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竹笛教学中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 |
范文 | 摘 要:联觉性思维是学生学好竹笛,提升竹笛演奏能力的关键,在竹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就竹笛教学中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竹笛教学;联觉性思维;培养 竹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用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竹笛演奏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的竹笛演奏技能。联觉性思维是竹笛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掌握竹笛这门技能的关键。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联觉性思维的重要性,在竹笛教学过程中要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联觉性思维。 1 竹笛教学中学生联觉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所谓联觉就是一个感觉区域受到刺激时,另一个感觉区域也会对这一刺激产生反应,如,当人的眼睛看到蓝色会感觉到寒冷。在竹笛教学中,学生的联觉思维是学生学好竹笛的关键,因为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演奏技巧,还需要运用联觉思维去进行音乐中的情感体验,将这种体验有情感的传达给受众。对于竹笛这种乐器而言,竹笛演奏出来的作品要想拥有灵魂,更加真实、更加触动人心,就必须发挥联觉思维的作用。联觉性思维的培养是竹笛教学的内在需要,更是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连觉醒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学会去对各种艺术进行欣赏和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各种感官配合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竹笛演奏中演奏出情感,进而拉近听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带给听众美的享受[1]。 2 联觉性思维培养的类型 1)补充型联觉思维。一首音乐作品中隐藏在许多信息,而要想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隐藏信息,在竹笛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的补充型联觉思维的培养。竹笛作为一门音乐艺术,这门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一定的交融性,要想让学生学好竹笛,学会竹笛演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竹笛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来认识音乐,让学生在听、在看的过程中结合以往的经验,转换为各种感官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艺术的体验[2]。如,在《姑苏行》这首曲子中,这首曲具有江南风味,乐曲一开始是一段宁静的引子,这一引子能够勾起听者对苏州园林的美妙遐想,在讲解这一曲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静心凝神,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想象自己在苏州园林中,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共通型联觉思维。共通型联觉思维是指各艺术学科之间的综合经验。音乐就是将不同的声音通过不同方法表现出来的,这也要求学生对不同艺术学科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综合经验。在竹笛教学中,教师应将涉及竹笛演奏的多个艺术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共通型联觉思维[3]。如,音乐及声乐等艺术以听觉为主,而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等以视觉为主,教师在讲解竹笛专业知识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欣赏各种艺术,让学生在欣赏各种艺术的过程中提升艺术融合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竹笛演奏中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带给听众不一样的听觉盛宴。 3)转移型联觉思维。竹笛属于音乐领域的一部分,竹笛这门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将这种联系称之为转移型联觉思维,培养学生的转移型联觉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演奏,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完美的表现出来[4]。在竹笛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竹笛专业演奏技能的和竹笛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更要让学生的听、感、视、触等个感觉产生直接的联系,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感觉,进而更好地进行竹笛演奏。 3 竹笛教学中学生联觉性思维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对联觉性思维的不重视。就当前竹笛教学来看,教师只看到了竹笛演奏这一层面,没有认识到竹笛演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没有认识到联觉性思维在竹笛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注重联觉性思维的培养。由于教师对联觉性思维的不重视,这也会造成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使得学生在竹笛演奏中难以演奏出有内容、有情感的作品。 2)教学方法落后。联觉性思维培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目前来看,教师在竹笛教学过程中尚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看重的还是专业知识的讲解,只知道按照教材内容来宣讲,机械式地向学生剖析演奏技,过重强调演奏技巧的重要性。再者,在竹笛教学中,教师侧重于理论讲解,学生的演奏机会很少,而缺少实践的教学,学生的竹笛演奏能力和联觉性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 3)竹笛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就目前来看,竹笛课程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一方面,竹笛教材上理论知识多,实践部位少,理论与实践很难做到统一;另一方面,竹笛专业教材内容大多是与竹笛演奏方面的知识,甚少涉及其他学科。联觉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了解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识。由于竹笛教学课程体系不合理,就会阻碍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 4 竹笛教学中学生联觉性思维培养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想学好音乐,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还需要学生视、听、触等感觉的共同参与。演奏音乐能够再现作者的情感,这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联觉性思维,可以说联觉性思维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关键。因此,在竹笛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输,更要重视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在讲解竹笛演奏技巧时,要密切联系其他学科,让学生的听、感、视、触等个感觉动起来,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联觉性思维。 2)改革教学方法。基于学生联觉性思维培养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迫切需要改革。新时代,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随之诞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为竹笛教学中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多样性选择[5]。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竹笛曲子,让学生边听边想,在脑海中勾画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想到的画面,从而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让学生理解透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3)完善课程体系。首先,结合联觉性思维培养的需要,学校要改革教材,不仅要调整竹笛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比例,更要增加联觉性思维相关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联觉性思维;其次,在明确专业课程的同时,要开设选修课,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联觉思维[6]。另外,教师要构建电子课程,建立精品课程数据库,从而方便学生学习。 5 结语 综上,竹笛作为音乐课程的一部分,要想让学生学会演奏竹笛,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输,更要注重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联觉性思维是学生认识竹笛、走进竹笛、弹奏好竹笛的必备能力,在竹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听、感、视、触等感觉,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各艺术学科,提高其艺术融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晨.提升竹笛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46-47. [2]左光明.从竹笛的基础教学现象谈艺术素质教育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误区[J].艺术评鉴,2020(03):116-117. [3]吴尔曼.新时期高校竹笛教学改革的策略[J].北方音乐,2020(01):207+212. [4]姜玲.初探竹笛演奏中的转力与实践教学[J].民族音乐,2019(05):93-95. [5]荣卫.竹笛教学中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90-91. [6]王文军.竹笛教学中学生联觉性思维的培养[J].大舞台,2015(10):215-216. 作者简介 李娜(1991-),女,汉族,宁夏石嘴山人,本科,中小教二级,石嘴山市第六中学音乐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