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片的英雄塑造与文化反思
陈玮
20世纪初期以后,好莱坞非常喜爱拍摄以西部历史为背景的影片,又将这类影视作品称为西部片。随着美国影视的快速发展,西部片以其经典的特性在影视界的地位一直高居不下,《火车大劫案》是美国西部影片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已然成为美国西部片的开山作品。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西部作品出现在银幕上。西部片是美国影视界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类型作品,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以及影视风格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爱,重点叙述的是“西进运动”时期的西部历史故事,表现本民族和异域文明、个人和社会、文明和蛮荒之间现实矛盾和冲突的影视作品。
一、 美国西部片的英雄塑造解读
(一)英雄形象塑造时期
美国好莱坞西部片大多取材于美国西部文化和民间神奇传说,主要以个人英雄主义为影片主题详细展开故事叙述,该类影片反映的英雄主义与美国“西进运动”时期的社会现状有着密切的关联。绝大多数的西部影片主要叙述的是白人居住区受到暴力袭击或者危险境遇时,英雄人物不畏艰险拯救处于水火中的人民,他们有着共同的代名词——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例如,1939年的西部片《关山飞渡》,因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影视界颇负盛名,被称为经典不朽的西部影片之一。这部影片重点叙述的是一辆搭乘白人的马车穿过西部荒原的经历和故事,通过展现心惊肉跳的马车追逐以及街头巷战等惊险场面,反映了在“西进运动”时期里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在两者冲突过程中,赋予正义和勇敢色彩的英雄人物站出来了。[1]影片《关山飞渡》中的英雄人物有着多重的社会身份,他在表面上是破坏社会秩序的越狱者,但实际上却是品德高尚的正义英雄人物,在印第安人的战争中英雄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英雄形象瓦解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人民逐渐开始质疑当代的社会道德、精神信仰以及城市文化。此种社会氛围下,人们开始厌倦传统西部片的叙事文本和视觉形象,西部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逐渐瓦解,传统西部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奚落。影片《正午》摒弃了传统浪漫主义色彩,是一部赋予现代主义精神的影视作品。该部影片中,主人公警长为了对付匪徒到处寻求朋友的帮助,但是却没有人伸出正义之手来帮助他。最终,警长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匪徒打败,之后无奈丢掉了警察徽章。影片中的“徽章”不仅是警察执行任务的标志,同时还暗喻着伸张正义和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此处的“丢”徽章动作细致的刻画了警长的内心情感矛盾和对社会状况的无奈。该部影片经典的部分在于主人公威尔·凯恩面对危险和矛盾时,并没能及时地解决问题事件,而是经历着各种曲折和磨难然后通过自己的力量打败了敌人。影片给英雄人物赋予了鲜明而浓郁的悲情色彩,改变了传统西部片中战无不胜的英雄人物形象。
该段时期的美国西部片中,正义和邪恶,高贵和丑陋的界限显得愈加模糊,反映着较大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而这种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体现了美国当代公民思想思维和社会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矛盾。[2]在这一时期中,传统世界秩序和新国际关联、传统农业耕作文化与现代先进的工业文明、国际政治秩序和个人自主自由之间关系出现失衡,具有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影视作品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反映出来,传统影片中无往不胜的“英雄”人物形象逐渐消失,反映了荧幕中品德高尚的正义形象已经荡然无存。
(三)英雄形象的自我再塑造时期
印第安人在传统的西部影视作品中被塑造为野蛮、邪恶的形象,通常他们以伤害白人生命安全和破坏社会稳定秩序的反派人物形象出现在荧幕上,印第安人野蛮、邪恶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观众的心里。电影《与狼共舞》上银幕后,彻底颠覆了观众对印第安人的认识,传统西部影片中印第安人的形象描述是极其不客观的,该部影片成为了改变印第安人形象的经典之作。影片中的白人形象和印第安人形象与传统影片中有所差异,该部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印第安语对白,细致的描述了印第安人的真实生活以及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形象,与传统的西部片文化产生鲜明的对比,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该部影片是以全新的角度对印第安人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反映人类自我反省的精神、尊重历史和尊重生命的精神,从而塑造全新的“英雄”人物形象。
电影《不可饶恕》是继《与狼共舞》又一部典型的“英雄”人物故事,并对英雄人物的行动进行了反思。该部影片与传统西部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有着较大的区别,主人公威廉杀人的行动与传统维护正义的影响形象不同,他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重点突出的是人物的社会使命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该部影片中的英雄形象和传统西部片中伸张正义的英雄形象有着差别,他们是有着犯罪前科或者隐退社会的匪徒。[3]以当代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衡量的话,具有犯罪前科的人物不可能是英雄形象,而西部影片中新型的“英雄”人物形象就在这样批判的社会环境中诞生出来。
二、 美国西部片的文化特质解读
(一)人性文化的回顾
西部影片是美国“西进运动”时期发展的产物,反映的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社会环境,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和灵魂。美国西部的领土对于早期白人移民来说,该处虽然广袤无垠,但是却荒凉至极,如同无人居住的蛮荒之地,而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来说,西部是他们生存的土地,他们是西部土地的主人。而这两种矛盾的意识酿造了印第安人几百年的生存悲剧。影片《与狼共舞》展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美国白人军队和政肆意掠夺属于印度安人的领土,破坏自然生存环境,视生命如草芥滥杀印第安人的历史。该部影片颠覆传统西部片的叙事方式,揭露白人军队和政府所犯下的各种罪恶,赞扬印第安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勤劳朴素的行为,反映了人們渴望民族和谐共处的想法。部分西部电影中没有融入强大的历史背景,而是谈及人性道德问题,这种类型的影片也值人深思。影片《正午》中,采用了警匪片的叙述模式,与传统无往不利的警察形象不同,电影中的警察已经退休,并经历各种曲折和困难的考验,当他遭遇危险时向镇民伸出求助之手,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帮助他。西部影片不断地寻求各种突破,通过展现西部的各种生活状况和社会环境,从而深入地分析复杂的人性性格和心理。西部影片的历史背景和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警察威尔人物形象反映了当代人们对麦卡锡主义的不满。对于美国西部片而言,其在世界电影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影片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曾经被一度认为是美国精神的象征,从而成为后续大量美国西部片塑造英雄形象的参考。从美国西部片可以看出,其所塑造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种美国社会长期以业较为推崇的价值观念,应该说这样的一种英雄塑造方式,正是体现美国人性文化的表现。
(二)历史文化的展现
美国西部历史中,美国立国和发展期间的殖民历史与白人拓荒者和土著印第安人的矛盾和冲突有着密切的关联,美国殖民历史的变迁能够在西部影片中反映出来。美国实行西部大开发,反映了白人开拓创新和发奋图强的精神。在美国“西进运动”时期中,白人和印第安人为了争取领土互相仇杀,最终白人取得了胜利,而在这一时期里,肆意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和杀戮原著居民已然成为美国立国的污点。在20世纪中,美国白人是社会的主流群体,他们掌握着主流话语权,所以,传统的西部片主要是站在白人拓荒者的角度上进行拍摄的。传统的西部片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白人,塑造的都是正义凛然、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包含牛仔、警官等。西部原土著居民则以野蛮、邪恶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他们有着“落后”的食人生番群体特征,在传统的西部片中印第安人都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个人的形象特征不明显,这反映了当代影视创作者对印第安人的歧视和不客观评价。例如,影片《关山飞渡》里,白人也不全都是正义、勇敢的象征,而当印第安人凶狠的围剿搭乘白人的马车时,观众对印度安人产生恐惧和厌恶的情感,这类影片极大的弱化了印第安人独特的人格特征。伴随着美国人权运动的发展,西部影片中逐渐加强了印第安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勤劳勇敢的特征,揭露了白人暴虐和邪恶。例如,知名导演约翰·福特创作的影片《搜索者》,对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电影中的主人公白人依然是正面人物,而印第安人残暴、邪恶的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印第安人收养了身为白人的小姑娘黛比,在影片的最后,观众依然希望白人姑娘黛比能够留在印第安部落生活。主人公马丁是由印第安人和白人所生,最后他和白人姑娘劳拉进行结合,这里反映了实现民族融合的重要性。在影片《与狼共舞》中,邓巴中尉与苏族人交往并成为了好朋友,深刻地理解了印第安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影片中消除了那个时期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歧视现象,并在影片中添加浪漫和谐的情节,表达了人们渴望民族和谐共存的实际愿望。许多美国经典西部片,放弃了对原住民与大自然对抗的背景,将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作为影片的主题。从而表现出人能够为了自由而敢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塑造了个人在面对险恶环境时的那种慷慨精神。这样的一种英难塑造形式让其表现出了不受家庭、社会体制的约束,并且成为崇敬仰慕的救世主式英雄人物。
结语
美国传统的西部片主要讲述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故事,体现了美国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西部影片主要体现的是道德理想的传奇神话,体现了惩恶扬善的故事主题,它表达了当代美国民众的思想情怀。美国西部片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和文化价值观念,呈现出了美国某时期特有的文化特点,我国电影市场可以充分借鉴于美国西部电影的精髓,拍摄出具有時代性和体现基本国情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蔡卫,游飞.美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65.
[2][美]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4.
[3]贾鸿丽.美国西部电影作品的溯源与特征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