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川省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研究 |
范文 | 周丽梅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就业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合理规划,摆好心态,充分的利用民族特色创业,关注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本文对四川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少数民族学生 就业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是我们备受关注的一个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有效地将人口大国转向人才大国一直都是一个研究课题。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提高他们的就业率,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我们建立和谐中国,平安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当务之急。据国家教育部官方统计公布显示,2014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 727 万人,再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可想而知今年的就业难度的巨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巨大毕业生数字的背后有一大批的民族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地区是祖国西南少数民族集中的区域, 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聚集了少数民族中的人才和精英,他们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乃民生之本,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就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但要注重就业的数量,还要注重就业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该规划纲要的颁布,无论是在进一步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还是在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都做出了较大力度的深化改革。于是,在2012年度我国已有五所民办高校获得了研究生招生资格,进而标志着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进步和发展。 1. 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遵循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实研范式,以问卷调查研究和个案访谈为主,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针对川内的民办高校民族学生基本情况、就业专业相符度、就业的大体意向、用人单位观念、民族学生的主要能力、面试官关心的民族学生方面、创业心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2. 影响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和个案访谈的研究办法,围绕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为主题对四川省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 187 份,有17份是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在回收的170份有效问卷中,其中男生有110 名,所占比例为64.7%;女生60名,所占比例为35.3%。 通过现场访谈的总结和问卷统计分析得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民族学生的就业: 2.1 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由于他们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另眼相待。由于信仰和价值的不同,各民族间的各种习惯迥异,用人单位或多或少都会担心其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再加上最近一系列的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件的影响,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另眼相待的情况越发的明显。 2.2 当地特殊的就业吸纳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针对被调查的做了统计,92%的被调查者都是来自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地区,这几个地区主要集中了藏、羌、彝三个民族。由于具体经济发展的较为落后,这些地区的企业甚少,很多地区还保留着比较的原始的状态,就业机会较少,同时就业机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吸引力也不大。在问卷调查中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只有16%的人愿意回原籍建设家乡,48%愿意在一线大城市就业,36%愿意在二线中小城市就业。而在提及是否愿意回原籍创业的问题上,只有近两层的人愿意在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照顾下试一试。 2.3 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及家长意识的变化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显著特点就是费用较高,教育资源缺乏,师资结构不合理,师生稳定性较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意识的加强,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投资和教育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回到自己的身边。只要是有机会送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区求学,他们是非常乐意的,希望他们在校园里成长一段时间。正因为这些原因,民族学生在民办高校里接受几年的教育,但是这教育的效果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来自家庭的质疑,而这些质疑在就业方面体现了出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般用人单位比较关心民族学生的方面,有40%的认为面试官比较在意专业能力,有38%的面试官会关注毕业院校,有16%面试官关心沟通能力,有6%的面试官关心民族传统和装扮。从这些数据可以判断专业能力和毕业院校民族学生的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 3. 做好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为了克服这些不良影响,可以在就业工作上做出一些努力,改善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 3.1 合理规划,摆好心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本人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根据自己的规划培养自己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民办高校方面,专业的设置理应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建立一系列本校独有的特色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政府方面,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政府不应该是旁观者资助者,应该是重要的参与者,帮助如今已有名气和口碑的民办高校更上一层楼,建立他们的特色专业和王牌学科,建立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民办高校、政府的三位一体的就业绿色通道。 3.2 充分地利用民族特色创业 少数民族特色本应保护和尊重,结合甘孜阿坝凉山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完全可行的。而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正好是本地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他们了解那里的传统和文化,加上在大都市求学所接触到的旅游心理学和旅游营销学的知识和见闻,如果能将这二者通过一定的方式良好地结合起来,将会对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指出一条新的方向。 3.3 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 民办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们的就业政策是也普通就业政策的重要部分,政府要完善针对他们的就业信息渠道,加快保障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权益的政策的落实。招录时的照顾政策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逐渐缩小政策倾斜范围减轻政策照顾的力度,相对加大对他们的就业政策倾斜力度。同时,政府部门有足够的权威性,掌握了最全面最有效的信息,应充分的发挥这些优势,主动为民办高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指导,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 总之,四川省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正视这些问题之余,还需社会各方资源大力支持并投入到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中来,以实现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四川省民办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李.独立学院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3.(2). [2]潘光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华章,2013(10). [3]张明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调查与研究,2012(2). [4]孙磊.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 [5]刘璞.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谈—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J].学术交流,2012(8). [6]董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集体经济,201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