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借鉴价值评析 |
范文 | 张莉 摘要: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权威接受论”以“自下而上的权威运行路径”为特色,是管理思想史上对“权威”的一种全新诠释。本文将梳理巴纳德之前的管理学家对权威的认识,进而系统介绍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并从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两方面评析其借鉴价值,以期对当今我国政府权威的良好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权威理论 巴纳德 权威接受论 政府权威 中图分类号:D091;D035 文献标识码:A 巴纳德最早运用“系统”的观点表述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组织理论体系。巴纳德组织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权威接受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从管理权威理论的演变来看,管理权威理论经历了从暴力权威论、制度权威论、形势权威论到权威接受论,职能权威论再到知识权威论等阶段。[1]权威接受论是管理权威理论演变中的重要理论,是对“权威”的全新阐释。本文系统介绍并试图客观评析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全面展示这一理论的发展动态,这对于促进政府治理的民主化和政府权威的良好树立,对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巴纳德之前的管理学家对权威的认识 在管理实践初期,各国的政治领袖主要通过思想引导和武力镇压这两种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威、维护统治。[2]思想引导主要是通过宣扬君权神授,使自身的权威具有合理性;武力镇压表现为暴力冲突,这就是“暴力权威论”。 科学管理时期,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制度权威论。在他看来,权威具有消除混乱、保障组织秩序的作用,是组织形成、管理的必备要素。合法的权威主要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法理型权威与官僚制相适应,将规则、制度和法律作为权威的来源。与暴力权威论相比,韦伯建立的制度权威论将合法性视为权威建立的最牢固的基础,体现了对合法性的重视;其次,权威关系呈非人格化,改变了权威对人的依附,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再次,制度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是其能否成为权威载体的关键;第四,官僚制下,森严的权力分层、明确的职责分工、严格的办事程序赋予了法理型权威的“形式主义”。 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玛丽·福莱特提出了形势权威论。在她看来,“不应该由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下命令,而应该是双方都从形势接受命令。如果命令只不过是形势的一部分,那就不会产生某些人发命令而另一些人接受命令的问题”[3],即权威源自形势,而不是由人或地位进行控制。尽管福莱特的形势权威论不同于韦伯的制度权威论,但她的权威观也是一种非人格化的权威观。[4] 2 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 2.1 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内容 权威的定义。巴纳德强调被管理者的接受在权威运作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权威理论被称为权威接受论。他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对“权威”下了定义:“是正式组织中沟通(命令)的一种特征,得到了组织贡献者或组织成员的接受,并支配着他们的贡献行为”[5],也就是说,“一个命令是否有权威性取决于接受命令的人,而不取决于权力当局或发布命令的人”[5],“如果不服从这一命令,就意味着他否认这项命令对他具有权威性”[5]。由此可见,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是从自下而上的视角,即从命令接受者的角度思考权威的,与传统自上而下的权威论截然不同。 权威具有意义的条件。巴纳德认为,个人之所以接受命令(承认命令对他是有权威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理解所传达的命令;认为该命令同组织目标一致;认为该命令与其个人利益相一致;心理及客观实际方面均符合该命令的要求。权威的有无,须以下属是否遵从来判断。只有当人们理解命令的内容,认为命令与组织目标、个人利益相一致,并且认为自身条件能够满足执行命令的要求时,命令才具有權威意义。 冷漠区。下属对上级领导命令的接受程度,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接受,即上级领导的命令,完全不被下属接受;第二种情况是可能接受,即上级领导的命令,可能被下属接受,也可能被他们拒绝;第三种情况是完全接受,指下属不去深究其权威性而接受上级领导的命令,这一区域被称为“冷漠区”“冷漠区”可以理解为:个人不必真正信服命令、指示,仅仅是执行这些命令、指示而已。“冷漠区”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诱因”超过“牺牲”的程度。巴纳德将权威分为两种:职位权威和领导权威。前者与占有职位的个人能力无关,身居高位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后者是指个体的知识及能力赢得了与职位无关的“权威”。为了促使“冷漠区”成为现实,职位高的人必须拥有同领导职位相应的能力。 2.2 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基本特征 权威接受论中的权威本质上是一种民主型权威。[6]巴纳德认为,在权威关系中,权威由被管理者掌握。尽管组织成员对“冷漠区”内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接受,体现了权威的强制性,但是否接受这一“冷漠区”,是基于组织成员对“牺牲”和“诱因”的衡量和自身对组织的归属程度。因此,权威接受论的本质是民主,重视个人的自由选择,体现了命令发布者和命令接受者之间的理解及认同。由此可见,权威接受论与传统权威论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以一种新的视角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权威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 权威是组织内部的一种信息交流。巴纳德认为,要建立和维护一种既能树立上级威信,又能争取广大“冷漠区”群众的客观权威,关键在于能否在组织内部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不仅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下属情况,获取决策的准备信息,而且能保证命令的顺利执行。 3 对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价值评析 3.1 理论价值 相较于传统权威论,巴纳德提出的权威接受论有了很大的突破。首先在于提出了思考权威的新视角。传统权威论认为命令或指示是自上而下地传达或发布;巴纳德从自下而上的视角思考权威。权威发出的命令是否会被接受,取决于接受命令者的决策。因此,巴纳德权威接受论体现了管理的民主化。其次,巴纳德在权威接受论中提出了“冷漠区”。冷漠区的存在为上级和下属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下属认同上级的权威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缓冲地带。如果组织欲使命令顺畅地被执行,那么就要思考如何扩大冷漠区。这充分体现了管理民主化和个人自由选择的逻辑起点。[7] 3.2 现实价值 公众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政府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对推进政府权威的良好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矫正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权威接受论的核心在于权威的产生并不单单取决于命令的发布者,而是来自于命令的接受者。政府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其权威的产生主要来自公众对其行政行为的认同。所以,政府在做出行政行为时,应该思考如何“自下而上”建立权威,如何制定政策,而非依赖传统“自上而下”地建立权威。[8]这样就有助于矫正政府的角色定位,促使政府审慎用权,从而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有权对上级的命令提出纠正意见,“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维护管理秩序,也可防止因政令不当造成损害公众利益等后果。 促进政府和公众的双向沟通。对于政府而言,要获得民众对其行为的认同,需要让公众充分获取政府行为的完备信息。一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促使公众了解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从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二是拓宽信息宣传方式。例如,政府可以加强与居委会、村委会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它们直接向公众传递有关政府信息。充分利用政府的门户网站发布信息,同时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上对信息进行公示,促进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三是简化参与方式,提供便利的参与渠道,保障公众的政治参与权利。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密切公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促使公众的利益得到有效表达,从而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四是健全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并让公众知晓其意见的反馈情况,这样有利于促进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增强政府的回应性和透明度,让公众参与能够真正落实到实质层面。 实行自下而上的绩效评估,落实行政问责制。“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要让公众作为主要评价者参与到政府的绩效评估中。行政问责是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实际运用,落实行政问责制能促使公众评价具有实质性的效力。因此,应明确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划分,完善问责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保证绩效评估和监督落到实处,推动责任型政府的建设。 4 结束语 作为巴纳德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威接受论着重指出了权威是否被接受,取决于接受命令的人。巴纳德对传统权威的挑战改变了对权威的盲从,是“对美国管理哲学中的神权权威主义进行的有力抨击”[9],充分体现了其管理的民主化的理论本质,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理念。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政府权威的定位是我国行政管理需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我们应充分借鉴巴纳德权威接受论,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努力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满泽.管理权威理论的历史嬗变[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3):23- 26. [2] 徐满泽.管理权威的演变及其规律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4 [3] [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熊莉萍.论权威接受论视角下政府治理的民主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5):89. [5] [美]切斯特·巴纳德,王永贵,译.经理人员的职能[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 郭铁.巴纳德行政管理思想评析[D].吉林大学,2014. [7] 黄若林.巴纳德权威接受理论述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9): 181- 182. [8] 郭铁.从巴纳德权威理论出发看政府权威的建立[J].人民论坛,2013(9):182. [9] [日]飯野春树,王利平,等译.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M].北京: 三联书店,20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