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环节作业标准化的运用分析 |
范文 | 王彦军 【摘 要】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企业先进管理技术的总结,是一种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标准化作业是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定的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企业的技术规范、工作顺序、管理要求和安全生产等,都要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以实现企业精益化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精益生产和标准化作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标准化作业是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而精益生产又能够使企业的标准化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加完善。 【Abstract】 Lean production is a summary of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TOYOTA in Japan. It is an effici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l.Standardized operation is the standard set by enterprises for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enterprise work order,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production safety, all need to develop appropriate standards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ea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n production and standardized operations, standardized work is the foundation of realizing lean production, standardized operation and lean production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get better development, to be more perfect. 【关键词】精益生产;作业标准化;运用 【Keywords】 lean production; operational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046-02 1 引言 精益化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日本丰田企业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的赞誉,也可以称为丰田生产方式。精益化生产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益化生产管理的特点、原则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优势,同时还分析了标准化作业的基本条件和要素,企业实现了标准化作业才能实现持续改进,最终实现精益化生产管理,标准化作业是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的基础。本文基于对精益化生产和标准化作业的分析,探讨了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环节中作业标准化的运用,希望可以对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精益化生产管理 精益化生产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要求各生产工序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生产的数量和产品不能出现差错,并将生产的产品放在规定的位置。 精益化生产的特点:一是拉动式生产,可以通过下游工序控制前一工序的作业数量和完成时间,即从后向前进行拉动式生产,可以实现零库存,同时避免因為人等活或者活等人造成的人力浪费等;二是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无废品,但是质量管理不能是单纯地进行质量检验,而是要对生产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三是团队工作法,让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参加到生产管理中,积极提出对生产有益的改进措施,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去执行生产任务,团队工作可以发挥出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潜力;四是并行工程,在生产中可以将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成几个小的项目,这几个项目可以同时设计、同时生产,实现并行,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1]。 3 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是指制定出一套适合员工操作的工作流程,以此来对某一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化生产或者操作。作业标准化并不是对某一个工序生产方式固定,然后重复,而是要不断地进行改进。正如今井正明所说任何流程非标准化,否则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改进。因此,只有将现有工序生产标准化使产品质量稳定之后才能持续改进。 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作业质量和生产安全;其次是对作业现场的危险源和关键工序和流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生产作业的可控、能控和在控;最后,作业标准化更方便现场作业的执行和考核,更有利于对现场作业进行监督。 企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的基本条件包括: 一是过程具备较低的变差,确保在连续循环中的重复性,即设备要可靠不能产生太多的质量缺陷; 二是产品变差管理,即对同一条生产线在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之间存在的这种变差要了解、分析并尽可能消除; 三是人机分离,操作者必须和设备分离,否则将会妨碍开发基于顾客需求的不同标准化作业; 四是低频次操作,这将引起操作者循环时间的变差:操作者必须避免长时间做不属于工作循环内但在特殊情况下又必需做的那些操作; 五是快速有效地处理改进建议的过程。 企业的标准化作业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节拍时间、标准作业顺序和标准在制品存量。节拍时间是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等于每日的工作时间除以每日的必须数量。而节拍时间确定后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时间完全受个人因素影响,当比节拍时间长时就应该进行改进。标准作业顺序是指操作人员在同时操作不同设备时所应该遵循的操作顺序,这种作业顺序应该是符合工艺要求的且最为节省时间的,效率最高的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存量是指生产单元内的在制品储量,应该将其尽可能地减少,并维持在最低水平。标准化作业要求所有的作业人员在标准周期时间内完成单元制品的生产加工作业,并以此为基础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改进。 总之,标准化作业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对生产作业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保证生产作业的可控,不断纠正作业中的偏差和错误,进而获得良好的生产效果。 4 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环节作业标准化的运用分析 精益化生产管理是以低成本方式生产优良品质产品的一种精益型生产系统,该生产管理方式可以消除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收益。标准化作业是对人、机、物的有效组合,进行标准化作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标准化是精益化的基础,精益化又能够推动标准化,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2]。 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环节作业标准化是指通过最小数量的人员进行生产,获得合格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在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中,标准化作业是由组长在精益生产专家和安全、环境专家以及工艺人员的支持下决定的标准作业。标准化作业需要进行持续改进。其改进方法如下: 首先要对作业人员的时间节拍进行测量,对节拍时间变差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 其次,可以采用录像的形式监控作业方式,规范作业模式; 第三对标准化作业图和工作合并表进行更新; 第四注重自检和组长的职责。总之,对标准化作业的持续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总结 精益化生产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其核心思想就是消除浪费,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工序,生产数量准确,产品无不合格品,且摆放位置准确。而标准化作业是指将人、机、物通过有效地组合进行生产的一种作业方式,企业只有实现了标准化作业才能够持续改进。本文分别分析了精益化生产管理和标准化作业,并討论了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环节中作业标准化的运用,可见作业标准化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只有实现了作业标准化才能实现精益生产,而精益生产也能反过来促进标准化作业的持续改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最终使得企业能够持续改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程,姜莹.作业标准化在企业精益生产管理中的运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7(10):245-247. 【2】杜忠宝.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