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播财经类节目如何探索融媒体发展之路 |
范文 | 陈鑫 【摘 要】当前,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传播形态多元化、传播网络化,信息载体、传播渠道更新迭代越来越快。2018年以来,媒体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已经开始呈现从中央向地方县(市、区)扩散的态势。未来如何深度推进工作、如何发力?如何让节目更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需求?成为媒体一线工作者急需寻找的答案。 【关键词】融媒体? ?广播? ?财经节目? ?新媒体 不得不说,从2018年开始,各路媒体最火的关键词便是“融媒体”。但亲眼见过融媒体的人却少之又少。概括来讲,融媒体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运营方式。因为是新的,所以,没有一定之规。对于一名地方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如何探索出适合自己与节目的融媒体发展之路成为一个课题。 当今时代的媒体融合是科技的融合、内容的融合,更是人的融合。要想探索出融媒体之路,首先要明白融的是什么?要靠什么融?多平台发布并不意味着媒体影响力的扩大。目前,一些媒体过分追求所谓的“全媒体发布”,恨不得只用一个记者,在100个平台完成发布。可是,这重要吗?有效果吗?要知道,媒体始终是以内容为王的,优质的内容才能与受众形成联系,如果你的内容不行,只是增加了发布的渠道,终究还是碰不到用户痛点的。对于受众而言,你所追求的多平台发布,无非是给他们多增加了几路噪声而已。 新媒体从来不缺少新思维、新概念。目前为止,我们就听到了诸如:全媒体矩阵、中央厨房、移动优先、互联网优先等。种种路子听来都对,但真做起来,却不免显得力不从心。为何这些概念无法应用到自己的节目当中呢?为什么在央媒和其他省级媒体执行起来效果极佳的经验,放到自己的节目上就是做不到呢?经过一番摸索和尝试,猛然发现,作为一名地方台的节目主持人,从一开始规划融媒体发展之路的时候,就找错了参考标的。因为体量不一样,生态不一样,人才不一樣,要求和标准不一样,执行起来就是不一样。学得再完美也只不过是东施效颦…… 以FM103.4沈阳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家有股民》节目为例。从2016年改版至今,节目不断尝试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广泛吸取听众和行业内专业人士的意见,慢慢积累经验,尝试着走出了一条在大力发展融媒体背景之下,更为适合地方媒体广播节目发展的道路。 从目前的探索与实践来看,广播财经类节目融合发展要做到“四个加强”。 一要加强内容生产。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永远是发展的立身之本。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内容优势,我们要把这一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内容生产,把内容做优做强,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目前,《家有股民》节目除了承担每天的市场梳理、资讯传播、投资指导之外,更融入了专业人士对于热点新闻事件的解读与点评,捕捉专业人士对待不同新闻事件的不同思考,以此让听众更深入地体会专业人士的思路,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 这类内容的生产,充分发挥了广播财经类节目的权威性和及时性,也把更加晦涩难懂的财经内容简单化、清晰化,再配合通俗的语言和互动模式,使得节目效果成倍发酵,提升了传播效率。 二要加强知识服务。我们常说,如今是一个知识付费的时代。知识付费浪潮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诸如:知识电商、知识社区、讲座课程、线下咨询、付费文档等各类知识付费产品形态的不断涌现。这不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新模式,也为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家有股民》节目主动把握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在知识服务中的着力点。已经坚持百余期的网络微课堂使我们看到了传统广播媒体与知识付费这一形式的有力结合。让我们传播的内容与想要获取知识的人群完美配对,再次升级了节目的传播力度。 三要加强互联网思维。要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的趋势,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努力提供优质、丰富的内容与服务。在这一思路下,《家有股民》节目除了深耕每期日播节目的内容之外,还开辟了网络视频直播课、线上语音播客、微博服务号、微信互动群等多种形式的板块。充分拥抱互联网,多点开花,在不同的平台上传播不同的原创内容,既服务了传统节目,又丰富了节目的服务广度。打破广播节目的局限性,全面地通过音视频、文字、互动等形式充实自身的服务属性。这样的互联网思维,使得节目的平行传播再次以数倍的量级得以发散,让一档原始的广播节目看到了新希望。 四要加强用户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既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同时又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我们要学会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推动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推动全要素升级。《家有股民》节目始终坚持以听众的需求为己任。受众想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传统的广播节目样态就是单向的输出,但是,在加入新媒体的社交功能之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受众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另一方面,以群为单位的交流平台也让大家多了一份归属感,多了一个舞台。 如今的《家有股民》打破了广播节目单向输出的壁垒,成为主持人、节目嘉宾、听众多方交流的平台,也让节目内容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实用,形成了多方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其实,融媒体要融的不仅是内容和技术,媒体的深度融合最终是人的融合。全媒型人才、专家型记者主持人是适应时代传播要求的需要,媒体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而且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媒体融合的建设要融科技、融媒体,更得融人心。 媒体融合,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没有一种模式可以立竿见影、一劳永逸地完成媒体融合。新兴媒体的环境中,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竞争环境变化迅速,产品创新不断迭代,传统媒体应该适应快速变化的新媒体环境,不可抱有一蹴而就的想法。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们要越过的坎儿还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融媒体”三个字的深刻内涵,就一定能够找到出路,能够让传统的广播财经类节目焕发生机。 我国传媒业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形容。从大众媒体到自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媒体深度融合不仅是趋势,也是必然。传承文化以至建构文化,始终是媒介传播的重要功能。 从新闻到信息传播,从单一媒体到全媒体,面对中华文化复兴的使命,传播媒介和平台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作为空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应有更多、更新的内容和形式;应有多样、多面的继承和发展;应有更好、更广的传播和推广。向着中华文化更加繁荣的目标,我们有太多的事可做要做。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