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云模式下的蓝印花布档案保护传承研究

    方丹

    摘? 要:本文对蓝印花布档案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天门蓝印花布为例,探讨如何在“文化云”模式下开展蓝印花布档案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文化云;蓝印花布;档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天门蓝印花布具有浓郁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承载着江汉平原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俗民俗,是研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资源。“文化云”模式的兴起,为上述档案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条件。通过搭建“文化云”平台,将天门蓝印花布档案转换成可移动传播、可资源共享、可复制再生的数字化文化形态,打造一条数字化保护传承之路。

    1 文化云模式的概念、特征及运用意义

    1.1 文化云模式的概念。文化云是由文化部、科技部重点支持,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建设运营的以“互联网+”模式建设的数字公共文化平台[1]。通过建设“互联网+公共文化”的技术运营服务平台,用于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广大民众对于“我要知道”“我要参与”“我要评论”“我要互动”四方面的需求,民众通过手机APP、电脑PC端、电视等途径进入“云”端,就能达到自由选择消费文化产品和体验相关服务的目的。

    1.2 文化云模式的特点。文化云模式把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仅能满足民众某一方面的特定需求,还能提供更加全面的数字化服务。从文化云模式充分彰显了“整合”和“分享”的服务理念,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现代科技与公共文化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服务;二是各类文化资源与服务的高度整合,提升文化服务的效能和效果;三是以民众需求为中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文化云模式一方面让文化服务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精准,另一方面也打造出“文化淘宝”和“文化网购”的全新服务业态。

    1.3 文化云模式的应用意义。文化云模式对公共文化的资源聚集、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有效弥补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短板,在非物质文化领域有重要应用意义。

    文化云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汇聚、整合、提炼、分类,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加以转换、复原、再现等功能,是可移动传播、可资源共享、可复制再生的数字化文化资源和文化形态的平臺。文化云平台既能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存储,又能突破传播范围的限制,让民众在文化体验中实现传承。

    2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特点、价值与现状

    2.1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的特点。作为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门蓝印花布档案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地方特色。蓝印花布是江汉平原农耕文明的产物,集实用、装饰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浓厚的荆楚乡土文化气息。

    其次是载体多样。天门蓝印花布档案载体比较丰富,涉及到纸张、实物以及民间艺人这类“活档案”,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目前又逐步形成了照片、图像等电子类档案,这些多样化的载体形式也展示出蓝印花布档案存储的多样化。

    最后是现代特色。与南通蓝印花布类似,天门蓝印花布的图案内容大多也取自于民间,主要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印有吉祥如意的被面、包袱、头巾等,除了日用以外,还作为压箱底之物,以此寄托一代一代人的情感和期望。近几年,随着印染工艺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蓝印花布也随着国际潮流由单面印花变为双面印花,传统纹样图案延伸进现代生活,单色转向复色,小布转向宽布[2],这些带有现代气息的蓝印花布丰富了天门蓝印花布档案资源。

    2.2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的文化价值。天门蓝印花布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包括研究价值、地域风土人情的记忆库价值和历史价值。

    天门市政府已对天门市范围内的蓝印花布传承情况以及现存艺人进行了统计,编撰了相应档案,并被纳入第一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和第三批湖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并在城区命名打造了“天门蓝印花布一条街”,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天门蓝印花布起源于著名的“棉乡”天门市,棉纺织和染制两项技术的融合,加上天门当地的荆楚文明,造就了这种带有乡土气息的天门蓝印花布。天门蓝印花布以及流传至今的各类档案体现了天门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和地域风情,具有地域风土人情的记忆库价值。

    花布档案具有纸质、照片、实物等载体形式,还包括没有明文记载但被工匠口口相传的技艺材料形式。花布档案内容丰富,涵盖了纺织、绘画、印染等多个领域,这些档案在见证天门蓝印花布发展史方面,是最真实、最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2.3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现状。目前,民间手工印染大幅萎缩,天门蓝印花布及其档案资料濒临失传危机。这种危机集中在几个方面[3]:一是“活档案”手工艺人青黄不接,技艺传承困难,断层严重;二是旧的纹样和花版渐渐消亡,传承下来的旧纹样和旧花版,基本都处于逐渐散失、腐烂的状态,至于那些从明清流传下来的优秀纹样,也在不断流失消亡甚至被丢弃,亟须收集、整理,并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保护;三是传统土工艺面临生存危机,土布、土靛、手工技艺等在与现代工业的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生存危机严重,工艺档案也深受影响。

    天门国有或私营的蓝印花布场所均早已不复存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保护天门蓝印花布技艺和档案的挑战着实不小。

    3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的“文化云”构建

    3.1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文化云”的技术构架。搭建蓝印花布档案“文化云”技术构架,可以划分出三层,[4]即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应用层,具有“资源获取”“资源转化”“数据维护”“资源共享”四者相统一的功能。

    3.2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文化云”平台功能

    3.2.1 基于WordPress(博客程序)系统开发。WordPress是使用PHP语言开发的博客平台,用户可以作为内容管理系统(CMS)来运用,也可以在PHP数据库的服务器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借助WordPress开放的源代码进行二次开发,可打造天门蓝印花布档案“文化云”平台。

    3.2.2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文化云”门户构建。天门蓝印花布档案“文化云”平台的门户构建,可以完全借助WordPress主题文件里“数据和表现相互分离”的特点,对结构层、数据层、表现层所包含的文件从事二次开发完成。

    3.2.3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网络社区”建设。运用BuddyPress插件建立资源虚拟社区,使“文化云”平台实现分享天门蓝印花布档案文献资源,实现蓝印花布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集散。

    4 天门蓝印花布档案“文化云”资源集聚

    4.1 基础资源的汇聚与整合。首先是数字化采集加工。包括数字化预处理[5]、数字化纹样提取等;其次是资源数据库的整合,天门蓝印花布的纹样较多,为有效鉴别、整理、管理各式各样的纹样,需要建立一套可以“增、删、改、查”的图库,以充实“关系数据库”。

    4.2 特色资源的提炼与分类。结合天门蓝印花布具体特点,可以提炼出的特色资源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独特图案艺术。在图案艺术方面,其固定的色彩搭配、程序化的图案组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感受和语言情感。构图方面,根据点、短线和聚集的虚线构成规律,体现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力;在挖掘图案内涵方面,针对“象征、寓意、比喻、谐音”四种类型进行挖掘。在象征方面,常常以梅花的五瓣象征着“梅开五福”;在寓意方面,以回纹、中国结等寓意“富贵不断头”,以方胜、盘长等花纹表达“金砖铺床头,吃穿不用愁”;在比喻方面,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石榴、佛手、桃子组合比喻多子、多福,鱼、龙、龙门构成的“鱼跃龙门”比喻平凡到高贵;在谐音方面,葫芦谐“福禄”,桂花谐“贵”,佛手谐“福寿”等[6]。这些图案构思巧妙,较为艺术地传达了特定的涵义。

    其二,荆楚文化符号。天门蓝印花布是一种地方色彩的文化符号。一方面,体现出荆楚民风民俗文化,如天门蓝印花布中淳朴、粗犷、明快的特点就是荆楚的地方风俗特点,内容上基本都是人民群众根据当地习俗,反映了当地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其丰富的图样内涵,也体现出当地人民群众自古以来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托,如“刘海戏金蟾”、“八吉祥”、“麒麟吐书”、“喜鹊登梅”以及“二龙戏珠”等纹样,在流传中逐渐成为荆楚文化的符号象征。

    其三,历史故事传说。较为著名的有:“梅葛二仙”“鲤鱼跳龙门”“牛郎织女”“七夕民俗”“木兰传说”“郭福兴染坊”等。其他民间故事还有鲁祭酒、钟惺、陆羽、谭元春、周天官等历史人物的传说,其中《雁哺儿》《马换茶经》《师徒相知》《计惩阎王》《锅底湖》等曾被报刊发表。

    通过搭建“文化云”平台,将天门蓝印花布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档案资源的“可广泛传播、可重复复制”,同时实现天门蓝印花布檔案的保护和传承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则谦.我国文化云的服务现状及展望[J].图书情报知识,2018(05).

    [2]张秋霞.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以南通蓝印花布艺术档案为例[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6.

    [3]张雷.天门蓝印花布的技艺与文化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论文,2018.

    [4]李建伟.文化云模式下的侨批档案保护---以梅州客家侨批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8(04).

    [5]于翔.数字化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6(14).

    [6]王妮.浅析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与应用[J].服饰导刊,2013(03).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来稿日期: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