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导师制实践探究
范文

    倪筱楠 侯聪聪

    [摘要]大学阶段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国家培育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对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8180

    威廉·威科姆是提出本科生导师制的第一人,该制度在牛津大学首次实施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很多欧洲、美国等国家纷纷学习该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纷纷学习。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0多家学校实施该制度,但是,万事开头难,我国高校在实行该制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该研究具有理论价值。[1]

    1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11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融入大学生活

    对于刚经历过高考的本科生来说大学生活是他们一个新的开始,在大学里如何利用好时间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本科实施导师制,每个导师带5人左右,学生可以和老师近距离接触,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大学生活,不虚度,找到自己的目标,把导师作为人生导师,指引自己的方向。

    12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高校老师都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学识渊博的人,无论是人脉资源、眼界学识、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值得学生学习。本科生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可以无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科研写作的能力。例如,本科生可以简单地了解到知网、万方等文献库,了解国泰安等数据库,这些对于本科生进行科研写作奠定了基础。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本科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带领下可以掌握实验操作,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写作,提高科研能力,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

    13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学生告别本科生那种死读书的应试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活力,帮助学生自我超越,发挥其潜质。学习西方国家的开放式教育,通过与学生交流培养其养成批判性思维。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越来越需要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导师制形式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瓶颈

    21实施导师制意识较低

    我国从实行教育制度以来一直遵守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实施班主任制,在大学实施导员制,导员制和班主任制一样,都是一个老师带领整个班级,对整个班级负责,同学继续延续之前的习惯对导员形成依赖。我国是传统教育体制实施的大国,要想改变大学的学习方式需要人们从国家政策、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变,但是目前实施导师制的学校较少,人们没有从意识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其关注度不够。

    2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不健全

    高校在实施导师制时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导师和学生在互选之前对双方互不了解,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导师和学生互选的配套制度。[2]对于高校老师来说都承担着巨大的科研压力,无论是在职称上还是科研写作上都占用了老师太多的时间,学校设立的制度没有将导师的科研和带领学生方面区分清楚,导师制趋于表面化。

    23固有的传统模式很难改变

    中国是一个讲求孝道的国家,从上学开始学生就被灌输一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理念,这种理念一直影响着我们成长,在平时与老师沟通过程中我们不太愿意去“反驳”老师,老师也存在一种固有的模式思维,即老师是正确的,这种现象会导致学生在与导师沟通的过程中只是处于听话的阶段,禁锢自己的思维理念,阻碍自己的创新思维,使得导师制很难发挥出其真实的作用。

    24导师和学生人数不成比例

    每年高校招收的学生特别的多,本科生人数特别多,但是高校老师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数量有限,导师与学生的数量不成比例,每位老师带的学生数量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往往是无偿的,没有报酬,这就使得老师的积极性大大减弱,事业的中心往往集中在别的领域,对于学生的培育没有达到最好的结果,导师制效果大大削弱。

    25对导师制存在思想误区

    在高校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导师制存在误解,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把导师看作是自己的班主任,所有的事情都依赖导师,没有独立性,对于导师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对于主动性强的学生他们会关注的多一些,对于主动性较弱的同学他们会采取放养式,学生没有真正的和老师互动,对于学习的西方的本科生导师制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解决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路径

    31提高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识

    国家应该积极普及本科生导师制的知识,对其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其了解的程度,鼓励各个高校实施该制度,对高校进行政策鼓励,提高其积极性,增强导师的福利补贴。社會各界应该做好该制度实施的后备工作,对学生普及知识,增强学生和家长的意识。

    32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度

    高校为了提高导师制度的关注度和实施效果首先需要从制度上来对其进行完善,在制度设置方面应该提高导师的待遇,从而增强导师的积极性,应该加大导师和学生互动的项目,使得高校关于导师制的标准和保障更多,减少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制度不健全而阻碍其效果的发挥。

    33效仿西方高校的理念

    我国高校应该大力支持老师去国外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术交流提高其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以让高校老师感受西方的开放式教学,让固有的老师即正确的理念逐渐冲淡。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34提高高校老师的数量及质量

    为了解决高校老师和学生比例不均衡的问题,高校应该扩大老师的数量,同时应该对导师不断培训增强其专业素质和技能,让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充沛的精力,每个导师带学生的数量不太多,对于学生的指导可以非常的直接,导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不一样的潜质实施方法,培育创新力。导师在经过培训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保持进步的状态不被时代所淘汰。

    35树立正确的理念

    导师应该把本科生当作硕士生来培养,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让他们从最初对科研的懵懂到最后的熟悉,这个过程中导师应该全力培养,不能采取放养式。虽然科研是枯燥的,但是只要学生认识到其中的精髓便会激发活力。学生同样应该树立自己的正确意识,提高自己的独立性,不依赖导师,成为导师的左右手。

    4小结

    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综合型、创新型的人才成为了高校的重要使命,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高校一定要克服目前实施存在的障碍,为本科生导师制发挥其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春伟,张军,文少白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50

    [2]王重庆中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分析与改进[J].化工教育,2019(8):56-5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9: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