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劳动生活 休闲生活 生理生活
范文

    罗安平

    摘要每一种思想或者理论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来解释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活,作为时代哲学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同样如此。马克思通过实践揭示了人的三种基本生存状态:劳动生活、休闲生活和生理生活,同时也揭示了生活世界的全部奥秘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的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在继承前人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它立足与实践。本文从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中的生活思想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劳动休闲生活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36-02

    一、对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关于生活主题研究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哲学以前的一切旧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马克思哲学以前的一切旧哲学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传统哲学”,它是指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这一历史形态阶段的哲学形态,包括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从思维方式上看,始终贯穿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古希腊哲学以追溯世界的本原为目标,力图找到一种“终极存在”来理解释事物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以及生存状态。很显然,这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之本性的学说。近代哲学在其开创者培根那里是“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的”,然而,“唯物主义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片面了”豍,也走上了形而上学的不归路,把“抽象的实体”当作一切变化的主体和动因。康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提出了著名的“二律背反”,把矛盾引入了认识论,但却把“物自体”看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的抽象之物,留给了宗教。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创立了庞大而系统的辩证法,但是他的辩证法只是抽象的“绝对理性”从“自在”走向“自为”的一个形而上学循环,他所建立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形而上学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只不过是绝对理性的工具,人的生活只是绝对理性指导下的机械存在状态。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传统哲学关注的世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世界,虽然他们自认为找到了世界本质和人的生存以及行为方式的根据,其实,他们的理论只是一种脱离生活的纯粹的思辨,一种人的“空场”的抽象理论形态。

    因此,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研究对象的转向成为了必然。

    (二)马克思哲学研究对象的转变和对以前一切旧哲学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建立的基石是“实践”,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人的活动本身的。”豎所谓从“实践”、“主体”方面去理解客体、对象,就是指在人与自然、对象的关系中去理解,“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豏但是,“被抽象孤立地理解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豐。从这里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一切旧哲学最大区别与超越就是马克思关注的是“实践”,是“现实的人的实践”,即人类具体的历史的现实活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生活世界,研究主题是人类的存在方式,研究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意义。在马克思看来,德国哲学是从天上降到地上,它虽然也是从“人”出发,却是从抽象的、理性的人出发解释人的现实生活,因此,“他们从来没有为历史提供世俗基础。”而马克思哲学则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即把人的世俗生活上升为哲学。在研究人类生活时,马克思选择了“劳动”作为切入点。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哲学分析, 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揭开了人类生活世界的奥秘。

    二、马克思哲学中生活思想的基本内涵

    任何概念都必须有自己的内容,哲学概念更是要求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性。“生活哲学”作为一个概念最早是在李文阁同志在其2001年完成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中提出的, 那个报告的题目就是“生活哲学: 一种哲学观”豑他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过”问题的追问,从而凸显了马克思思想中“生活”的重要性。因此马克思哲学应该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 借用黑格尔的话说, 哲学思维应该是有内容的思维, 而这内容就来源于现实生活世界, 来源于自己的时代。个人认为,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中的“生活”内容大致有三个层面,即:劳动生活、休闲生活和生理生活。

    劳动生活,其实就是指劳动是现实的人的一种生活和存在方式,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劳动,马克思的劳动生活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批判”、“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过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哲学是要揭露现实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和其产生的根源,在《德法年鉴》时期,在批判鲍威尔和费尔巴哈脱离实践的同时,强调要把“批判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豒后来,马克思认识到自己在经济学方面的不足,认识到“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豓,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规律的剖析,深刻揭示出异化劳动是私有制的根源,同时在异化劳动背后发现了“生产劳动”在社会历史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本身的发展才能够克服异化,才能够揭示“历史之谜”,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豔这里“劳动的实现”指的是外部世界的改变和人自身的自我创造和发展。马克思还认为,人的劳动并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也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体行为,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在《手稿》之后,马克思对过去的哲学信仰进行了彻底地清算,因此,在《提纲》和《形态》中提出了“社会实践”范畴,它的提出是对他以前的“生产劳动”范畴中所包含的人本主义缺陷的扬弃。在《提纲》和《形态》中,马克思把劳动作为一般性东西来考察,即不把劳动归结为消极的“异化劳动”,也不归结为理想的“自由的自觉的劳动”,而是从历史发展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一般性质来解释劳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中理解劳动,把劳动理解为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基础和一般运动形式。马克思把这种劳动理解成人类的实践活动。

    休闲生活,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其实就是“非劳动时间”豖。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人们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才有可能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人们可以不再为谋取生活资料而奔波劳累,个人才在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豗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马克思把从事高级活动的时间归入与闲暇时间的自由时间的范围,马克思在另一个地方写道;“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豘。所以看出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事高级活动的时间,另一种是从事普通活动的时间。显然的,休闲生活相应地既包括积极、主动地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较高级的活动,也包括消极、被动的一些消遣活动。从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说马克思的对休闲生活的描述其实就是人们在一种自由时间里的生存状态。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自由时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基础上,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做了这样的描述,“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建立“自由个性”。接着他又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豙所以休闲生活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的价值存在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的本体论意义之所在。

    生理生活,其实就是人自身的生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一开始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是,每日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豛同时,马克思又指出:“人自身生命的生产,无论通过劳动还是生育达到人的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这里的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豜通过上述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生理生活其实就是人生产人,人改造人的现实的社会活动。也是马克思生活思想里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关于生活思想的终极价值

    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当然,他的有关生活的思想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之所以对马克思生活思想进行上述三方面的解读,本人认为有这两方面的价值:

    (一)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生活思想有助于我们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此,关注人类的生活构成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大原则,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对现实生活和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完成了自己从自由主义向民主主义,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两大重要转变。同时,马克思很快转向对资产阶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批判,阐明了他自己关于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理论的内涵和实现方法,到了晚年,马克思把精力放在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上,但他对人类生活和现实的关注一直没有变化。因此,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生活思想有助于我们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二)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生活思想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建设

    恩格斯指出:“人类的生产在一定的阶段上会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从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提高生活质量),这样,生存斗争就不再是单纯为生存资料斗争,而是也为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而斗争”豝。在次充分说明了人类生活终究由劳动生活进入到休闲生活时代,自由时间里的休闲生活将逐渐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我们实现了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奋斗才拥有的自由时间量,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休闲生活时代,标志着人已从繁重的劳动生活中解放出来,已有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转向消费-生产的模式,标志人开始从有限的发展向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新阶段过渡。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特别强调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问题,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豞。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活思想在新时期下的现实解读,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活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问题(即劳动生活)”和“人的发展,本质问题(即休闲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因此,深刻认识和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生活思想对我们的理论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