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管理转型 |
范文 | 徐欢 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大数据时代,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档案管理也面临着转型,档案的数据化管理将必然会取代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成为主流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对档案数据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概念不明確、思维模式传统、内涵泛化模糊等。本文针对这些诸多问题,尝试阐明档案的数据管理的概念,并通过综合分析传统档案管理与档案数据管理之间的联系与矛盾方面,来总结档案的数据管理要点,明确档案数据管理要成功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型的前提就是需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意识,并且将档案数据的开放作为转型目标,让档案人员都能接受专业的数据科学教育。 关键词:大数据;传统档案管理;档案数据管理;转型 一、当今时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和数据都较以往有着超大幅度的增长,而档案的管理人员对这种疯狂的增长有着更为贴切的体会,面对每天巨大的信息和数据,管理人员深感任务艰巨,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然不能满足当下的工作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的数据管理模式就成为了发展的新方向,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如今,大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1、当今时代档案数据的特点 在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档案数据的特点也有所变化,现如今的档案数据不仅包括传统数据的数字档案资源和电子文件等,也包括网络中的社交媒体文件和网页资源等等。就目前我国学者对档案数据的研究和阐述而言,笔者认为,当今档案数据涵盖了档案实体、档案内容、档案收集、档案存储、档案开放等全过程,这些形成的新数据和元数据都可以称之为档案数据。 2、传统档案管理向档案数据管理的转型 所谓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指以档案内容和档案的实体为主要核心而进行管理的工作方式,虽然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给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档案管理的实质核心并没有变,同时也给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管理有了新的选择和思维途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以“全数据”的方式来不断发觉被忽略的档案和重新审视已经结束或是正在进行的档案工作。 二、档案管理新旧模式的交融与冲突 1、来源原则 来源原则作为档案学的一种支柱理论,不仅在电子文件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非常崇高的地位,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档案数据管理模式中也备受尊重。就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非常注重档案收集和整理全过程的完整性,并且中心在机关单位的文件完整性和存储位置的相互关联性;而在电子文件时代则更加注重元数据的重要性,因为脱离了元数据,那么档案就无从考究,这也就是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管理也离不开对元数据依赖的原因,因为任何的档案数据采集都以其为依据。 2、鉴定原则 新旧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来源原则并没有其明显冲突,但在鉴定原则上,二者就存在了分歧。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直接鉴定”的方式,即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一件件对文件内容进行直接审阅来判断文件是否存在价值。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判断电子文件的鉴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文件内容的鉴定,还有一种则是技术鉴定。虽然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而言,档案数据管理中有着对技术鉴定的沿用,但是二者也存在冲突,即档案数据管理更加侧重技术鉴定而非内容鉴定,正因档案数据管理当中要求工作人员以“全数据”的眼光来看待档案,导致原本的鉴定焦点从内容上有了转移。 3、开放利用 档案数据的开放利用必然会面临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平衡。无论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还是数据档案管理模式,都无法避免这个问题。传统档案管理的侧重点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在档案被解密后才能开发利用,甚至有的档案永远都得不到开发利用。而档案数据管理中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 三、档案数据管理转型的方向 1、培养数据意识 数据意识最早是由美国《时代》周刊所提出,该周刊认为总统奥巴马之所以能够成功击败罗姆尼关键就在于数据意识和对数据的挖掘。为了赢得选举,他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来建立选民数据库,将零碎的个体进行汇总,并利用数据库做出预测建模,之后根据实际不断的校正,而此次选举中,罗姆尼却仍是沿用了传统统计方式。由此可见,只有意识到数据重要性的人们,才能够有更广阔的的情报价值事业和档案内容价值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正需要重视数据挖掘工作,重视档案数据的关联性,以及重视数据融合后的升值空间,才能够全方位的对档案数据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布局。 2、将数据开放作为目标 数据开放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对档案数据进行免费、自由的收集、访问等。但是在档案数据的开放过程中存在三个重要的问题:其一,帮助用户克服技术壁垒。在档案数据开放平台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档案数据处理的能力,还要降低档案数据的获取难度;其二,做好宣传引导,帮助人们更好的获取开放的档案数据。政府和国家要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立场上考虑,让人们能够使用更多的免费档案数据,唤醒档案数据的潜在价值;其三,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要平衡档案数据开放和隐私权之间的关系,出台法律明确规定开放的权责、开放的界限以及开放的程序等,让档案数据开放有法律保驾护航。 3、重视人才培养 传统的档案学课程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档案数据管理的需求,为了培养工作人员的数据意识,就需要在档案学当中增加数据科学的课程,例如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信息学等等,让档案学学生能够受到系统的培养,在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当然,在高等院校开展此类课程教育较易操作,但也应当注重社会学子,让更多愿意在档案学方向发展的人能够得到专业的教育,建议开设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让教学的模式更加的灵活。 时代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够满足当前档案管理的需求,而那些具备数据和档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更适合档案管理的岗位。 参考文献: [1]鲁德武.试述档案大数据的定义、特征及核心内容[J].档案,2014(04):13-15. [2]于英香.档案大数据研究热的冷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5(02):4-8. [3]谢敏.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档案馆数据能力建设[J].中国档案,2015(02):56-58. [4]康蠡,金慧.档案大数据定义与内涵解析[J].档案管理,2017(01):24-26. [5]樊树娟.基于档案大数据的信息服务策略研究[J].山东档案,2017(06):25-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