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围墙“争夺”中的信息不对称与资源分配 |
范文 | 刘泽瀚 摘 要:A项目因施工需要与B小区协商拆除围墙。因围墙权属尚存争议,且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双方交易费用太高,协商未果。当围墙演变成公共安全威胁时,政府介入协调“资源”分配。同时,项目方采取“形象打扮”、提供押金、公开承诺等方式,克服系列信息不对称问题,成功拆除围墙。因此认为,除产权界定清晰以外,可以通过制度鼓励政府在确认资源最佳分配方案下,动用强制力主导“资源”分配。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资源分配 中图分类号:D630?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6-0198-02 A项目与B小区相邻,两者之间由一堵长200米、高2.5~4.5米围墙区隔。A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安全规范,需要拆除该处围墙。待项目地下工程完工后,可以原址原状复建围墙。由于双方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1],交易费用很高,很难达成上述协议。最后,通过政府协调“资源”分配方向,项目方给予小区合理补偿,和平地拆除围墙,顺利推进A项目。 一、围墙的权属尚存争议 B小区围墙位于A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内,15年前由B小区开发商出资建设。法律上,该处围墙权属不清晰,尚存争议。A项目方前期与B小区居民代表多次沟通,欲达成拆除围墙后原址复建的协议。但是,小区居民认为A项目影响其视野、通风和采光,并且施工扰乱居民正常生活,都表示极力反对。项目方无奈,欲通过诉讼确认B小区围墙占地侵权,请求法院判决其自行拆除。经调查,B小区有700多户居民,未设业主委员会。如此,法律上被告就是全体居民,实践上无法操作。围墙迟迟不拆,项目施工无法继续推进。居民利用不断信访、拉横幅等方式威胁政府向项目方施压,拒绝以任何形式拆除围墙。A项目对围墙”需求“接近刚需,而“供应”唯一,双方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费用很高。B小区在交易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双方很难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二、A项目拆除围墙社会总效率会更高 科斯讲过,所有伤害都是相互的,伤害可以看成是对资源的争用,谁能把资源用得更好,只要交易费用足够低,资源最后很可能就会落到谁手上[2]。A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双地铁辐射区域,临城市主干道。项目地块上原仅有一栋残破小办公楼,土地利用效率低,与周边城市环境不协调。后经政府批准同意地块改造,拆除旧楼后新建一栋高层办公楼。项目各项手续齐全,加快施工建设,实际有利于减少居民的总伤害。如果考虑时间维度,所有伤害都是相互的,当年B小区建设同样给A项目方带来干扰。《物权法》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建筑物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无论从经济、法律上看,拆除围墙(后复建)顺利推进A项目,都可以增加社会总效率。 三、B小区不信任拆除后复建围墙 人们在社会合作中得到更多,但是每个人都面临怎么样才能紧密地和别人合作,从中得到好处,但是也要防范,由于别人可以做出一些不受我们控制的行为而收到损害。总有一些B项目方知道的事情A小区不知道,总有一些B项目方可以操控的行为,A小区事前无法操控。A项目方与B小区居民之间,存在两大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无法控制项目方的施工行为,是否故意损坏围墙,所以居民提前进行防范,通过向政府投诉阻挠施工;二是小区居民不相信项目方拆除围墙后会复建,这要求项目方必须找到一系列克服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案。这两大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施工单位野蛮施工和没信誉的刻板印象[3]。 四、政府协调资源分配方向促使围墙拆除 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时候,互相欺负“敲竹杠”的能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事情的进展而变化的[4]。A项目方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意见是加固围墙效果不好,随着项目施工推进,会对周边环境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初期,B小区利用围墙“供应”唯一的信息优势,甚至开出天价试图阻止围墙拆除。无奈之下,项目方调整策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缓慢推进施工,当然围墙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部损坏,小区居民也现实感到围墙的威胁,围墙安全隐患俨然已经演化成公共安全威胁。政府部门实际上早已看到“围墙”资源的分配方向,但迫于维稳的压力,不敢使用强制力。此时,围墙“争夺”谈判的天平开始发生变化,小区对拆除围墙开始产生“需求”。谁更需要谁,被需要的就有优势地位。但是,项目方仍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小区居民不信任拆除后原址原状重建围墙。最后,A项目方与B小区达成了协议,和平拆除围墙,推进项目施工。其中,解决协议信息不对称采用四大措施:一是由项目建设单位作为协议的主体,而非施工单位,因为建设单位是40年历史的国企,其投入大量资金(沉默成本)建设项目,不会轻易违反协议,故意损害自己的社会评价。二是政府部门作为中间人,为协议达成作第三方背书。三是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保证金,存于政府部门监管的第三方账户,用于担保拆除后原址原状复建围墙。四是向小区公开承诺履约,因为一旦拆除围墙,安全围蔽之后,优势地位将转为项目方,所以项目方主动示弱,表明自己不会“欺负”小区的决心。 五、产权清晰界定与政府主导资源分配 社会合作中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产权不清晰,可能存在大量的交易费用,社会资源耗散,运行效率不高。本案围墙“争夺”中,围墙和所属土地分属不同主体,而且围墙是小区公共品,理论上属于全体居民共同所有,小区内部没有决策机制,物业公司无权代理该项事务,每个居民可以为之发表意见,这些都进一步推高交易费用。假设本案,法院确认在A项目地块红线内建设围墙的行为侵权,或者有制度直接界定围墙此类公共品由物业公司管理,那么交易费用就会大幅降低。此外,政府就算看到围墙资源的分配的方向,也不能动用强制力,只有在围墙真正演变成公共安全威脅后,才利用其公信力介入协调。这种做法类似于政府为了公共利益才能动用征收权。因此,通过制度研究,鼓励政府(第三方)在确认资源最佳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动用强制力主导资源分配,提高社会总体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Akerlof,George A.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 [2]? 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盛洪,陈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江德斌.治理野蛮施工需加大力度[N].中华工商时报,2018-07-13. [4]?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of Enclosure LIU Ze-han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intenance Company,Guangzhou 510000,China) Abstract:for the construction needs of project a,negotiate with community B to remove the enclosure.Due to the dispute over the ownership of the fence and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the transaction costs of both parties are too high and the negotiation fails.When the wall becomes a threat to public security,the government intervenes to coordinate the distribution of“resources”.At the same time,the project adopts the methods of“image dressing”,providing deposit and public commitment to overcome a serie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problems and successfully demolish the wall.Finally,in addition to the clear definition of property rights,the government can be encouraged to use the compulsory force to lead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through the system. Key words:information asymmetry;transaction costs;resource allocation [責任编辑 晨 鹤]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