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及经验做法分析
范文

    贺甜甜

    摘 要: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党的十八大以后,为加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做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以黄龙县为例,评述了县级政府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经验及做法,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推进生态工程向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退耕还林;黄龙县;县级政府

    1 黄龙县概况

    黄龙县地处陕西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辖5镇2乡,总人口5万人,为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被誉称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华蜜蜂之乡”,境内林草丰茂,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87%,素有“黄河流域绿洲”“陕西一叶肺”“绿色明珠”等美誉。全县幅员面积2752平方公里,耕地30.7万亩,人口密度16人/平方公里,农村人口3.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9.6亩,劳均耕地面积31亩。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黄龙县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十六字方针,坚持“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巩固成果、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明确责任抓落实、强化检查抓质量、突出效益抓管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成效明显。

    2 黄龙县退耕还林建设成效

    自1999年秋冬,朱总理提出“十六字”方针以来,从打造生态黄龙、富泽千家万户的高度出发,争取项目,干好项目,黄龙县通过广泛宣传、正确引导,积极实施、稳妥兑现,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十年来,全县共计列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3.09万亩,其中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11.89万亩(退耕地还林6.3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36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涉及7个乡镇3998户14376人,累计兑现国家补助钱粮折合人民币12192.3万元。2013年,延安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黄龙积极相应政策,完成延安市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超前实施0.7万亩,新造林0.5万亩),2014年将0.5万亩的新造林面积全部纳为2014年度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涉及5个乡镇1220户,兑现延安市新一轮退耕还林651万元(种苗费360万元,现金补助291万元)。另外,实施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补植补造工程3.35万亩,生态移民建设工程3处,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9.44万亩,基本农田建设9.5万亩,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1534口、节柴灶1508口、太阳灶800台、太阳能热水器1450台。

    2.1 生态效益明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坚持立足生态搞建设、突出绿色兴产业,全县退耕还林林木均已基本郁闭成林,4万亩核桃经济林收益见效,历年国家阶段验收保存率、合格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森林覆盖率突破性达到87%,因退耕还林净增3.2%,加快了黄龙生态强县进程,使我县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明珠”“天然氧吧”,形成了天然次生林孕育退耕还林、退耕还林补充点缀天然次生林,相互依存、互相交融的大生態格局,县域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2.2 农民收入增加,生活状况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巩固成果项目实施以来,我县积极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努力推进生态移民,着力解决生活保障,退耕农户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补植补造工程、生态移民建设工程、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使退耕农户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群众收入稳定增长,退耕户享受退耕政策人均受益8481元,受益人口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40%以上。

    2.3 传统观念转变较大,产业结构调整明显

    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改变广种薄收习惯 ,治理水土流失 ,不断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目前,全县3998户退耕户有2000多户形成了林果并重、沼畜兼顾的产业格局,有近1000户走出了一条退耕为主,二、三产业促进的发展路子,拓宽了增收渠道,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3 政府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经验做法

    3.1 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是工程有力建设的组织保障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标准高、年度跨度长、责任心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全员参与,才能有力推进工程建设,保证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为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黄龙县在1998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黄龙县山川秀美工程领导小组”,2003年4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县委专职常委与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的“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专门负责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和政策兑现等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为措施,以工程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退耕还林管护组织,落实村级管护人员及其职责报酬,从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一个“山有人封、树有人栽、畜有人管、林有人护、钱有人给”的封禁管护工作格局,形成了全县退耕还林工程上下齐抓共管,责任落实到人的管理机制,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3.2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工程有效建设的质量保障

    为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理,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开展,黄龙县按照上级统一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并印发了《黄龙县退耕还林(草)作业设计办法》《黄龙县退耕还林(草)检查验收办法》《黄龙县乡镇党政一把手退耕还林负总责实施办法》《黄龙县有关部门退耕还林负总责实施办法》《黄龙县退耕还林种苗生产供应管理暂行办法》《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技术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黄龙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办法》《黄龙县封山禁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黄龙县退耕还林目标责任检查考核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办法和制度,加强工程管理,夯实各方责任。每年还坚持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乡村与退耕户签订《退耕还林管护合同》,县乡联合下发整改通知书,制订工程造林技术标准、工程综合管理流程图、工程质量技术责任追究流程图等一系列管理规则,强化制度约束,从而有效地规范了运作程序,进一步夯实各级责任。另外,我县还完成了历年退耕还林电子档案的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了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图形资料为一体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巩固成果、高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3.3 高素质业务队伍建设是工程质量的技术保障

    工作技術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为确保工程技术过关, 2001年8月份,黄龙县通过书面考试、公开面试、实地操作等选拔程序,在林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择优招录了1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岗前强化培训,岗位实地训练,采取边工作、边学习、边积累、边应用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我县还注重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求下乡进村做到“五个不准”,即不准以权谋私、不准弄虚作假、不准欺哄群众、不准以势压人、不准吃拿卡要,树立了良好的行业队伍形象。

    3.4 广泛宣传是工程建设的思想保障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真正造福于群众。黄龙县把宣传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道工序来抓,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增强干部群众退耕还林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对退耕还林的政策规定、技术要求、责任义务等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多年来,黄龙县印发退耕还林宣传提纲、《退耕还林条例》、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方面政策等50000多份,分发张贴到各乡镇行政村并组织群众学习,同时每年坚持刷写固定宣传标语,创办《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简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民心和县域核桃产业的大发展,以及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全县人民参与退耕还林建设的积极性。

    3.5 认真接访、公开公示是工程建设得民心的有效措施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惠及人多、程序繁杂,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群众上访,为此,黄龙县制定了《退耕还林信访工作制度》,坚持每天8小时信访接待和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疑惑的问题耐心地进行解答,同时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旨在及时化解各类信访问题。同时对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标准、设计结果、验收标准、验收结果、兑现标准、兑现情况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力争退耕还林惠民工程得民心、顺民意。

    4 简评黄龙县退耕还林经验做法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把生态承受力弱、不适宜耕种的地退下来,种上树和草,既能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也能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新一轮退耕还草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实施,在充分尊重农户退耕意愿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规划、加强技术指导。黄龙县政府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过程中,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广泛宣传、教育思想;认真接访、公开公示,为县级政府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铁路.改造低质低效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J].中国林业,2013.

    [2]梁一民,田均良,张翼.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阶段目标[J].水土保持研究,2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