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数据结构》课程的多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范文 | 摘 要:从《数据结构》课程实际教学出发,确立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着该目标进行了多维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行“案例+项目“理论教学模式,并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创新“层次性、实例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尝试引入新的考核方式。除了理论考核和上机考核外,还有大作业和项目考核,将项目讨论与拓展应用引入考核方式中,最终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模式考核学生。经过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 关键字: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目标;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1 引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了基于《数据结构》课程的多维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它对推进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实现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在计算机世界中的抽象的数据描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以及不同数据类型的基本操作实现等,是相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课程。从多年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跟踪情况看,数据结构课程掌握的程度与学生对学习后续课程的积极性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到对整个专业知识的掌握。 从对毕业学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看,工作中的程序设计能力需要有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具有较好数据结构基础知识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适应工作变动、开辟新的研究阵地的能力较强。从而能较好地紧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因此,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也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2 现状分析 我校《数据结构》课程开设较早,建立了《数据结构》教学网站。对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缺少典型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脱节。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陈旧,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因此,要充分认识在新时期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要按照我校制订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关于深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精神,在强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下,在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务之急和切实可行的。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3 改革目标 (1)培养具有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目标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对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关系,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提出完整系统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2)培养具有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目标 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满足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又能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储备;二是具有创新精神,既要能对口对岗,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潜力和能力,又能将所具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并将技术推广,在各自岗位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4 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关系,实现教学相辅。 (2)如何重构“项目+案例”教学模式及 “层次性、实例化、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多维模式的应用,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有效实现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3)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和立体性,全方位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4)突破目前理论课程考核方式的局限,尝试引入新的考核方式。将项目讨论与拓展应用引入考核方式中,使学生走出只关心考试的误区,更加关注所学知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5 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建设实践 数据结构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下: 1、在课题中对教学大纲改革与研究是首要考虑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了适合我院学生学习的《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2、教学课件体现了“案例+项目”、“角色课堂”“讨论+研究”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和立体性,全方位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3、归纳总结了一定数量具有典型意义,能够说明数据结构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教学案例与例题;并在每一章节中增加一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结构完整、并包含解答过程与分析的例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 4、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层次性、实例化、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实例化,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评测的开放式,形成科学完备、衔接配套、特色鲜明、效果凸显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指导书供学生使用。 6 数据结构课程多维教学模式实践的主要特色 (1)实现以“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施,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突出以问题为中心、基于行业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学习法。 (2)提升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的综合素质目标 数据结构课程多维教学模式具有实用性,并通过案例驱动机制,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用到具体的项目开发中。最终教师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模式给学生打分,注重学生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合作”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设置了面向具体应用的案例,同时有一部分综合性的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阶段性地练习。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团队合作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7 结论 基于《數据结构》课程的多维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角色更明晰,实现教学相辅。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实用性,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将最新软件开发技术引进课程,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自信和能力。既关注学生的就业,又重视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尽早地融入社会,提升了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群. 基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2] 叶茂功 代文征.《数据结构项目化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9 [3] 李云清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9 [4]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5] http://www.yun0101.com/xwdt/hyxw312.html 作者简介 郭群(1964-),女,汉,辽宁省新民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授,从事计算机方面教学及科研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