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融合报道在大事件直播中的实践 |
范文 | 周呈思 近年来网络直播市场的火爆发展,视频直播的技术门槛降低,为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向全媒体转型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遇。抓住“大事件”联合直播,建立常态化直播机制,可有效整合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以及第三方直播平台的渠道优势,让此前所谓的媒体内部“融合”插上市场的翅膀。 一、大事件直播与融合报道新趋势 2017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此时,人民大会堂内外,两路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通力合作,在斗鱼直播平台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接力”直播。直播以记者主观运动视角,聚焦代表入场、“部长通道”、场外安保直击、媒体动向等鲜活场景,为广大网友呈现与电视直播完全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现场。 参与直播的两名“新晋主播”为湖北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均多次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有着成熟的时政报道经验,加上事前的充分准备,整个直播过程轻松流畅,直播效果超出预期。据斗鱼直播平台统计,上述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80万,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万人。2个多小时的直播受众大大超过报纸的实际发行量。 这是传统纸媒借助“大事件”进行直播的最新案例。2016年以来,网络视频行业用户规模持续上涨,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业成为新的媒体融合发展点。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已占到我国网民总体数量的47.1%。互联网行业巨头纷纷入局,使得网络直播市场形成“百播大战”,在最火爆的时候,每3天就有一个新的直播App诞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已超过300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网络直播平台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群体的社交生活空间。 但处于“野蛮生长”期的网络直播市场,其内容仍主要依靠明星、网红、电竞等来互动,同质化现象严重,平台内容生产能力不足,尤其缺乏有质感、深度的内容。而这个缺憾正好是传统媒体擅长之处。凭借专业内容生产能力,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有机会突破自身技术、平台、渠道的局限,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实现“华丽转身”。 2016年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为网络直播界定底线,“实名登记”“即时阻断”“新闻信息先审后发”等举措,均剑指行业乱象。这对传统媒体涉足网络直播是个强有力的政策利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纸媒纷纷加紧与直播平台合作,通过直播平台开辟新闻呈现新途径;与此同时,资讯网站及专业化直播平台也纷纷向传统媒体发出入驻邀请,以期抢占优质内容资源。 2016年初,新京报联合腾讯新闻以“春运”为契机开启新闻资讯类直播,春运期间,新京报直播团队进行了持续16天的直播,累计直播时长98.5小时,在腾讯新闻及新京报等各个平台上累计浏览量超过1亿人次,剪辑制作视频新闻120余条,累计播放量近7000万。此后一年间,传统媒体纷纷试水市场化直播平台,借助新闻“大事件”契机开通直播,抢夺媒体热点和受众资源。 2016年7月,湖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湖北日报、荆楚网联合“斗鱼”直播平台,赶赴受灾最严重的黄冈北部红安、麻城、罗田等地,首次以直播形式直观全方位展示了灾区民众现状、政府部署救灾、官兵抢险等第一现场,直播高峰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0万,网友纷纷与现场记者互动,并对受灾民众表达慰问。 数据显示,直播正在开创传统媒体报道新趋势。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起直播35场,观看人数2578万,点赞近1.9亿;奥运期间,超过40家媒体直播近百场,观看人数超过5000万;G20峰会期间,央视新闻微博48小时不间断直播,观看人次达2139万,8家央媒+浙江本地媒体共计直播45场。 二、传统纸媒的“突围”机遇 与复杂、昂贵、移动不方便的电视直播系统不同,网络视频的直播系统相对更容易操作,前方记者只需要一台直播手机,通过直播软件,在有信号的条件下就可以完成直播。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社会高度关注的沸点事件即“大事件”进行联合网络直播,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全媒体转型及融合报道演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一,从运作机制上看,大事件联合直播可有效整合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网络媒体的技术优势以及第三方直播平台的渠道优势,让此前所谓的内部“融合”插上了市场的翅膀。作为纸媒的湖北日报,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专业的采集生产能力,要一步跨进移动直播时代,对内融合获取视频采制技术、对外借力获取强势的市场直播平台,是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型选择。 2013年5月18日22时,武汉沌阳高架桥爆破。湖北日报首次运用全媒体手段直播了爆破全景。集团50多名编辑记者运用图文、音视频、微博、微信、动漫、手机客户端、社区、网络专题等全媒体方式进行直播,共发布相关新闻稿件20多条,图片300多幅,视频时长80多分钟,微博互动1000多条。这次直播“总动员”虽然规模庞大,但主要还是在集团内部平台上的融合尝试。在去年水灾和今年两会网络直播中,湖北日报和荆楚网发挥各自在内容和技术上的优势,紧密联合、无缝对接,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这支全媒体报道团队再联合斗鱼直播的渠道、平台,从而集成了传统媒体、体制内新媒体和市场化直播平台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为传统媒体的内部整合、体制内的融合新闻传播插上了市场的翅膀。 第二,從报道形式上看,视频直播与图文直播、端微发布、网络发布、报纸刊发等产品形态相结合,形成多元信息产品全品类、无间隙发布,形成品牌影响合力,可发挥1+1>2的传播效能。 直播形式比起早前的图文融合式报道,层次感更丰富、贴近性更强。如全国两会直播中,直播画面和重点并未对准千篇一律的“总理作报告”的现场,而是将镜头和内容给了参加议政的部门官员和代表委员、参与服务两会的工作人员和记者同行,作为“主流画面”的分场景镜头,发掘平时不为人所关注的“边角料”,反而更能引发受众兴趣。 第三,从传播效果上看,比起原先内部“自娱自乐”、“自说自话”式的融合直播,联合直播能直接跟全地域受众对接,倒逼传统媒体话语方式和传播态度变革,并助力发展新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 在直播间,弹幕、点赞、评论、打赏不断,这些都是传统纸媒记者在内容生产中无从获得的即时反馈。对文字记者来说,尝试直播这种新颖的新闻表达方式,很新鲜,也很有挑战性,因为直播的即时性、现场感、互动性和对口头表达的高要求,也因活跃在直播平台上的对象大多数是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所以,如何通过材料准备、现场即兴组织、表达方式的创新,吸引大家留驻观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记者通过直播反馈,更便于发掘真实、有价值的受众信息,发现受众关注特点、了解受众态度倾向、评估受众兴趣,更精准地为受众“画像”,从而可以让媒体快速、持续完善传播与引导方案,提升受众粘度。 三、從跟跑者成为领跑者 在人人都可以生成内容的时代,传统媒体失去的只是渠道的枷锁,得到的却是随时生产内容的自由。直播有潜质成为传统媒体的重新连接用户的出口,借力直播,或将实现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弯道超车”。如今,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融合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制度创新激发内部活力。传统媒体接触直播平台,尚处于“小试牛刀”、“小步快跑”阶段,今后可进一步发挥联合直播环境下的融合报道优势,在以下方面进行更多探索: 一要抓住每一次“大事件”的时间窗口,探索网络直播常态化。在直播平台选择上,应不局限于报社或集团内部的新媒体,而应着眼于一个大开放、大协作的全新内容生产与发布生态,实现集团内外、体制内外专业力量的内容协作、资源共享、整合传播。在此基础上,可考虑与市场网络直播平台合作,互派人手、相互进驻,实现一体策划、多元传播、全媒体推广。在直播的基础上,通过体制内自有的直播平台和新闻客户端等渠道将直播内容沉淀下来供用户反复观看,或做深度解读、二次营销,进行直播内容价值最大化开发。 二要借助“中央厨房”机制,组建网络直播专业团队,探索团队合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创新。无论是直播,还是H5、VR等多种传播形式,创新首先表现为技术创新,但媒体融合不应止步于技术创新,应该看到技术的背后是人和制度,更深层的创新还是制度创新。建议学习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团队组建模式,探索网络直播团队的自组织与扁平化管理;实行专业绩效考核,创新内部激励机制,以激发生产力和创造力。运用制度促动、示范带动,鼓励记者成为主旋律的“明星”,正能量的“网红”,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直播内容的品牌传播力。 三要密切跟踪技术前沿和市场业态,在同第三方直播平台合作的同时,快速提升学习能力,还要前瞻性把握下一个风口,加快技术研发和储备,尽快从内容提供者成为技术开发者、渠道运营者、平台主导者,从跟跑者成为领跑者。 参考文献: [1]赵国华:《网络直播,传统媒体不能缺位》,《青年记者》2017年第3期 [2]米希:《大事件直播或成转型突破口,传统媒体内容是优势》,“娱乐独角兽”(微信公众号:wenhuajie007) [3]张远:《人民日报、央视加入直播平台混战,直播正在撬动传统媒体变革》,钛媒体2017年2月20日 (湖北日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