想研究等方向。这样一来,可以运用不同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党建不再只是一个研究方向,而是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研究的领域,有自己繁衍生息的机会。
(三)建设好“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群”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学科,通常会想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级学科。实际上,这是“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范畴。本文提到“大马克思主主义学科群”应该突破“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范围,加强相近学科,血缘学科的互动交流,不搞“单边主义”,只懂得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何为“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依笔者看,有如下学科:隶属于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隶属于理论经济学下设的政治经济学,隶属于政治学以及学科下设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这些都可以归列为“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的范围。建设好“大马学科”可以为党建学科提供借鉴和学习其他学科长处和优势。如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系统研究党建工作,从哲学层面进行论证党建工作,可以从历史学科和党史学科的角度,运用史料研究的方式,来研究党建的历史发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党建学科保持发展的着力点。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的问题需要着手解决,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也需要引起思考,那就是党建专业的就业问题。姑且不论党建专业,实际上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就业渠道还是十分的狭窄。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报考公务员考试的时候,不同的省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归属划分标准各异,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些省份划分为政治学,有些省份划分为教育学,此外专门留给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岗位十分的少,社会上对相关专业的需求少。这就给我们一个提醒,能否从国家层面规范公务员考试专业目录。此外,在相关部门当中,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在企事业单位中设置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岗位等等,让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就业当中,不陷入尴尬的地位,让学生放心的学习,安心的研究,这方面也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三、结语
新时代下,对党的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实际当中缺少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人才,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加强党建学科的建设需要在基础性和长期性等方面入手,高校,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承担起来招生和培养的责任,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专业人才的学科自觉和学科自信,要有勇气有底气有信心做好学科建设的工作,让党建学科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党建人才培养不够专家呼吁高校尽快建立党建专业.[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7-05-20/doc-ifyfkkmc9891353.shtml,2017-05-20.
②羅心欲.增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意义重大[J].管理观察,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