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企业联网直报环境下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范文

    潘奇灵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统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文章结合近年来乡镇统计工作的实践,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企业联网直报;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思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7.169

    1 基层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整体构架

    基本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是“四大工程”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调查遗漏,确保申报单位的真实性;建立企业一套表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适用性;对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软件结构、数据处理可以统一和规范化进程,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统计数据,共享数据申报系统;建设联网直报系统,实现全国集中管理的统计数据来源,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的干扰,确保各级统计机构获得的原始数据和调查对象。

    2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

    随着统计学科和统计事业的日益发展,统计数据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学术界已将统计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由单一的准确性向全方位、多因素发展,它包括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及可比性等。①客观性。包括基层统计数据来源渠道是否公开、透明;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审核与评估是否规范。②及时性。包括数据搜集整理是否按时完成与规范化报送,数据是否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数据是否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决策具有参考性与实用性。③准确性。包括是否能得到社会公众的基本认可,是否具有纵横统计数据的支撑,是否有部门统计资料的佐证。④代表性。包括在现实生活中,统计数据质量是否代表性和社会公认度较好。⑤完整性。包括数据是否有可分解性,来源是否有科学支撑,数据是否对现实情况有可研究性。⑥可比性。包括是否与历史资料科学衔接,是否与横向数据有可研究性,是否与部门统计数据有相关性。

    3 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意义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真实、准确、翔实的基础统计资料是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客观态势,发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又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制定正确的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切准经济发展及其未来趋势的脉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多举措致力于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使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改观,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妨将影响因素概括为制度性和非制度性两大方面。

    4.1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制度性因素

    4.1.1 “诚信统计”制度不够完善

    “诚信统计”制度不完善,导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统计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相冲突时,统计不可避免地会丧失诚信基础,统计数据源头的准确性难以保障。企业自主避税避费影响数据真实性。

    4.1.2 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

    ①一方面各类频繁进行的抽样调查如人口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规下工业调查等监测结果不能完全满足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关乎社会发展方面的统计,如环境资源、能源消费、旅游产业以及反映民生等方面的统计活动,仅限于年报或季报,甚至不报。②统计和会计以及银行和其他业务部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周期不一致,导致许多现象、数据的不准确等。③统计数据审查制度不够完善。虽然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GDP数据联审评估体系已经建立,但统计数据审查制度与GDP相关的主要数据的评估还存在互相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4.1.3 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完整的农业、工业和建筑系统,但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第三个行业的数据相对较少,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②一方面,设计师力求设计更多的指标,通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认,从而提高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导致统计问卷过多,指标复杂。另一方面,设计师对基层的认识不够,统计指标的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基层单位很难填写相关信息。

    4.2 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非制度性因素

    4.2.1 统计任务繁重且调查对象配合度差

    新形势下,统计工作任务繁重是摆在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面前的客观事实,除各项定期报表、年报外,还有各类大型普查任务;除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调查任务外,还有地方性的其他专项调查任务。与此同时,调查对象配合度差,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基层统计资料的收集尤显困难。

    4.2.2 统计人员短缺、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且岗位变动频繁

    基层统计人员短缺,形成统计工作“倒金字塔”格局,造成基层统计工作很难做实、做细、做好。基层统计人员出现“三多三少”(新手多、老手少,外行多、内行少,兼职多、专职少)现象,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且队伍稳定性差,既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统计资料的积累,造成统计人员不能对历年的数据做出应有的分析,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

    5 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几点建议

    5.1 着力建立诚信统计意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一是要建立诚信统计意识。诚信是社会的基石,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但市场经济背景下,怕暴富怕纳税、怕“秋后算账”的调查对象仍然多有存在,不敢如实申报,使得一些基层统计部门不得不评估统计数据,导致统计数据准确性降低。因此,要着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建立诚信统计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统计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优秀典范,弘扬统计精神。

    5.2 着力建立完善有效的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一是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的权威统计数据产品,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以前的原则,统筹规划统计分析等方面,全面设防。二是增加统计数据审核力度。注重主要经济指标,加大审计、评估力度。其他指标应加强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关联审计,使统计数据反映真实的经济形势。

    5.3 着力统计执法执行力,营造统计工作良好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六五”法,是为“统计法”的宣传表演培训等形式,解决概率统计思想统计调查不注重与梗阻问题合作,根据法律意识提高的统计对象的数据统计报告。二是转变统计执法观念,注重事前预防、事后检查和事后整改相结合的使用,与教育、管理、服务和统计执法相结合。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部门的整体职能,积极推进联合执法,为统计执法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建立统计权威,依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4 着力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探索新的統计管理方式,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探索创新体系是关键。改革和完善现行统计机构的联系,促进行政独立的统计工作,统计机构的建立、财务和材料的垂直管理体制,负责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真正形成。

    5.5 着力加强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按照经常化、制度化的要求,以“理解统计理论、统计实践,领导人员可以采取”训练原则、训练周期等措施,建立和完善基层统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开展企业特别是“四强”企业的法律教育和人员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统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峻友.在联网直报模式下基层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J].统计与咨询,2013(3).

    [2]杨广明.县级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统计工作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