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切实增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范文 | 摘 要:增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永恒主题。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相互联系的,要达到有效性,必须先研究针对性。因此,需要把握“党需要什么”的根本方向,需要着眼“学生要什么”的任务要求,需要创新“我们怎么干”的教育方法。各基层党组织、学生支部要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功能定位,深入研究,积极工作,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其党性教育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党性教育 针对性 有效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认真分析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问题的基础上,要求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以坚强党性保持党的作风建设。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主要阵地,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的先进性与党性教育,使每个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主要任务。 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相互联系的,针对性是前提和手段,有效性是目的和结果。要达到有效性,必须先研究针对性。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是根据党的事业的需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运用学校的独特优势进行培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增进学生的“德”,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增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把握“党需要什么”的根本方向 大学生党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国家建设的先锋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中的优秀分子,这个群体或将担负起将党的事业和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的重任。那么在可塑性极强的青年时期,根据党对大学生党员的具体要求,加强党性教育,引导他们成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可靠接班人,这是我们开展党性教育必须把握的根本方向。 (一)党需要忠实的接班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宣布,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如此宏伟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一步一步地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西方的封锁遏制无所畏惧,然而,对美国提出的“和平演变”策略却深感忧思,尤其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并相继发生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1989年的六四事件以及随后国际上发生的“东欧剧变”;近些年的各种非法组织引发的暴力事件及不稳定因素。以上这些都对我们党的执政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大学生党员作为党事业的接班人,需要不断学习和党性修养,认识到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只有有了这样忠实的接班人,党的事业才有可能持续。 (二)党需要具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感的接班人 民族复兴,顾名思义,当然是相对于历史上的曲折而言的。作为这种复兴参照系的,一方面,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另一方面,则是后来曾经陷于的悲惨境地,包括直到现在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落后状态,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正好和这个词吻合。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要有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需要通过党性教育,激发大学生党员奋斗热情,强化责任意识,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等方面不懈努力。 (三)党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接班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将接受重大考验,主要做好三项基础工作即:搞好学业、修养品行、入行就业,为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打好基础。同时需要通过党性教育培养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党需要继续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的接班人 我们党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可贵的精神,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90年的风雨历程,呈现出了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王进喜等无数英烈楷模。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更应该培养大学生党员居安思危的意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将党的优良传统和可贵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二、增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着眼“学生要什么”的任务要求 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研究分析学生自身的需要。当前,我们的学生面临着成才的考验,适应社会的考验,就业的考验等各种考验。在这些考验面前,学生党员自身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加强党性修养。 (一)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党性教育的灵魂。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革命战争年代,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最为学生党员来说,当面对自我利益与他人、具体利益,面对自我修养与社会阴暗,面对自我发展与社会竞争的时候,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处理。 (二)需要纯正的入党动机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产生正确的入党行动,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做出贡献;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逐步树立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做到思想上入党。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性的根本所在。党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中。如果在党性教育中缺失了道德情操这一重要内容,党性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需要良好的服务意识 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党员党性是否坚强的首要标准。同学的服务意识不是一句空话,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培养。一些学生党员只说不做,一些学生党员漠视同学的利益,一些学生党员高高在上、忽视了服务同学。这样下去,同学在这些学生党员心目中的份量就会越来越轻,这些党员在同学心目中的份量也会越来越轻,最终会被同学所唾弃。 三、增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创新“我们怎么干”的培养方法 如何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运用学校师资优势和环境优势,进一步搞好党性教育是我们要解决好的问题。我们要在总结已有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方式方法。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党校、讲座、“两课”等理论教育平台上,通过对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历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来增强党员的理论修养水平,从而提升党性修养水平。理论学习以外,我们还组织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暑期三下乡小分队,志愿者服务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服务;在校外建立实践服务基地,让学生党员长期参与公益活动;建立机制,让学生参与 “三进三同”等社会活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使党性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自我锤炼与从严要求相结合 党性教育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养成教育,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内外结合。要通过党课教育、文明修身活动、党支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等培养形式,激发学生党员增强党性锻炼、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同时也要对学生党员进行严格管理,在学习、考勤、生活、工作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把党性教育贯穿到整过生活和学习中,在内心深处给他烙上党风、党纪的烙印。 (三)感性教育与理性升华相结合 在以党课为代表的听、以现场教育为代表的看、以唱读讲传为代表的说等多种形式的感性教育基础上,组织同学认真进行党性分析和研讨,对照自己在党性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找出原因,使学生党员在灵魂深处思考。同时我们推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入党预审“133” (“三个体现”、“三自精神”、“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主题答辩,让即入党积极分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党员及党性的认识。 总之,学生党性教育工作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随着世情、国情、党情以及学生党员群体的发展变化,党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只有这样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长喜.党性教育、党性修养与高校党风建设[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2,4 [2]朱小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5 [3]刘晓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作者简介: 张圯姣(1982.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