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营商环境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的地方实践 |
范文 | 摘? ? ? 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方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近年来,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涉林营商环境,特别是在榛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榛子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目前,国内外榛子产品市场缺口巨大,榛子产品供不应求,其深加工和下游产业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长春莲花山在加大榛子产业发展力度的同时,应从夯实产业基础、扩大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加强院(校)地合作等方面入手,着力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榛子产品推向国内国际市场。 关? 键? 词:涉林营商环境;榛子产业;乡村振兴;政务服务;农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D628?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7-8207(2021)04-0080-11 收稿日期:2021-02-15 作者简介: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行政与法》编辑部课题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林业园林局委托课题“长春莲花山涉林营商环境与榛子林开发保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1]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广泛聚集经济资源要素,是激活企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地处长春市郊东部,东临石头口门水库,南接双阳区、净月开发区,西与英俊工业集中区相连;总面积412平方公里,包括120平方公里森林,92平方公里水域,20平方公里湿地;以农业和生态为主导,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保持稳定,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度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位于长白山余脉——大黑山山脉的低山丘陵边缘,是野生榛子的原产地之一。随着涉林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度假区林业园林局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专业优势迅速发展榛子产业,成功打造了长春周边地区中面积最大、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管理的榛子栽植园区,找到了一条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长春莲花山涉林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为了保证委托课题预期目标的实现和相关课题信息的精准度,课题组与度假区林业园林局沟通协调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度假区林业园林局进行调研。座谈会上,度假区林业园林局、发改局、商务局、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就有关长春莲花山涉林营商环境与榛子产业发展作交流发言,进而为课题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提升了课题研究数据的精准度。 (一)打造高效政务服务环境,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度假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力军”“助推器”三个关键作用,积极推进“只跑一次”和实行“一窗受理、并联服务”改革,对多个部门原有办事流程进行再造,以真正实现“1+1>2”的协同高效服务目标,在长春市率先实现了企业开办时限由平均7天压缩到3天的承诺。全方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特别是涉及到企业生命周期中的环节,研究制定了度假区招商引资服务流程,通过落实“极简审批”、着力推行“个性化”服务、实行“一企一议”、开展“一对一”座谈等及时解决项目落地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企业申请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不断扫清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障碍,切实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如帮助吉林省建设集团、吉林泓政集团、无锡宝雍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诺瑞德集团、亚泰集团等10余家企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30多项大小事项;在全市“服务企业周”活动中,通过开展“助企集中走访”“专班抓项目”“旅游产品宣传推介网络对接会”“窗户前移,我跑你不跑”“減税降费宣传解答”等专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长春市开展“万人助万企”行动中,度假区制定印发了《度假区“万人助万企行动”实施方案》《机关干部包保企业情况表》,选取区内有一定规模且有包保意愿的91家企业,全区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成立助企工作队下沉一线,真正做到企业有需要随叫随到,把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疫情期间,帮助吉林北药、长春福康医疗等享受了财政部、工信部关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再贷款政策,帮助宏达锻造有限公司享受了电价减免政策,帮助世茂滑雪场和天定山滑雪场申请专项补助,使其渡过了资金短缺难关。在度假区开展的“‘服务企业周暨信用助企融资服务对接日活动”中,借助大数据、信用分、风控模型等技术,实现了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征信机构等金融服务主体全流程线上化信息共享,为企业搭建了涵盖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融资服务平台。通过打造高效政务服务环境,使环境的“绿水青山”变成了企业的“金山银山”。 (二)打造利企惠商的投资环境,吸引内外资加速流入 近年来,度假区牢牢把握东北振兴、长吉一体化等战略机遇,聚焦长春市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任务,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推动世茂冰雪小镇、冰天雪地新乡村等一批代表性的项目相继落户,[2]良好的商营环境使莲花山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热议的焦点和投资兴业的热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吸引力、竞争力。度假区紧紧围绕构建亲商、助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激发和增强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2017年,度假区荣获长春市软环境建设创新奖;2018年,荣获长春市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2019年,长春市软环境建设考核排名第一。2019年,度假区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参照世界银行、国务院和省、市重要指标,率先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估工作,获得了国际认可的权威性《营商环境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度假区营商环境部分指标成绩优异,全区11类1456项行政权力全部下放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排名靠前,提前办结率100%、满意率99.86%;企业开办耗时在莲花山试点成功,全市推广,现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3天,最短30分钟;以“双随机、一公开” ①为主的市场监管机制效果显现;新增市场主体572户,同比增长22.8%;减税降费政策受益率66.1%,近7层市场主体直接受益。全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诚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持续好转,吸引了上海世茂、南京金鹰、吉林省建设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莲花山,澳海、力旺、国色天莲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掀起了新一轮投资建设热潮。 (三)打造“诚信莲花山”名片,科学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度假区作为长春市特色新城区,是长春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度假区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后印发了《2018年莲花山度假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2018年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努力打造“诚信莲花山”名片。2021年1月,度假区世茂滑雪场荣获“2020年长春市信用示范景区”称号。目前,度假区积极加快商务诚信建设,不断发挥行业监管作用,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记录,开展行业信用信息公示、信用风险提示、预警监测、信用管理培训等工作,从行业维度布局商务诚信,加强行业诚信自律。同时,度假区加快整合形成了信用“四张清单”,即诚信典型范围清单、严重失信行为及主体范围清单、守信激励政策措施清单、失信惩戒政策措施清单。通过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奖惩”机制,对纳入信用“红名单”管理的市场主体,优先给予政策性支持;对严重失信和纳入“黑名单”的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实行多部门联合惩戒,共同对失信者在公共资源分配、行业准入等方面予以限制。 综上,度假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其打造的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利企惠商投资环境和“诚信莲花山”名片,为本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内生动力。在此背景下,度假区林业园林局因地制宜,抢占先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大力发展榛子产业,注重榛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坡耕地修复、贫困人口、旅游发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发展的做法和取得的效益 (一)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⒈注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农业转型发展。2021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度假区林业园林局立足林业资源的禀赋,大力发展榛子产业,有效调节了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榛子作为“四大坚果”之一,是以我国原产野生平榛为母本,以引进的欧洲榛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育种而培育成功的优良经济林树种,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从生长周期来看,榛子一般栽植四年后就可进入产果期(丰产期为30年),平均每亩收入达8000-10000元,利润在6000-8000元左右,栽植榛子的经济效益远高于本区域传统的玉米种植。度假区林业园林局选择栽植榛子,除了其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因为榛子具有品种投入少、技术要求不复杂、成活率较高、适宜栽植推广等优势,比较适合合作社集体经营。因此,度假区林业园林局利用其国有林场平台资源,采取“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民”的运营模式,通过政府补贴和争取上级林业部门产业资金扶持等筹措资金,完成了前期(四年)土地流转、苗木购买、整地栽植、浇水剪枝等工作。榛子进入产果期后,在优先保障合作社农民土地收益的前提下,本合作社成员还可以到榛子园从事园子看护、榛苗浇水、修剪等工作,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扶持、壮大了集体经济。同时,度假区林业园林局积极引进“榛树”栽植企业,如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延伸榛子栽植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入合作社的农民除了每年保障土地收益外,还可以通过企业用工和外出务工提高收入。此外,度假区林业园林局还免费为农户提供榛子种苗,及时安排技术人员或邀请专家进行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农民自营的运营模式已栽植榛子340余亩。 ⒉注重与坡耕地修复相结合,实施水源地综合保护。为改变传统农业种植给饮用水源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2017年,度假区林业园林局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探索栽植榛子。榛子的栽植地位于四家乡,毗邻石头口门水库,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工业区和生活污染源。石头口门水库是长春市两大水源供应地之一,承担着长春市约300万人口供水安全的重要任务,本身就可以达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标准。近年来,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先后对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居民启动了生态移民,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有堤段)内农田实施了休耕,对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全面展开了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尤其在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秸秆禁烧、化肥农药减量实施、畜禽养殖治理、河道卫生整治以及生活垃圾处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观。2017年,四家乡1林班和5林班完成20公顷整地任务,栽植榛子20公顷,共计2.8万株;2018年,四家乡5林班完成50公顷整地任务,栽植榛子50公顷,共计7万株,补植1万株;2019年,补植榛子2万株。通过在这一区域栽植榛子,不仅解决了山地农业发展困难问题,也避免了因选种不当而造成潜在的水库污染风险,而且栽植榛子比种植玉米可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时,榛子对于各种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具有坡耕地修复功能,能够从源头上防治水土流失,巩固青山底色,避免大气污染,既减少了大量的秸秆存量和政府治理秸稈的成本,也减轻了森林部门的防火压力。 ⒊注重与贫困人口相结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度假区林业园林局大力发展以榛子为主的林业经济,成功打造了390公顷吉林省最大规模的榛子产业园,把榛子产业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目前,榛子产业园主要分布在四家村和创新村,已有贫困户4户8人进入产业园合作社中,后续还将继续吸纳周边更多农户参与到合作社中,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了振兴乡村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作用。除了土地收益外,四家村合作社还为贫困户每年每人补助500元,创新村榛子栽植企业为贫困户每年每人补助400元。2019年,林业园林局指导创新村部分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农业科技公司,在栽植榛子的同时在田间间种蒲公英,实现了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同时,榛子产业园每年都需要栽苗、施肥、除草、采收榛子、起苗捆苗,用工量很大,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了解决榛子生产技术普及程度偏低的问题,林业园林局从技术培训入手,专门组织技术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经济林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王贵禧重点讲解榛子基本知识和产业发展的前景及技术要求,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榛子栽培技术。2019年12月,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度假区举办林业产业经济发展暨大果榛子产业专题培训班,涵盖乡(镇)主管(乡)镇长、林业站长以及有意愿从事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度假区林业园林局未来将把榛子产业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及时有效、全程全方位地持续为榛子栽植户提供相关服务。 ⒋注重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榛子经济产业。通过打造榛子经济产业带,度假区林业园林局统筹推进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进行榛子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逐步将其打造成为长春莲花山的特色农产品。2019年8月,度假区被长春市政府评为“长春莲花山大果榛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由于榛子的生长和结果习性适合观光采摘,度假区林业园林局筹备将榛子产业园打造成为区域知名旅游景观,这样,既能够美化莲花山生态环境,也能够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助力区域旅游发展。如在榛子丰收季节,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和采摘,直接拉动区域人气,增加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⒌注重与公益活动相结合,传递绿色环保理念。绿色、健康、智慧是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一大优势,也是一大品牌。2019年9月,度假区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20年3月,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自2017年栽植榛子以来,度假区林业园林局结合“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全民共建、绿美吉林”活动,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以栽“榛心”,护“水缸”为主题的市民植树月活动,积极营造全民动手、全社会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目前,度假区森林覆盖率高达34%,已建有“东北师大附中”“东方饮食集团”“吉林省移动”等植树基地,吉林省全民义务植树网已上线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板块,团体或个人可进行“网端植树”,使度假区国土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意愿,增强了全民绿化家园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度假区“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将遵循“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明显改善”的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实现到2023年底林木绿化率达到40%,到2025年底林木绿化率达到60%的目标。 (二)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发展取得的效益 ⒈社会效益。度假区林业园林局把榛子产业作为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特色产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围绕“诚信莲花山”名片,将品牌与地域相融合,深度挖掘榛子产业文化,全力打造“莲字号”农产品品牌,引领榛子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从市场情况来看,栽植榛子的收益是种植玉米的5-6倍,农民栽植意向稳中有增,不仅愿意还林、抢着还林,也有利于解决清收林地和还林难等问题,还有效调节了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户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度假区林业园林局以林业产业为主体,实现了农村林业经济合作,示范带动农户栽植榛子,辐射周边区镇,不仅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性补助、投资(林地经济项目补偿资金)及榛子产品销售收入直接让农民增收。榛子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到榛子产业发展中来。加之大果榛子的生产、加工投入少,市场前景广阔,容易吸引外来投资开发榛子产业,带动相关的榛子加工业、榛子食品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⒉经济效益。榛子的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其深加工和下游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大健康产业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新热点,公众对于天然绿色产品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其中对于榛子的可食性、保健性等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研究、开发、利用榛子的经济价值。如度假区林业园林局采用“国有林保护中心+农民合作社”的方式,在四家乡四家村栽植榛子70公顷。同时,引进华远农业科技公司,以“企业+农户”的方式,在创新村栽植榛子76公顷。栽植榛子三年见果,第四年有收益,五年后逐渐进入盛果期,达产后每年可产榛子50万斤左右,年销售收入750余万元,增加就业人员50人/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不仅可以带动周边村和乡镇栽植榛子,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2016年和2017年,长春市政府连续两年拨付专项资金480余万元,对长春市国有林场、合作社、企业和农民栽植榛子进行苗木补贴,鼓励营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榛子经济林。 ⒊生态效益。榛子作为生态造林树种,与其它造林树种相比,其根系发达,分蘖力很强,在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可比拟的优势,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良好树种。榛子根部的多根性和根部水平生长特性有利于土壤改良、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林分结构层、恢复森林的多种生态效能,其枝叶可以阻挡风沙尘土,吸取碳酸气和净化空中大气。长春莲花山榛子主要栽植地四家乡属于典型的山地,不适合种植小米、玉米,榛子造林可比其它树种造林提高成活率5个百分点以上。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度假区的森林覆盖率,而且大面積的榛子造林对蓄水保土、改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三、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占有率低 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决定着区域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标准化生产基地还没有做到设施齐全、标准到位。与省外相关榛子加工企业相比,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产品处于较低的开发层次,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同时,资金是否充足也是限制榛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迫切需要相关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运用政策红利和资金做大、做强。 (二) 规模效应尚未显现,高端产品缺乏定位 规模是实力的体现,规模效应决定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发言权。从整体来看,长春莲花山已陆续进行规模化榛子栽植,已经从最初的生产延长到加工、销售阶段,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规模。目前,榛子产业的终端产品主要是榛果,产品的形式也仅限于干、鲜果,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缺乏高端产品定位,供应结构不平衡,如榛子油、榛子露、榛子巧克力、榛子糖果、榛子饮品、榛子精油化妆品等领域仍是空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深加工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产业升级的核心,也是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不同于其它的农产品加工业, 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还处于原料的初加工阶段, 主要以简单包装销售原料产品的形式直接进入市场,直接产品向间接产品的转化率低,产业链条较短,尚未有效发掘精深加工产生的附加值。作为农产品的初级阶段,这种模式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尚未以多层次农产品加工的方式满足榛子产业大幅增值、增收的需求,导致产业总体效益不高。在营销方面,榛子产品的推广也主要依靠旅游、采摘日等传统手段,零散的栽植户可以作为个体进入农产品市场直接进行销售,销售渠道相对单一。 (四)缺少龙头企业牵动,产学研投入不够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目前,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缺少业内龙头企业,缺乏有实力进行高端产品开发的大型加工企业,与高校、农科院、林科院等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同时,也没有充分挖掘区域榛子品牌价值,未打造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莲花山榛子”,无法利用品牌效应带动榛子产业的发展。 四、东北地区榛子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课题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要求等因素,选取了东北地区的辽宁省铁岭县和黑龙江省通河县作为榛子产业发展可供借鉴的县域,进而探寻有助于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一)辽宁省铁岭县榛子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和经验 辽宁省铁岭县被称为“中国榛子产业第一县”,榛子产业已成为铁岭农业特产的名片。1998年,铁岭县开始实施榛子产业开发战略。2004年,铁岭县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榛子之乡”,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证书。2007年,铁岭县被原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百家“经济林(榛子)产业示范县”。2008年,铁岭榛子获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干果类一等奖和“中华名果”称号。2012年,铁岭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使铁岭榛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15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两次来到铁岭县李千户镇拍摄铁岭榛子。目前,铁岭县榛子栽植规模较大,分布在县内九个乡镇(场),其中有3个乡镇的榛子实现了集中连片生产,面积达6萬多亩。铁岭县野生榛子垦复面积达到25万亩,全县榛林总面积已经发展到35万亩,年产榛子1500万公斤,实现产值5.2亿元,直接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1400元。铁岭县榛子加工销售企业达120家,年加工销售量达1400万公斤,成立69家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全县从事榛子生产、加工、营销等人员3万余人,建成2个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榛子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榛子1000万公斤,实现榛子产业产值6亿元。铁岭县的“马侍郎”“宝华”“御榛”等品牌榛子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远销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铁岭县现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榛子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榛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辽宁省铁岭县榛子产业发展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对铁岭县榛子产业发展概况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经验可以借鉴:一是打造特色品牌,推动线上销售。随着榛子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铁岭县榛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铁岭县野生贡榛制品公司、马侍郎贡榛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营销网点遍及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同时,铁岭县引进沈阳“奥博森”有限公司暨“中珍网”榛子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项目,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榛子电子商务销售平台,重点扶持推广深山里、马侍郎贡榛、宝华榛子、平顶御榛等本地名优品牌榛子。二是龙头企业牵动,拉伸产业链条。铁岭县积极引进榛子精深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均实现了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不断扩大全县榛子终端产品数量,拉伸产业链条。同时,铁岭县以榛子产业开发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项目和省重点经济林开发项目为契机,整合林地经济项目资金、农业开发资金、黑土地资金等专项资金,[3]推动榛子基地建设水平迈向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坚持“科技兴榛”,注重技术培训。铁岭县坚持走“科技兴榛”之路,不断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开展与榛子产品相关的加工技术研究,定期组织科研力量对榛子园标准化管理和高产栽培等生产技术进行推广。[4]目前,铁岭县已连续15年在农闲时节开展榛子技术培训,共培训榛子栽植户万余人次。 (二)黑龙江省通河县榛子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和经验 2016年,黑龙江省通河县确立了打造中国优质榛子原产地的发展定位,把榛子产业作为立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开始在全县示范推广。2019年,通河县榛子产业龙头企业——黑龙江臻品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国家林草局授予榛子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单位。2020年5月,通河县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国家大榛子产业标准化示范县”试点示范项目。通河县是“中国坚果品牌集群”副主席单位,其注册的“通河大榛子”品牌通过了国际SGS 双向质量检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达1.64亿元。目前,通河县栽植榛子已达20万亩,约占全国榛子人工栽植面积的六分之一,将全县绿化率提高0.3%,[5]年产优质榛子4万吨,产值达24亿元。野生榛子约30万亩,年采摘约1万吨,产值达3亿元。全县现有栽植基地20个、合作社28家,榛子栽植户已发展到6800户,其中栽植面积超过300亩的栽植户有216户。[6]同时,通河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黑龙江臻品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落成投产。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榛子深加工企业,黑龙江臻品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设计能力可深加工原料榛子8000吨。这意味着通河县20万亩榛子树到盛果期将被这家企业全部转化利用。未来,通河县计划推广榛子栽植面积达到50万亩,林业经济产值突破150亿元,全力实现全国榛子第一县的目标。[7] 未来的通河县将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榛子之城”,其榛子产业发展的实践也将为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发展提供成功样本。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确保榛子产业发展壮大,通河县设立发展榛子产业专项政策扶持资金,每年划拨资金4000余万元,每亩按800元标准扶持,已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同时,通河县采取市场化流转土地的方式,指导农民把流转来的土地全部用来栽植榛子,全县82个行政村每村栽植50亩,共计4100亩。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提升品牌价值。通河县通过三产深度融合,运用多元化的产品和营销手段,推动品牌提档升级,开发榛子油、榛子酱、榛壳活性碳、榛壳兰花基质等一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国际知名巧克力生产企业——意大利费列罗公司已与通河县洽谈合作。三是强化技术服务,打造专家团队。通河县与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在通河县成立“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通河分所”,专家驻点为通河县榛子产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全程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目前,通河县已拥有百余人榛子专家团队,通过线下技术培训和线上会员互动,为栽植户持续提供榛子栽植、管护、病防、抚育等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不断夯实榛子产业发展的基础。 五、长春莲花山榛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夯实产业基础,发挥政策效应 度假区和林业园林局应延长榛子产业基础链、服务链,活用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和项目资金,全力扶持榛子产地开发、优育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控与整治、附加产品研发与原料二次加工、市场需求挖掘、品牌效应集聚等系统性发展,加快推进榛子产业园采收、脱皮、烘干、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逐步实现榛子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一方面,加快制定榛子产业优惠政策。在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可以为榛子栽植户提供购买种苗和基本设备现金补贴。对于栽植户适度放宽贷款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优先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金融服务;对于投资创办榛子加工、销售的企业或相关人员,在征用土地、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如根据榛子加工、销售企业的实际,免除一定比例的税款,或按照其缴纳税款的比例给予返还,减轻其税收压力。另一方面,强化产业发展资金保障。政府应加大对榛子产业发展的资金储备力度,将榛子产业发展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中,按照比例逐年增加,以支持发展榛子产业,减少榛子栽植户和企业的资金压力。积极发展贮运、连锁经营、产销对接、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方式,进行高品质的榛子产品推广,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同时,可以借鉴省外创新农险品种经验,在政策范围内推出针对榛子的农险品种,为榛子栽植户提供抵御风险的保障。 (二)擴大种植规模,研发高端产品 通过土地流转或租赁、土地经营权转让等方式,鼓励、引导和培育一批榛子栽植大户或榛子专业合作社利用成片土地扩大生产规模,推动榛子生产向大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转移,加快生产栽植规模化、品种区域化、经营产业化进程,有序引导小微榛子加工、销售和物流等相关企业向产业区聚集,加速榛子产业集群的形成。根据市场的新变化,加快新工艺、新产品研发进度,生产终端榛子产品,不断满足除食用以外榛子其他价值的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从榛子栽植、采收贮藏、加工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认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规划注册与本区域榛子相关的商标,规范榛子产品包装标识,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依托长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国家试点,对接大型电商平台,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长春莲花山榛子产品推向国内、国际市场。 (三) 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一方面,应补齐生产、加工、运输、供应、销售方面的短板,积极推动建立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的一整套体系,配套机械化设备。结合土地流转,榛子的栽植、加工可以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互助合作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模式,以采后处理机械化推进榛子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产+销”一条龙体系,为榛子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加快榛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榛子的果实营养丰富,可加工成各种名贵食品,如榛子乳、榛子脂等,其所富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维生素E含量高达36%。经国际SGS检验检测,榛子的果实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含量较高的紫杉酚和β-谷甾醇成分,对于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预防癌症有一定功效。因此,应加快榛子产业结构升级,将榛子生产加工 、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延长榛子产业发展链条,积极引进现代化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大幅提高榛子产品的附加值。 (四)加强院(校)地合作,培育龙头企业 一方面,应继续加强与重点科研院(校)所合作,促进院(校)地科技成果的有效对接。支持科研机构从事榛子标准化栽植、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等公益性研究,如与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吉林省林科院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为区域榛子产业健康发展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逐步完善省、市、乡、村四级传递式培训模式,聘请相关技术专家进行指导或进行系统的栽植管理技术培训,相关林业部门应适时发放榛子栽植技术手册,尽快把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送到榛子栽植户手中,全力保障榛子园区建设的科技支撑,打通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支持组建榛子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谈判、维护权益、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协会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应加快引进和培育榛子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典型示范户的引领作用。度假区和林业园林局应将引进榛子深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重点引进以榛子为原料和辅料的国内外大型的油类、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到莲花山安家落户。鼓励各类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其它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榛子生产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现代经营模式,在大果榛子研发设计、产品精深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栽植户,共享产业化发展成果。[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725/c64094-31797420.html. [2]宋莉.蓮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N].长春日报,2019-07-30(02). [3][4]王官波.铁岭榛子:林业特产的国字号名片[J].中国林业产业,2020,(4):34-35. [5][7]潘宏宇,白云峰.通河大榛子 鼓了钱袋子[N].黑龙江日报,2019-12-12(002). [6]胡建军.通河大果榛子成县域经济品牌[N].黑龙江日报,2019-07-29(005). [8]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J].云南林业,2015,(1):56. (责任编辑:刘亚峰) Local Practic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oos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Hazelnut Industry in Lianhuashan of Changchun as an Example Research Group of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dministration and Law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Jilin Provincial Committee(Jilin Administrative College) Abstract:Good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a “golden sign” for local investment promotion.In recent years,Lianhuashan eco-tourism resort in Changchun has continuously deepened the reform of “putting on management service”,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d the forest business environment,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zelnut industry,which has become a green industr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but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 board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t present,the market gap of hazelnut products is huge at home and abroad,and hazelnut products are short of demand.There is a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for its deep processing and downstream industries.Therefore,Lianhuashan,Changchun,should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base,expand the planting scale,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sh the hazelnut product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Forest related business environment;hazelnut industry;Rural Revitalization;government service;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