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范文

    贺建宝

    【摘要】初中阶段作为将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本文将从当前在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两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策略研究

    英国哲学家培根先生曾经说过:“数学使人周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最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开始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

    一、当前在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依赖信息技术,养成了思维惰性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学习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纸笔式的计算,大多依赖信息技术,诚然,计算器的确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便捷,如计算速度的加快、计算正确率的提高等,但目前在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器的问题,学生一遇到计算类型的题目,首先想的就是拿起计算器,只需要动动手指、输入数字,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造成了学生在计算时的“思维缺位”,学生不再思考计算的过程,养成“思维惰性”.教育家杜威说过,学习就是要学会思考.因此,当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他们在计算方面的学习就是无意义的.

    (二)只重视解题方法,轻视数学计算

    在传统的“赫尔巴特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重视解题方法、不重视数学计算的情况.教师站在成人的立场上,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在授课时也更侧重于讲授如何解题,并且只讲解思路,不会带领学生进行计算,也不会向学生演示计算步骤,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同时,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在计算的基本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一些逻辑性较强的计算问题更是思维混乱,感到无从下手,有时候甚至胡乱计算一通,最后出错了也不认为是什么大问题,只是简单地归因于自己在计算时的粗心大意.在这样“轻视计算”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师生会愈加不重视计算.

    (三)计算基础薄弱,且缺乏针对性练习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心理上也是轻视计算的,这就导致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根基打得不是很扎实,学生在计算时往往采用简单的直线思维,看到加就加,看到乘就乘,一旦遇到涉及加减乘除、分数、小数、有理数、百分数等混合类型的计算题就束手无策,频频出错.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对计算进行深层次加工的意识,有的教师即便意识到了学生在计算上存在的问题,也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课下自己练习,而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上的不足,很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感觉自己明明做了大量的习题,计算能力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练习也成为无效练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

    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其背后反映着人们行为的方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打破“计算不太重要”这一固有的思维定式,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传达这种理念,让学生意识到掌握计算这一基本能力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增加计算的元素.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计算题”来“抛砖引玉”,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向你们提一个问题,咱们班的20名学生打算去郊游,现在咱们可以选择两种不同型号的车子,一辆A车可以容纳8个乘客,一辆B车可以容纳4个乘客,学校要求两种型号的车必须都用到,且不能坐不满也不能超员,你们可以帮老师设计一个坐车方案吗?老师希望你们可以把自己的计算过程也向大家展示出来.”通过构建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向学生渗透“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理念,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是有用的,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的驱动下会开始积极思考,学生1可能会说:“老师,我们一共20个人,如果选择一辆A车的话,就还有20-8=12个人,刚好1辆B车可以容纳4个,这不就是12÷4=3吗?所以需要1辆A车,3辆B车.”教师:“没错,你的计算过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只有这一种出行方案吗?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这时学生2可能会提出不同的看法:“老师,也可以选择2辆A车,1辆B车,2×8+1×4=20.”教师:“没错,你们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无论是1辆A车、3辆B车,还是2辆A车、1辆B车,都符合老师的要求,但是如果组织全校的1000名学生进行郊游,你们还能快速计算出来吗?是不是计算题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呢?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更复杂一点的计算世界.”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强化学生对“计算”的重要性的认知.

    (二)开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再加上“爱玩儿”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组织计算类的活动,可以是游戏的形式,也可以是竞赛的形式,从而调动、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授完“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乘除法”这两个章节后,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主题为“计算小能手”的计算竞赛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小组合作,可以由教师分配,也可以自行组队,学生组队成功后,就可以等待教师出题,然后进行抢答环节.游戏规则为: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一题多解可以加20分.这样的游戏可以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计算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出这样的题目:“1+1[]3+1[]9+1[]27+1[]81+1[]243+1[]729=?”由于这道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做不出来,这时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沟通交流,一起思考解题办法.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产生一种责任感,意识到他们是被需要参与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计算能力.在合作中小组内的同学可能有的就会提出“先通分,再计算”的方法,有的成员可能就会发现这道题目的每一个式子都与“1[]3”有关系,思考是否可以有更便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内就可以进行分工,比如可以让A和B 负责通分计算,C和D负责将式子进行转化,与1[]3建构起联系,这样他们就有了两种解题思路,且每个人都充分地参与了活动,并且提高了计算的能力.

    (三)开展微专题教学,对学生进行专题讲解、针对练习

    “微专题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归纳总结、纠错改正,并对学生进行一些切口较小、针对性较强的复习小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计算专题讲解,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练习.

    比如,在教师讲授完“有理数”这一章节后,学生可能就需要进行一些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练习.面对一些难度较高的计算题目,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畏难”的情绪,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展一堂“有理数计算小诀窍”的微专题课程来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教师在进行“有理数计算”的微专题教学时,要为学生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题,先以“有理数的加法”为例,为学生挑选“99+999+9999+102+1002+10002”这道典型例题,通过这道题向学生传递数学计算中的“化零为整”的思想.教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如果碰到这种数字很大,位差又很多的题目时,你们不要提笔就算,这样不仅计算量大,还容易出错,你们可以先观察这道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可能会说:“99,999,9999,102,1002,10002都很接近100,1000,10000,不过99,999,9999都是差1,102,1002,10002都是差了2.”教师:“没错,你们有没有发现如果将每一个数字都与整数建立起联系,就会让我们的计算更加便捷呢?”学生:“老师,我明白了,99=100-1,999=1000-1,9999=10000-1,102=100+2,1002=1000+2,10002=10000+2,这样这个式子就可以转化为100-1+1000-1+10000-1+100+2+1000+2+10000+2了.”教师:“没错,这样计算极大地减少了计算量,还不容易出错,这就是数学计算中‘化零为整的思想,你们以后遇到这种题目知道该怎么办了吗?”学生:“知道了,原来计算题也可以这么有趣,简简单单的计算中也有大学问啊!”这样的微专题讲解,不仅针对性强,还可以“授人以渔”,使学生在以后的运算中更有方法、更有效率.

    (四)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数学计算时的良好习惯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可以通过“观察”而习得的.初中生对教师有着强烈的模仿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以身作则,注意自己解题时的计算思路、计算逻辑等,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进而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比如,教师在讲授“有理数的乘除法”这一章节的练习题时,由于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解起来自然是毫无压力的,但学生却是刚开始接触有理数的高级运算法则,还不够熟悉,教师在讲授时如果只讲解思路,不带学生进行实操,不为他们演示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就会“云里雾里”,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一步一步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以一道简单的“二次根式的计算”题目为例,让学生求“12×3-3=?”,如果教师一带而过,直接告知学生“原式=6-3=3”,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化简的过程,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12×3-3=36-3=6-3=3”這一完整的运算过程,这样学生才会“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另一个思路“原式=23×3-3=6-3=3”时,也会更加高效.

    结 语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学生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消除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现存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师要在教学理念上引起重视,在教学实施中重点落实,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进而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贵洪.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37.

    [2]陈瑜.计算,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初中学生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27.

    [3]张先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20(06):30-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