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
范文 | 郭文茹+王承馨 [摘 要]为了合理规划医院单位的各项工作,有必要建立并完善财务收支审计管理机制,一方面能够监督医院在各项工作中的财务支出,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财务分析数据,加强对医院经营管理等事务的监督管理,提高医院的经营收益,降低医疗纠纷或医疗事务的出现概率,提升医院单位对经营风险的防范、监控水平。随着我国逐步开展的医疗制度改革,医院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应对的风险隐患在不断加剧,医院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在发生变化,增加了医院推行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阻碍。文章结合个人参与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实践经验,分析我国现阶段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风险防范;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医院单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7.204 当市场经济持续发生变化,医院单位在组织经营中所需要面临的风险类型、风险因素也在不断演变当中,如何提升医院单位对外部市场风险、内部经营风险的防范与管控能力,成为医院财务管理收支审计部门需要认真思考并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医院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以我国医疗机制改革为契机,逐步增强医院自身的运用管理综合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范,排除不利的诸多风险因素干扰,确保医院各项活动、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及顺利进行。为此,医院领导层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收支审计的管理水平。 1 现阶段我国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情况与风险因素 一是,医院单位对于财务收支审计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由于我国经历了所有制改革,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度,但是部分医院的领导者思想意识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风险审计与监控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导致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收获实效。由于我国医院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实践时间相对短暂、经验不足,因此在现实情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有些医院的领导者不清楚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职责,不了解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应当如何开展、具有哪些作用与意义;其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职责划分不清、部分职能缺失,部分财务管理者错误地将财务收支审计等同于账目记录与核对;最后,负责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人员自身素养不高、专业知识有限,缺乏相关的财务审计管理经验,导致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落后、退步。 二是,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管理、监控范围过于狭窄。或者由于医院领导负责人对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认识不清,或者由于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较低,导致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得不到全面开展,仅仅停留在对收支账目的记录、核对、备案等范围内,但缺乏通过财务收支账目的数据整合、报表分析,评估医院该时期中的经营状态、是否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隐忧或者风险因素。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除了账目的记录核对之外,还应当与医院的项目审批、成本预算、经营目标等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全面结合起来,加强对医院账目收支的审查、核对,构建起全面有效的财务审计机制,同时防止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经济风险。从我国当前医院单位的经营情况来看,医患纠纷仍然是当前给医院带来巨大经济风险、事故纠纷的最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应当科学利用财务收支审计风险防范系统,对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数据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防范与纠纷解决策略,为患者提供便利、优质的医疗救治服务。 三是,医院财务收支审计没有与成本预算、核算工作结合起来。从我国医院当前的经验情况出发,对各项医疗服务制定合理的费用价格,一方面提升医院在同行业者中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评估经济市场对医疗服务的供需变化,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将最新的数据、信息,收集汇报给医院领导。部分医院管理者虚报经营成本,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项目,导致账面成本比实际经营成本高,隐瞒了部分利润收益。 四是,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职责划分不清、缺少执行力。部分医院并不重视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或者由其他财务管理人员、医院管理者兼任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导致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缺乏秩序,职权不明,职责缺失,难以收到工作实效;此外,财务收支审计管理部门的缺失,也容易让医院其他部门难以了解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内容与作用意义,不利于其他部门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相互配合,降低了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效率。 2 我国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办法与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树立正确的财务收支审计理念。医院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提高对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为审计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让审计内容得到改变。第一,加大对创新医疗项目的审计力度,在审计工作中,要将对创新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到位。第二,在医院所有工作中都要渗透审计工作,找出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风险,及时采取有效解决办法,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第三,进一步对审计报告作出改进,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审计建议,同时附加一些可行的管理意见。将保障与咨询服务提供给医院内部各部门,将审计工作的服务性职能发挥出来。只有这样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才能得到扩展,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为医院整体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建立财务收支审计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在当前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需要尽快转变传统以基础账目为主的审计方法,采取基础账目、审计风险以及审计制度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实际工作中必须将财务收支风险作为导向。对于审计方法而言,必须重视医院信息化建设,确保尽快实现审计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审计过程的电子化。第一,认真审核医院财务流水账、总账以及报表等,将得到的数据和报表核实准确,让审计信息在医院内部得到有效传递。第二,加大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对医院各项业务实行全面监督,将各部门存在的风险找出来,分析其具体原因,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 三是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加强对账目费用的监督管理。在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往来账目是重要的依据。所以,必须反复核对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预收医疗款等总账,看是否和明细账保持一致。是否全额收回了医院应收账款,在应付账款数目里面,实际支付金额有无超出应付金额。在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要加强对医院代替个人缴的个人所得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的审计,看和所扣职工款项是否一致,有无医院代替个人垫付以上款项的现象。不仅如此,在医保的介入下,醫院还包括应收各公费医疗单位的款项。 四是成为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领导人负责制。一方面,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应当从其他部门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明确该部门的职能权限,分配财务管理、会计人员到该部门中参与工作,赋予财务收支审计部门自主、独立的管理、审计权限;另一方面,应当在财务收支审计部门中确立领导负责人机制,并对医院管理者负责。 综上所述,为了紧跟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趋势,各医院单位应当加强对自身经营活动的监管,通过建立财务收支审计机制与风险防范措施,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俊.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150-151. [2]李军英.医院规范收支与财务内控管理的相关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5):509. [3]何继明.探析公立医院规范收支与财务内控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9):186. [4]刘秀慧.基于新财务制度的医疗财务收支审计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6(12):85. [5]高兵.公立医院规范收支与财务内控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2):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