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探索

    赵伟红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也将面临着新问题、新变化、新挑战。因此,高校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化发展特点,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建设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零零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主力军时,这些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生活自由、创新意识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挑战欲望,社交更喜欢网络化等,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环境和内容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面临着新问题和挑战。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方式,根据学生思想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化的发展特点,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善于创新和沟通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教育部24号令的实施,使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工作要求和职责更加明确,配备比例更加精准,发展方向更加清楚。近年来,各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投入了一定经费,下了很多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辅导员职业定位仍然模糊、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杂,辅导员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辅导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流动性较大,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通道不畅、辅导员培训培养制度不够健全等,这些都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探索

    (一)明确工作内容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但实际工作中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无法抽出更多时间潜心总结规律,分析研究学生个体案例和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在学校扮演着“消防员”、“救火员”、“保姆”、“ 维稳员”、“警卫员”等多重角色,疲惫不堪,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为使辅导抽出更多时间、投入更多精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高校应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内容,给辅导员减负。一是高校应制定完善辅导员工作手册和相关制度,明确辅导员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為辅导员减负提供政策保障。二是高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师生比配足辅导员,从配备的数量上保障辅导员能对学生开展精细化的教育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细化工作内容,给辅导员减负,给辅导员创造更多的时间研究分析学生思想特点、个性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及心理疏导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引路人。四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一部分思想素质好、工作认真、愿意主动服务同学的学生加入学生干部队伍,充当辅导员的“助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二)完善选聘机制

    选聘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关乎到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高校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选聘机制,严把“入口关”。一是高校要根据自身学生特点及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合适的辅导员选聘标准,从学历、专业、特长、爱好、实践经历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并将这些选聘标准放入招聘公告中,以便应聘者提前知晓。二要是制定严格的选聘程序,组建一支结构、年龄、工作经历等较为合理的选聘团队,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要求,从简历筛选、初试、复试等各环节严格把关,采取个人打分、集体评议等方式对每位应聘者进行考评,整个招聘过程必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三是合理安排岗前培训时间,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考评环节,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培训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岗前培训期间的综合表现和各环节的考评结果为最终是否录用的依据。四是设置至少三个月的试用期,充分重视应聘者在试用期的工作适应性和综合表现,对于在试用期工作表现较好的人员,学校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在试用期工作表现一般或者工作适应性较差的人员,应延迟试用期或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三)搭建发展平台

    高校要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搭建发展平台,使辅导员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时有方向、有目标。一是高校要认真研究分析制约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瓶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和相关政策,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辅导员工资序列单列、设立辅导员工作专项津贴、给辅导员解决住房等。二是高校要为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审等搭建平台,彻底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如:按照辅导员工作年限,经考核合格后,给予辅导员相应行政级别的福利待遇;辅导员实行职称评审单列,单独评审,工作成绩突出者,条件可适当放宽;。三是积极鼓励辅导员承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在辅导员工作岗位时间较长,学历和职称等达到要求的,可转入教师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工作。同时校内党务和学工系统选聘干部时优先考虑辅导员,给辅导员搭建行政职务提升的平台,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四是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培养,从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学历学位培养等多方面构建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适当的可以将辅导员调入相关行政岗位进行轮岗,扩宽辅导员工作视野。五是围绕大学创新创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内容单独设置辅导员工作研究内容,积极鼓励辅导员参与科学研究,可以将辅导员参与科学研究情况纳入整体辅导员队伍考核和职业发展中,不断营造浓厚的专业化氛围。

    (四)完善考评机制

    高校需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从薪酬体系、考核指标和考核奖惩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且要建立科学的考核程序,考核公平、公正、公开,考核结果与津贴发放、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几百块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也要包括工作表现、工作绩效、学生评价、科研或创新成果等方面,能够客观、真实的评价辅导员工作情况。三是要建立规范的考核程序,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时间、责任部门、考核督查等方面,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辅导员考核工作,不能让辅导员考核流于形式,要通过考核来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对于表现优异、工作成绩突出的辅导员应从各方面进行激励其更好的开展工作,增强辅导员职业荣誉感,对于表现较差、工作成绩一般的辅导员应及时进行调整工作岗位或者直接淘汰,优化队伍。

    三、结语

    总之,高校应认真研究分析辅导员队伍现状,明确工作内容,完善规范选聘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努力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