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营销会计中营销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范文

    康一鼎+刘辉

    【摘要】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使得作为营销学科与会计学科的交叉学科——营销会计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文章对营销会计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具体探讨了营销会计体系中营销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对现行会计实务中营销费用支出会计处理方法的补充和合理化建议,对企业开展营销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营销会计实务处理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营销会计; 营销支出; 资本化; 费用化

    中图分类号:F274;F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1-010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获取长远的发展和长期的利益,就必须制定恰当的战略,在围绕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开展营销工作,并部署会计信息支持,因此,营销与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因共同的目标而出现了交叉部分即营销会计,相比以往营销决策与会计信息支持,营销会计的主体是营销管理决策层,侧重管理会计,旨在提供营销决策,将营销与会计工作更好地融合,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营销会计体系包括营销会计目标、营销会计对象、营销会计假设、营销会计方法及营销会计实务等。

    在营销会计环境下对会计实务必然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仅对营销会计实务中营销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为企业营销会计实务提供参考。

    一、现行营销支出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营销支出是企业实施营销管理与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在会计处理中对应该项支出的科目为“业务及管理费”,该科目核算的各项费用即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依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业务及管理费”科目属于期间费用性质,应全部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发生当期,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这就意味着,企业当期发生的营销支出要全部计入当期费用,从当期收入中获得补偿。本文认为现行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不符合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原则

    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即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如果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没有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对资产和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都会出现偏差,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可见正确区分营销支出的重要性)。目前企业对营销支出的会计处理是将其计入当期损益或递延资产,这两种计量方式的最终结果都是将营销支出费用化,两种方式都不符合将支出按照资本性和收益性进行区分的原则。

    (二)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配比原则要求费用必须与相关收入相联系。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营销支出中市场营销研究、渠道建设、销售促进、广告费等方面开支往往较大,支出在当期完成,而对企业的影响却是逐渐形成,这些支出也可能不与标的产品相对应,因此不能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果计入当期费用,收益却在后期体现,违反了配比原则。

    (三)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拥有的资产情况

    营销支出中关于品牌塑造的费用金额较大,这部分支出是为了提高企业声誉,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树立良好形象,带动企业所有产品的销售量。而声誉实质上是企业的自创商誉,具有无形资产的性质,因此,品牌支出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无形资产。现有会计处理办法是将其费用化处理,不仅影响当前损益,更使得企业的资产核算出现偏差。

    (四)不能恰当反映企业应履行的现时义务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指出,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企业营销实践中会产生许多或有事项,具体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采用给予客户奖励、赠品、积分等方式所导致的不确定事项。这种营销方式常见的有赠品、赠券、积分换购等。企业在获取收益的同时,相应地产生了或有事项未来支付的现时义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第四条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上述营销事项满足预计负债确认的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其结果不确定,但属于企业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其金额以企业承诺支付的最大值为限(存在客户不兑换的情况)。因此,应将上述营销行为产生的现时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现行会计处理忽略了企业营销行为中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

    综上可知,营销会计的概念虽已提出,但目前对营销会计实务处理方法还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标准,企业也缺乏可参考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营销会计实务提出以下处理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营销会计实务处理标准提供思路。

    二、营销支出会计处理方法改进

    营销会计实务的核心在于将企业发生的营销支出进行合理确认和计量,具体操作的着手点应为建立营销支出项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对应,这就要求核算的前提是区分营销支出的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项目,在会计核算之前先将营销支出项目定性,便于后续会计核算。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构想。

    (一)营销支出资本化项目及其会计处理方法

    营销支出资本化项目包括:市场营销研究、渠道建设、销售促进、广告费等大额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应具有以下一项或几项特征:

    (1)该类支出具有长期性,即支出不仅在当期,后续期间还要连续发生支出;(2)该类支出不具有产品针对性,即旨在开发新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及履行社会责任等行为;(3)该类支出的收益不在当期,而是在以后各期逐渐体现。

    对于营销支出资本化项目应建立相应无形资产二级科目,待项目支出完成后形成的无形资产按期摊销,恰好与收益开始体现的期间相配比。

    (二)营销支出费用化项目及其会计处理方法

    营销支出费用化项目包括: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营销支出费用化项目中的广告费是针对特定产品的,且金额相比营销支出资本化项目中的广告费要小得多;此外,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营销促进中承诺的赠券及积分要在当期确认预计负债。

    (三)营销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按时点划分的情况

    企业可能发生兼具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的营销活动支出,在支出前期需要资本化费用,达到某一时点时的后续支出为费用化支出。对于这类营销支出项目,需要营销人员与会计人员共同分析,确定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支出的时点,确认后按规定计量。

    三、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会计处理中营销支出实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的构想,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思路。在关注营销支出的会计实务处理的同时,在企业日常业务发生及核算过程中,企业也应该充分发挥营销会计体系中管理会计的职能,对营销项目进行监督,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支出或者费用化支出的项目及时调整,防止盈余操纵。●

    【参考文献】

    [1] 宋华.企业营销费用的会计控制论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100.

    [2] 侯明扬,张天天.基于新会计环境的营销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财经,2008(5):52-55.

    [3] 万修亮.市场营销中费用的会计处理[J].消费导刊,2008(4):7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