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
范文 |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出,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已经到了教学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将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帮助学生在课堂之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进行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而本文将对核心素养如何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进行探讨和研究,首先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在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后,提出相应的融入对策,帮助我国教师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从而进一步地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整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大多数家长和社会的教育需求。教师和家长都普遍认为学生应该获取全面发展的能力,而核心素养就是日后基础教育中的重点目标,如何将核心素养完整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首先需要教师明确理念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不断进行试验和探索,然后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够实现优质的融入。以下主要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1 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应试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培养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全面学习能力才是适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标准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核心素养理念十分重要。在目前信息化的时代下知识的获取越来越便捷,但是需要把网络中大量的知识和内容转变为一个学生自己拥有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知道核心素养首要就是把目前世界中无穷无尽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获取了高效的学习能力之后就不惧怕知识的丰富性。学习到核心素养的观念后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所具有的知识与内容结构。 其次,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把以人为本的概念融入到小学的教育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向素质教育靠近,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散思维等全方位发展的能力作为目标,学生也需要适应这样的转变,不断将课本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自身更优秀的整体素养。 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理念 2.1 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传统的数学教学时,教师一般都是机械化地给学生讲述课本中的知识点,但是这样的学习大多都缺少趣味,所以很多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感觉。所以在小学教学之中,教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全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对一件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有趣和充满动力,所以教师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兴趣引导下学生可以保持长期在数学学习上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学生就很乐意去学习和运用,实现一个双赢的结果。 比如,当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比一比》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具有学习兴趣的关键课程,因为这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第一课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教会学生进行长短,大小面积等要素的对比,所以教师需要抓住这一机会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具有兴趣性教师可以在教学前通过收集学生所感兴趣的物体,比如汽车、飞机、卡车、玩具等物件。再通过演示文稿引导学生产生对此类兴趣物件大小、面积、重量等知识点的兴趣。经过这样的兴趣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帮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会发现数学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感兴趣的事情有很多的结合,大大提升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2 数学问题发散思维,创造合理的生活情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的内容都是较为抽象和不具体化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很苦恼这一方面的教学问题,抽象教学使得学生没有得到实际的理解,就无法将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而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数学问题与生活的实际情境相结合,这样可以将实际生活数学问题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还能进行发散思维,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在遭遇与数学问题类似的生活情境时,还能进行思考,无意间就拓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范围,也增加了学习的具体性不再过于抽象。 比如在进行《认识厘米和米》的学习时,学生初步接触到这两个长度单位,肯定会感到十分陌生,所以教师需要将实际生活之中的场景与数学学习的内容相结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长度单位所带来的具体感受。教师可以把学生常用的物件进行展示,然后顺势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那么这些生活里大家都熟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知道它有多少长度单位呢?”问题被提出后,然后再将厘米和米这两个概念向学生进行讲述,不断细化概念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生在实际的身边物体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就能够对厘米和米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强化了数学知识与身边生活情景相结合的实际状况,不断推动数学的具体化进步。 2.3 增加分组学习,强化学生交流能力 我国小学目前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一定程度的关心也是教师很头痛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将数量较多的班级在教学时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织中设立相应的小组长和纪律监督管理员,帮助其余学生在小组的学习之中强化自身的能力。教师在选取小组长和监督管理员时,应当选择数学能力较好和纪律性较高的学生,这样才能实现对周围学生的带动。进行小组分组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发表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方式,然后将每个人提出的想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面对组内出现的问题积极向老师进行提问,这样就大大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言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锐角和钝角》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把生活里所具有的锐角和钝角物体分配给每一个小组,然后在小组中布置将这些物件进行锐角和钝角分类的任务。小组的组长和组员共同合作完成这一问题结果的探索。教师需要将小组分组后得到的结果進行全班性的展示,对提出的疑问和质疑及时进行解答。在这样的小组分组教学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发言和讲话的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3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发现在小学教育学中需要落实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的获得,目前的教育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并且积极向上,在学习中获取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较强的逻辑思维。而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就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进步。核心素养的融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和同学都需要不断进步,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保臻,吕雅雅,关丽娟.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实施策略探究——以初中“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设计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3:45-50. [2]曾秋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9:87-88. [3]王永春.小学数学《生本学材》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展望(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革命[J].小学数学教育,2019,23:4-8. [4]万路华.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以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9,30:127-128. [5]彭雯,黎波,于敏章,肖梅,李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5:133-135. 作者简介 张蕾(1981-),女,汉族,重庆人,一级教师,本科,重庆市长寿区江南九年制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