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
范文 | 刘静 柳贝贝 崔兰花 摘 要 论文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份公共图书馆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考察不同因素对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而且导致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公共图书馆的全要素生产率受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效率 Malmquist指数法 Tobit模型 区域差异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6.001 Abstract The DEA-based Malmquist index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libraries in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5. Based on that, the Tobit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librar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ublic libraries is unbalanced, and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decline in efficiency is the decline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hows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public libraries is affected by both macro factors and micro factors.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som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about public librari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public libraries service efficiency and narrow the regional gap of public libraries efficiency. Keywords Public libraries efficiency. Malmquist index. Tobit regression model. Regional difference.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给予了高度关注,而公共图书馆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公共知识和信息、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1],为此政府对公共图书館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并提出一系列发展政策,促使公共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公共图书馆面对不断增加的投入,其产出是否与投入成正比呢?换言之,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效率是否随着投入总量的增长而提高了呢?面对不同的资金投入,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效率是否存在差异呢?如果存在差异,引起区域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建议。事实上,效率最大化就是公共图书馆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即通过有效配置馆内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公众需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2]。而目前学术界对图书馆效率的研究较少,对公共图书馆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公共图书馆效率进行科学合理地测度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影响程度就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 1 相关研究评述 所谓图书馆效率,是指在图书馆运行过程中,通过有效使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以获得最大的产出。图书馆效率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3],研究图书馆效率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对其效率进行测算。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来测算图书馆效率。其中Easun(1994)[4]首次运用静态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加利福尼亚中学的图书馆效率;之后Chen(1997)[5]和Vitaliano(1998)[6]运用该方法分别对中国台北市23所大学图书馆效率、美国194所公共图书馆效率进行了测算;之后Chen & Morita(2005)[7]、Yoon, H.Y(2010)[8]、Dewitte &Geys(2013)[9]以日本东京23所公共图书馆、韩国大田17所公共图书馆、英国142所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对其效率进行了评价。国内方面,白首晏 (2002)[10]运用经典DEA方法测算了辽宁省20所高校图书馆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郭军华(2010)[11]首先运用DEA模型测度了不同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之后运用Tobit方法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之后万莉、程慧平(2014)[12],储节旺、储伊力(2015)[13]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效率进行了研究。王惠等(2014)[14]分别从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两方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进行了研究,前者运用SFA和DEA方法,后者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陈英、洪源(2015)[1]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去除了影响效率判断的外部环境因素之后对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优化治理策略。王卫、闫帅(2017)[2]运用基于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我国地区公共图书馆运营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之后运用回归方法对影响效率指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经典DEA方法主要对效率做静态分析,难以捕捉效率的动态变化规律,而且若把时间因素直接添加在传统的DEA模型上,则会产生不同的生产前沿面,从而导致不同时期的效率缺乏纵向比较的基准[2]。因此,近几年才有学者陆续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从动态角度分析图书馆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状况,而且可以将TFP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纯效率、规模效率以探寻引发效率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为此,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域和北京、天津、河北等30个省份两种层面的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并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区域差异问题,再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的提升提出建议。 2 测算方法和数据说明 2.1 Malmquist指数模型 Malmquist指数是以F?re, Grosskopf, Norris & Zhang(1994)所提出的模型为基础[15],该模型通过引入距离函数对平衡面板数据(包含多个决策单元)构造一个生产最佳前沿面,之后通过比较每个决策单元的实际生产情况与最佳前沿面的距离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部分的变化情况。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即本文所说的TFP测算了该投入产出系统在t至t+1时期生产率的变化程度。具体数学模型如下: 2.2 Tobit 模型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的是各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效率,并没有评估效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为分析效率影响因素,可将测算出的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影响效率的相关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但是由于本文所计算的 Malmquist指数取值均在[0,2],若直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参数估计值有偏且不一致,而Tobit 模型很好地解决了受限或截断因变量的模型构建问题,因此本文采用Tobit模型对公共图书馆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Tobit模型如下式所示: 2.3 指标选取与说明 由于投入产出数据是DEA方法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区域差异之前,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投入产出指标。基于相关学者对图书馆效率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以及投入产出变量需满足相关性和同向性的原则,本文选取了如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数据来源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6—2016)》。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公共图书馆效率动态评价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5年公共图书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各构成部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算,具体结果如表2、表3和表4所示。 从表2的平均值来看,2005年以来30个地区公共图书馆的TFP指数平均上升4.7%,技术进步指数平均上升6.8%,技术效率指数平均下降2%。可以看出,在此期间公共图书馆平均效率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率,而技术效率的下降阻止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由此说明2005—2015年技术进步加快了公共图书馆效率的提升,而技术效率平均水平的下降暗指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运行效率有待改善。从时间序列变动趋势来看,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份公共图书馆除了2007年和2011年TFP小于1外,其余年份TFP均大于1,其中2013年TFP达到最大值1.145,即公共图书馆效率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值14.5%,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TC的上升。其中2012—2015年EC均成下降状态,下降幅度分别为4.8%、5.1%、8.5%,下降幅度逐年增大,再看由EC分解出来的PEC和SEC,可以发现,2012—2013年PEC下降是导致技术效率下降的原因,2013—2015年PEC和SEC的同时下降引起了技术效率的进一步下降。由此表明,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并未在最优规模上组织服务,其组织管理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均有待提高。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从四大区域来看,2005—2015年除了东北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效率以1%的速度下降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效率分别以年均10.2%、3.2%和2.6%的速度在增长。进一步分析可发现,技术进步率是推动这三个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改进的主要因素,分别以11%、4%和4.9%的速度增长,而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图书馆效率的提升起到了阻碍作用。东北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技术效率的下降,尽管仍以年均6.8%的技术进步却也无法阻止其效率的恶化。就省份来看,2005—2015年公共图书馆效率改进的有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中部地区的5个省份,西部地区的8个省份。其中东部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海南,西部地区的贵州公共图书馆效率均达到10%以上增长,这六个省份中,除了海南和贵州省份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增长是由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共同决定的,其他四个省份公共图书馆效率改进的主要因素却都来源于技术进步率。2005—2015年公共图书馆效率下降的省份有中部地区的江西,西部地区的云南、青海、宁夏,以及东北部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在效率下降的7个省份中,云南省公共图书馆效率下降幅度最大,達到了年均8.8%,其次是青海省和吉林省的公共图书馆,以3.9%和1.1%的速度下降。其中除了云南省公共图书馆效率的下降是由技术进步退化率和技术效率下降共同决定外,其他六个省份均来源于技术效率的下降。而技术效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运行效率,由此说明在2005—2015年这六个省份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高,影响效率的提升。再从技术效率分解出的PEC和SEC可以看出,除了青海和宁夏省公共图书馆技术效率是由规模效率决定以外,其他公共图书馆效率下降的五个省份中,主要源自纯技术效率的下降。 3.2 公共图书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考虑地区间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的差异性,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对公共图书馆效率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其中公共图书馆的宏观影响因素包括:(1)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视程度(FIN),采用财政拨款额来反映。(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ECO),采用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来反映。(3)地区人口规模(POP),采用地区常住人口数量来反映。(4)地区居民文化水平(EDU),采用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来反映。微观影响因素包括:(1)新增藏量情况(INV),采用每年新增藏量的购置费占总支出比重来衡量。(2)专业技术人才情况(TEC),采用专业技术人才占工作人员比重来衡量。(3)图书馆电子化程度(ELC),采用图书馆计算机台数来衡量。(4)图书馆馆舍面积(ARE),采用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来衡量。 其中,模型(1)是公共图书馆效率宏观影响因素模型;模型(2)是公共图书馆效率微观影响因素模型;模型(3)是公共图书馆效率宏微观影响因素模型;被解释变量为第i个地区第t年的公共图书馆效率值;C为截距项;为模型(1)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模型(2)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模型(3)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 为随机误差项。笔者运用Eviews7.2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1)从调整后的R2可知,模型1和模型2的R2不高,模型3的R2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单独的宏观影响因素或者单独的微观影响因素对公共图书馆的TFP的贡献不大,而两者的组合即宏微观影响因素对公共图书馆的TFP的贡献较大,即公共图书馆的TFP效率受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的共同影响。 (2)从宏观影响因素来看,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与公共图书馆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高。这说明财政拨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效应并不是特别明显。由此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资金配置效率不高,对财政拨款仍存在不合理的应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图书馆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系数估计值为0.325,由此表明地区经济发展对公共图书馆效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该地区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这些因素均有利于图书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这与上文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公共图书馆效率”的结论相吻合。地区人口规模与图书馆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系数估计值为0.201,表明地区人口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图书馆效率的提高。地区居民文化水平与公共图书馆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读者受教育程度对公共图书馆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读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趋向于去图书馆查找文献,接受熏陶,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效率。 (3)从微观影响因素来看,新增藏量购置费与公共图书馆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显著性不高,表明新增藏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效率的提高,但效应不明显。由此间接说明图书馆在馆藏分配上并未真正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专业技术人才情况与公共图书馆效率在5%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高技术人才能够对图书馆效率起到推动作用。图书馆电子化程度与图书馆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系数估计值为0.154,说明公共图书馆应当重视馆内的信息化设备建设,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图书馆馆舍面积与图书馆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说明图书馆的面积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应当与其载荷量相匹配,如此才会提高图书馆效率。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份公共图书馆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1)从Malmquist指数分析来看,2005年以来30个地区公共图书馆的TFP指数除个别年份外,TFP指数均大于1,其效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的下降阻止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从四大区域和细分省份的分析来看,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而且导致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技术效率的下降,由此说明部分公共图书馆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创新能力不高,由此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2)通过Tobit模型分析影响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因素,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的TFP效率受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的共同影响。再从宏观影响因素来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规模、地区居民文化水平均对公共图书馆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这些因素的发展对公共图书馆效率具有推动作用,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视程度虽然与公共图书馆效率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高,反映出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资金配置效率不高。从微观影响因素来看,专业技术人才和图书馆电子化程度与图书馆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共图书馆应当重视馆内的信息化设备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新增藏量购置费与公共图书馆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显著性不高,反映出公共图书馆在馆藏分配上并未真正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馆舍面积与图书馆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说明图书馆的面积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应当与其载荷量相匹配,才会提高图书馆效率。 4.2 启示 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水平从总体上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因此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公共图书馆效率问题。首先,优化区域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由于公共图书馆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规模、地区居民文化水平息息相关,因此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等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中央政府应针对各区域发展状况,适当增加对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份额,优化政府的資源配置,当地图书馆应该深入分析自身优劣势,并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各项措施,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驱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目前“互联网+”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与传统服务模式相比,能够减少读者获取服务的操作步骤,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这就要求馆员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智能化设备应用和网络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在主动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借助“云技术、微技术”,搭建“移动服务平台”,延伸知识共享服务领域,推出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陈英,洪源.考虑环境因素的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效率测度及优化治理: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图书馆学研究,2015(11):17-25. 王卫,闫帅.地区公共图书馆Malmquist指数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79-84. 刘涛.基于因子分析定权法的公共图书馆效率评价模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3):65-69. EASUN M S. Beginners guide to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selected school libraries in California[J].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1994(2):103-106. CHEN T. An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aipei[J].Library Review,1997(3):190-201. VITALIANO D F. Assessing public library efficiency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1998,69(1):107-122. CHEN Y, MORITA H, ZHU J. Context-dependent DEA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okyo public libra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2005(3):385-394. YOON H Y. Analysis of the efficiency trend of public libraries in Daejeon Metropolitan City[J].Journal of Kore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ciety,2010,41(4):35-50. DEWITTE K, GEYS B. Citizen co production and efficient public good provision: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local public librari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3,224(3):592-602. 白首晏.DEA方法在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情报杂志,2002(6):15-26. 郭军华.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测度及環境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0(13):87-90. 万莉,程慧平.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2):15-21. 储节旺,储伊力.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33-38. 王惠,钱旦敏,李小聪.基于DEA和SFA方法的公共图书馆效率测评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19-25. F?RE R, GROSSKOPF S, NORRIS M, et al.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1):66-83. 张钦,赵俊.1990—2007年中国矿产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0(10):75-8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