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档案治理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范文 王月
摘 要:档案治理工作的内涵是公共理论在档案场域中的应用,这是公共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档案治理的内涵、特征、功能在被定义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专业人士对此定义产生分歧,所以档案整理工作中对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都不一样,本文针对其中得到较多人支持的一种进行了简要的解说,首先对档案的特征进行整体性概括,接着对其功能治理的内涵进行揭示,其中包括较多内容,提升社会公众档案意 识、积聚档案部门社会资本、增加档案公共服务供给等,本文对以上提到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治理;档案部门;公共治理
“国家治理”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让社会公众对治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较为持续性的关注档案事业在我国的治理工作中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家的治理结构上的调整是为了让档案治理工作深入可以得到较大动力的推动,但是即便如此,我国档案治理工作仍然停留在较为浅薄的概念定义的层面,所以这条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1档案治理的科学内涵
首先,档案治理工作的定义可以从很多个角度进行归纳,如果将角度放置在公共治理的角度上,那么檔案治理工作的定义是档案就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公民共同对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让其发挥社会治理上的作用。社会组织与公民在对管理工作进行参与时,就是在多档案的治理工作产生影响的过程。
其次,从档案作为公共治理功能发挥的场域来定义 档案治理,即对档案事务的治理,与档案管理相对。从 这层意义上看,档案是治理的对象。结合对公共治理的 理解,档案治理可以定义为:“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和 公民等多个主体协同合作,基于一定的行动规则,共同 对档案事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档案领域善治的 活动和过程。”
2档案治理的特征
2.1 治理主体的多样性
档案治理工作主要落实在档案部门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组织与群众也开始在档案管理工作担当起相关责任,也伴随着相关权利。社会力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可以让档案管理工作上的事物运行更为高效。为了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在档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购买服务进行推广,凡是属于事务性管理服务机构的事物运作都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合同签署对其中可能涉及权利与义务进行规范,为了让这些社会机构的档案治理参与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际功效,政府应允许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 设立档案事业发展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档 案;支持个人保管、展示其收藏的档案”等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落实过程中应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档案事物的管理过程中来。
2.2 治理客体的扩展性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活动中,档 案部门主要对体制内的档案事务进行管理,对于体制外 的档案事务很少涉及。由于治理活动中包含多元主体, 而且不同主体对应着不同的治理对象或客体,因此治理对象的范围领域十分广泛。档案治理活动中,除了对体 制内档案事务进行管理外,还将体制外档案事务纳入 管理范围内。在档案治理过程中,档案部门、社会组织 和公民协同合作,明确分工,档案部门依然是体制内档 案事务的主要管理者。
2.3 治理方式的法治性
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往 往过多地依赖于刚性手段,尤其是行政手段,经常以文 件管理文件,以文件落实文件,这种单一的治理手段与 单一的管理主体相结合,体现出浓重的计划体制色彩, 表达着强烈的“人治”思维。“如果说以往,当档案还仅仅是少数人的权力归属时,单靠命令的行使或约定 俗成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即便某些律令当中偶尔也涉 及档案事务,其实质依旧是为了政治需要的话,那么, 在法治化的今天,在档案这种权力已经普泛化的现代社 会,依法来规范与档案相联系的一切行为,也就顺理成 章了。
3档案治理的功能
3.1 提升社会公众档案意识
我国一直以来的个人权利保护工作落实的不是很完善,主要的原因是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在这方面并没有树立保护的相关意识。甚至有些公众在档案的概念认识上都不够全面,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档案工作发展出现了停滞不前情况,也正是这些综合性阻碍因素的存在导致档案信息处理的周边工作落实的也不够详细,如法律法规、制度办法等。想要从根本上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就应让社会公众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甚至将社会自治工作落实提上日程。整个流程的正确发展方向应是档案治理部门逐渐放权给社会组织,从以往的垄断状态过渡到协同组织。而公众的参与应是从以往的边缘排斥到主动参与,这些工作变化上的逐渐深入可以让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逐渐提升。
3.2 积聚档案部门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个人或组织 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内含着信任、规范等因素在内的 一系列参与网络关系。与物质资本不同,社会资本是一 种无形的资源,其内在地呼唤人们之间的理解、同情与 合作,由此达致公共目标的实现。”社会资本的积聚需 要从其构成要素着手。同时社会与档案部门的积极合作,可以对档案工作形成有效监督,从而完善档案工作 制度,提升档案部门的“规范”社会资本;社会组织、 公民和档案部门的通力合作,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序的 横向参与网络。因此,档案治理十分有利于积聚档案部 门的社会资本,为档案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极大便利。
3.3 增加档案公共服务供给
档案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档案部门不再有必要成为核心角色,而社会组织和公 民承担了档案部门原有的一些职能。目前,档案馆由于 自身能力的有限性,其提供的档案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档案信息需求,而社会可以有效弥补公共服 务的不足。如私人档案馆和社群档案馆的建设极大地补 充了档案公共服务的缺失。早在2004年,广东省离休干 部屈干臣就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私人档案馆,收藏了广东 省人大50年来的选民证、1954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1956年的全国高考准考证等个人专著、作品、 工作证、纪念章1万多件档案材料,已接待了上万的参观 者。国外的社群档案馆建设也弥补了公共档案馆馆藏社 群档案的缺憾,有效满足了特定群体的档案信息需求。
4结语
档案治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进步,其模式会逐渐发生变化,有原有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垄断过渡到公众参与份额逐渐增大。这些变化都是好现象,因为只有让公众的参与意识逐渐提升,才能让档案治理工作中的治理内涵、特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些工作的管理流程与内涵只有得到更多人的了解,才能让整项工作运行的更加高效,并更为迅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晏秦. 论档案治理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 档案管理, 2017(4):4-7.
[2]陈忠海, 宋晶晶. 论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档案治理[J]. 档案管理, 2017(6):21-24.
[3]赵国强. 健全六个体系 全力推进档案治理的现代化进程[J]. 档案, 2015(2):8-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