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色旅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范文 | 张彦飞 红色旅游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融注于自身的丰富内涵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而将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红色旅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过程中有如教育内容渗透力不足、教育功能挖掘不深入、教育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充分发挥地源优势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把红色旅游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红色旅游网络教学平台等有效途径,以提升其有效性。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红色旅游是旅游形式的特色化,兼有休闲、陶冶情操和旅游审美的功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载体,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这种说法是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对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较准确的界定,概括了红色旅游的特点。二、红色旅游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总遵旨,加强和改进教育的效果,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培养质量,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红色旅游是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攀升,2018年毕业人数达到820万人,高校大学生终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优越,感受不到风餐露宿,枪林弹雨的艰苦革命岁月,容易被舒适安逸的生活所麻痹。目前,高校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效果过于肤浅,较为乏味,很难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内生性、持续性的效果,很难内化于心。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角色,承担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肩负着传播核心主义价值观作用。大学生在红色旅游的活动中,在感受壮丽河山时,通过看图片,听故事,脑海中再现革命的艰苦岁月,可以如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爱国主义精神会油然而生。红色旅游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旅游过程就是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革命历史遗址、历史见证人等旅游资源,通过故事、图片和影像的形式再现历史场景,从内到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爱国主义情愫在大学生身上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爱国主义行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红色旅游是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效渠道 大学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是宝贵财富,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因此他们应该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当今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处于转型期,不断的震荡和创建,在当前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響下,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暴露出复杂、多元和易变的特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红色旅游活动,就是将红色文化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团结带领穷苦大众将革命者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贯穿到民族复兴、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红色旅游资源中蕴藏的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丰功伟绩和矢志不移的革命精神,必然激发大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理想坚定,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玉汝于成的革命精神,使得大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更能够在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才智。 (三)红色旅游是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抓手 在我国,80年代以后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作为基本国策。目前,在我国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不断攀升,比例已超30%,城镇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达90%。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独生子大学生女得到了家庭的溺爱,生活条件优越,没有接受过苦难的洗礼,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依赖心理强、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等性格特征。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优越的家庭条件,淡化了对大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弱化了坚定信念的树立教育,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红色资源中积淀了党和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包含着崇高的革命精神、不朽的文化传统。新形势下,红色资源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可以让大学生感知红军战士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战争精神,在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的情况下突破敌人围追堵截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在帝国主义封锁的年代中人民大众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永不服输的家国情怀。艰苦的岁月、残酷的斗争等悲壮的教育素材冲击大学生的心灵,唤醒青年学子奋发勇为的斗志,使其更加学会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在学习生活中直面困难,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三、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力不足 当前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群体主要是思政课教师、群团组织、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内容挖掘不够,核心价值提炼度不深,没有结合大学生心理和学习的特点,没有形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良好互动,没有做到物质与精神的高度融合。大学生在红色旅游活动中,没有变被动为主动,在参观游览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这些红色故事,对其真正的教育内容一知半解,这就凸显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缺乏渗透力和感染力,不能引起大学生们足够的兴趣与重视。 (二)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不深入 目前,高校红色文化主要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团组织中通过实践活动、开讲座、学习文件文件等形式,对大学生党员、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者在开展红色教育过程中也逐步意识到了红色旅游资源中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不断创新课程形式、不断尝试教育等手段中提升教育的效果。然而,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因循守旧的现象仍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在对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不深入,部分高校还是利用简单的组织学生参观、粗略地讲解等方法,没有新意,这就很难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参观模式完全没有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红色旅游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不显著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较多依赖课堂传授,教师依托课件、课本和教案系统全面的单项讲述理论体系,灌输式介绍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和红色文化,内容缺乏时代感,教方陈旧、载体单一,教授效果差,学生学习兴趣低,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陈旧的教育形式成为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一项重大而急迫的任务。究其原因,一是高校教师没有很好地将红色旅游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基础理论的阐述,忽视了内容的鲜活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要主动把准大学生思想脉搏,主动回应大学生思想关切,把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二是大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旅游蕴含的教育价值关注度低。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思想,高度关注专业知识学习,高度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度不够,必然导致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在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效果不够明显。四、红色旅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利用地域优势组织红色旅游活动 高校应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教育价值,鼓励大学生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旅游资源,策划主题鲜明、参与面广泛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一些建在红色旅游地的高校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当地的红色旅游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本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本校学生去参观游览,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信阳市为例,信阳市有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商城县有金刚台红军洞群、光山县有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新县有许世友将军故里、鄂豫皖苏区红色首府等,这些红色故里都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 (二)搭建红色旅游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是大学软实力的体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大学生勇往直前,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搭建红色旅游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平台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将红色旅游文化融入到大学校园中,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首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旅游资源,将校园红色遗迹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提炼独特的校园红色文化,使大学生于有形中感受无形的红色革命精神。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主页、校报等主流宣传渠道,开辟红色旅游专栏刊发有关红色旅游的内容,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耳濡目染的感知红色精神。最后,校园的课余文化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可以举行如红色知识有奖竞赛、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 (三)构建红色旅游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高校校园基本上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多媒体手机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标配,大学生成为了网民的主体,这也使得要充分重视和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保证红色旅游学习资源充足的前提下,高校可以针对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开放和共享的特点,创建红色旅游网络学习平台,使大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自主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不仅能充分体现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