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档案融入高校课堂的可行性与有效途径研究 |
范文 | 摘 要:首先,对档案融入高校课堂的内涵及意义进行分析;其次,从历史课教学、思政课教学、临床医案教学、学术思想研究四个方面分析档案融入课堂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将档案融入课堂纳入到每年的教学计划、建立档案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档案人员参与教学、开发设计多种档案教学工具、对授课教师进行档案知识培训等具体实现途径。 关键词:中医药名人;档案;高校课堂;可行性;实践性 档案融于课堂是指档案作为一种深度开发的信息资源,与高校教师授课内容相结合,并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服务于课堂的一种档案职能延伸方式。档案的基本属性是原始性、真实性,相较于其他信息资源具备更强的凭证性、可信性和科研性,因此,档案作为文献资料进入高校课堂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对高校教师而言用第一手信息资料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鉴别真伪、追本溯源、研考史略等综合信息素养。本文以中医药名人档案为例,分析档案融于高校课堂的可行性与实践性,以期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参考。 一、中医药名人档案融入高校课堂的价值分析 1.中医药名人档案的内涵 中醫药是我国特有的文明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领域涌现出了无数名人先驱,他们前赴后继地将我国的中医药事业继承、传扬、发展、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一步步走向世界,守护人类健康。尤其在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当中,中医药的介入成为我国抗疫胜利的一大亮点。 关于中医药名人档案的定义,国内学者众说纷纭,尚无统一定论,而本文认为中医药名人档案,指的就是在中医药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名望的中医专家、学者,在他们走上中医药之路的过程中以及从事医疗、教育、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笔记、讲义、照片、音频、实物等原始记录。 2.中医药名人档案融入高校课堂的意义 中医药名人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名老中医、老专家们丰富而璀璨的一生,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所做的卓越贡献。开发利用这些档案,既是社会对名老中医们的尊重、认可、怀念,也是后人对中医药事业的一种传承和创新。通过深挖整合再利用,使名老中医们奋斗几十年的经验得以总结,遗志得以继承,学术得以研究,品德得以发扬。 中医药名人档案作为第一手资料,不仅具有原始性,亦有文化属性,内含丰富的历史、人文、地理、学术、德育等知识,一旦开发作为教学资料,将大大有助于教师教学成果拓展,提升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以名老中医何世英档案为例,何老从医一生,为我们留下了种类繁多的名人档案,包括各类照片、牌匾、笔记、证书、印章、手稿、讲义以及门诊所用药包、脉诊等实物200多件。何老为天津人,通过这些照片、牌匾以及门诊所用物品等实物档案能真实反映出100多年前天津的地域、人文风情,以及当时的医疗卫生环境,对研究天津的文化史、中医药发展史大有裨益。课堂教学中,教师亦可通过实物展出或多媒体图片的方式供学生观摩,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档案数字化的大力开展,揭开了档案的“神秘”面纱和“难以出馆”的固有身份,使档案能如同普通的教材讲义一般走进课堂成为可能。 二、中医药名人档案融入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历史课教学 每一位名老中医的奋斗史,经年累积就是一部深沉厚重的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万物皆相连,中医药的发展史与中华民族史包括世界变迁史都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名老中医们留下的信笺、手稿、笔记、照片、证书等档案就是历史最直白、最有力的证明。比如,津沽名家哈荔田老先生,他是天津中医学院的创始人,一生为天津市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他留下的与陆观虎等人的书信中可看出,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强烈反对国民党政府及余云岫等人对中医药学的摧残与废除,这与原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邓铁涛同志观点一致,邓老也在他的自述中写道“毕业时(1937年)正是中医备受压迫摧残之秋,国民党勒令我校改名为‘中医学社”。教师在讲述我国近现代史或者我国中医药卫生发展史时,完全可以将此类信笺、笔记、照片档案融合进课堂讲义,这些档案记录能更生动地多元化地展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民党统治下我国各行各业发展乱象,扩展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理解。 2.思政课教学 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点科目,但是对教师来说却存在着抬头率不高,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心理冲击力不强等难点,就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对思政课认同感差,获得感低等现实问题。另外在校大学生大部分为“00”后,很多人存在 “骄娇”二气,抗折吃苦力不强,对生命无畏惧,时不时还发生坠楼自杀等突发事件,急需学校强烈干预引导。而中医药名人档案就是高校思政课、心理辅导课、党员教育课的一本鲜活教材,它详细记录了名老中医们不凡的一生,真实的文字、书信、图片、实物胜过一切旁白说教,更能洗涤、直达人心,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14岁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2年任鲁西军区野战医院院长,1945年任野战军七纵队二十旅卫生处处长,一生抢救无数伤病员的中医教育暨管理专家韩锡瓒;右臂残痿,左臂写书号诊,悬壶精心,志坚有恒,身体不适之际,仍坚持为两位远道而来的患者诊治,导致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的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邢锡波;为人正直,襟怀坦荡,热爱党的中医事业,一生勤俭,在临终前将全部积蓄3万元捐献给天津中医学院的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顾小痴等等,这些中医药名人都是促进我们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在思政课讲述过程中,将这些名人档案通过实物、信件、照片以及录音、视频等档案资料插入课堂内容,与讲授主题相融合,既能拓展教师的备课资料来源,提升教师课堂质量,突破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又能带给学生新鲜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利用名人的榜样力量激励更多学生向善、向美、向好,达到很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3.临床医案教学 名老中医们留下了大量医学价值不菲的临床医疗方案,涉及到儿科、妇科、内科、外科、针灸、推拿等众多科室,医案详细记录了患者个人情况、患病情形、诊断过程及治疗药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药财富。尤其是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弥足珍贵,通过学习这些名医大家亲自撰写的临床经典药方案例,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案例资料,积累更多的行医经验,见识各色疑难杂症,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对学医成长之路大有裨益。如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哈荔田先生捐赠自己研发的药方天龙散、固脬汤、三豆汤、双补止崩汤、经行消肿汤,以及100多幅临床医案,都是临床问诊时亲笔所著,所有医案按病因分类,同一病人按就诊时间排序,每个病人就诊时的症状、用药按情况详细记录,异常珍贵。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石学敏院士留存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十几卷关于中风属脱证、昏厥、郁证、头痛、真心痛、喘证、面瘫等病症案例,都是临床诊断结晶。医学院校上相关专业课时,教师可将这些医案档案与教材相关理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医案档案数字化照片融和到讲义中,用实际案例辅助概念理论,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可开设相关的医案课,组织专家和学生们一起对这些医案进行分析、研讨、思考,鼓励学生根据现代化的医疗水平提出不同的或更好的治疗方案。 4.学术思想研究 古往今来贤哲名医均是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发黄古义,博学多闻者,他们或志坚博远,谦虚敬业,恢弘巨著;或医德昭著,施惠大众,照顾乡邻;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对他们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不仅仅是对国粹经典的一脉传承,更是为了凝聚提炼学术的闪光点,与现代医学技术相融会,阐古而启新,创立我国医学新思维新理论。比如,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坚持“衷中参西,力主中西医汇通”的中医名家张锡纯;主张习医需“四诊合参,尤重脉诊”的津门名医于东川;推崇经典,旁及各家,注重胃气的内科名医董晓初;总结骨伤“十问歌诀”、治疗“肩凝症”9种手法的中医骨科专家叶希贤,他们都是杏林翘楚,业界楷模。引导当今学子对先贤思想进行研究,是医学院校教书育人应尽之责,而名人档案中先贤们留下的讲义(稿)、报告资料、论文、论著等资料是研究名人学术思想最原始凭证。教师可以根据讲述课程内容及进度,组织学生对学科领域内名人学术思想进行集中研究,尤其是硕博研究生,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锻炼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三、中医药名人档案融入课堂的实现途径 1.将档案融入课堂,纳入到每年的教学计划中 利用档案准备授课资料,对很多专业课教师来说还是新鲜事物,不是很了解,因此,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支持,顶层设计,从上而下的推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仅凭档案人员的推送、呼吁,一是人少力量小,二是权威机构没有定论,教师们未必采信。档案馆人员可以向主管校领导申请,参与到高校每年的教学研讨会中,提出具体的档案融于教学的方案,和学校领导、各科授课老师现场研讨实施的方式和途径,集中解答大家的疑惑,并向大家展示档案资源的独特性、内容的丰富性、数字档案资源利用的便利性,打消授课老师的检索顾虑,吸引专业教师主动走进档案馆,最后将研讨结果写进每年的教学计划中。会后档案馆人员要主动与相关学院教研室对接,制订更为具体详细的教学方案,从而为高校教师利用档案进行教学打开一扇窗,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档案利用氛围。 2.建立档案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现在很多学校的档案馆都挂有“教育实践基地”的牌子,然而很少有高校将这个教育实践基地真正用起来。部分高校虽然会举办一些种类不同的档案主题展,但从效果看,学生的参与度与热衷度并不高。为了切实解决“教育实践基地”“活”起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档案馆开设“思政课教育第二课堂”,与高校马列主义教育学院等相关学院相联系,邀请学院领导、教师参观我们的校史馆、中医药名人档案馆以及各类主题教育馆,现场讲解、演示,使院领导和教师们亲身感受档案带来的直观冲击力,坚定他们在档案馆设立“第二课堂”的信心。此外档案馆工作人员还要积极与思政课老师沟通,了解他们每学期的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然后根据馆藏档案资源情况,协助思政课老师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工具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教案。也可与时俱进开设特殊的思政课堂,如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各高校涌现出了大批抗疫英雄,我们就可以以这些抗疫档案作为课堂案例,让学生在档案馆上好开学第一课。 3.档案人员参与到档案教学中 无论是档案资料融入到课堂讲授内容,还是在档案馆实地开设第二课堂,都需要档案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从某种程度上说,档案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档案融入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档案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档案业务能力,对来馆查找档案资料的授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其授课内容、思路以及形式,针对性地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并能提供合理的、丰富的档案资源供教師选择,协助授课教师做好课程设计,为他们检索利用档案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另一方面档案人员要具备优秀教师的专业素养,参与到教学中。在授课方式上,专业课堂可实行授课教师为主、档案人员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档案馆开设的第二课堂可采取档案人员为主、专业老师为辅的模式,因为档案人员更熟悉档案图片、视频、文件、实物来源及背后的故事,那么讲解起来就更加贴近生活、引人入胜,对学生来说代入感则更强。 4.开发设计多种档案教学工具 为了使档案“活”起来,档案人员不能只静等别人来“取”,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去“送”。配合教师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需要,开发一些实用档案教学工具。以中医药名人档案为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中医药名人数字档案馆”, “VR虚拟展区”可带领参观者进入虚拟系统游览整个展馆,了解馆藏全貌;“检索”工具可按主题词搜索任意文件、图片、视频;“排序”工具既可将名人按出生年度排序,也可将照片以拍摄的时间以及文件形成的先后排序,供教师选择;“关联”工具可按相同专业关联,也可按相同地域关联,甚至按同一工作地点关联;“来源”工具则会详细著录说明每一份文件、实物、照片产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供教师给学生详细讲解;“下载”工具在教师登陆时,赋予每位教师一定权限,他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相关档案资料。有这些实用的工具辅助,档案融入课堂更加容易操作。 5.对授课教师进行档案知识培训 教师是档案融入课堂的关键,教师能否熟练轻松获取有效检索资源、能否将档案资源与课件设计完美衔接,关系到教师运用档案作为备课资源的频率与热情。因此,档案馆对专业教师进行档案基础知识以及查询利用技能的培训非常有必要。一是可以参照英国国家档案馆,提供线上的职业拓展课程——“创造历史:将档案运用于课堂”,在线教授教师们如何检索档案信息、如何选取有趣的档案图片、如何设计档案课件流程等;二是开展线下培训会、研讨会,讲解一些档案基本常识,有意识地树立教师们正确的档案理念,并针对现有的馆藏档案资源,以及他们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想法、需求等,深入切磋和交换意见,亦可请学校网络信息中心的老师一同参加,以便解决数字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一些操作难题,全力推动档案融入到高校课堂。 参考文献: [1]袁萍萍.中医药名人档案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以何世英档案为例[J]兰台世界,2020 [2]名老中医之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津沽中医名家要略(第一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4]连志英.欧美国家档案融入课堂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4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2020年基金项目“高校育人视角下津沽中医药名人档案开发与利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编号:ZGD-YB-2020-50。 作者简介:袁萍萍,(1981—),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天津市中医药大学档案馆,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