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医患沟通对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 |
范文 | 钱斌+周东+田玥 摘要:医患沟通是加强双方互信度、帮助医院消除医疗纠纷风险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作为构建医患沟通的主体,医院应建立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医患沟通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风险。本文基于医院视角,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医患沟通渠道的建立。 关键词:医院 医患沟通 医疗纠纷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 197.1 文献标识码:A To Strengthen the Doctor- Patient Communication Role in Reducing Medical Disputes Qian Bin, Zhou Dong, Tian Yue(Wuxi Peoples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Wuxi 214023,Jiangsu,China) Abstract: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s to strengthen mutual trust and help hospital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eliminate the risk of medical disputes. the hospital should establish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reduce the risk of medical disputes. Based on the hospit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on the basis of the questions raised. Key words: Hospital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medical dispute risk prevention 严格来说,医患双方本着同一个目标,基于医院治疗这一平台共同承担双方的义务和职责,医患沟通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然而,近年来见诸报端的因医患沟通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在当前已成为影响医院发展的重要阻礙。那么,医患双方为什么在最基本的环节里会屡屡出现问题?导致医疗纠纷的责任最终又由谁来承担?事实上,医患沟通是医患合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产生医患矛盾乃至医患纠纷的源头。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首先解析了当前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基于医院视角探讨了如何以加强医患沟通来消除医疗纠纷风险的思路。 1 当前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表明,对于当前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医患双方都需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能片面地将这些问题完全归责于医院。综合来说,当前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医患双方的技术沟通比重过大 当前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一种固定的治疗模式,即:当患者挂号后进入科室,主治医师往往会简单询问患者的病情后立即开单让患者去接受某项技术检查,个别医师与患者沟通的时间仅有几分钟甚至更少。进而,当患者拿到检查结果并交给医生,此时医患沟通变成了医生与患者检查结果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医生既缺乏人文关怀,又缺乏与患者的详细交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很多医院追求高效率,每天为每个科室限定的接诊人数大于科室的接诊限度,同时将科室的接诊量与医护人员的收入挂钩,如此,主治医师唯有降低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将医患沟通转化为技术沟通,从而加大了医患纠纷发生的风险。 1.2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是医护人员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向患者提问,患者回答并描述病情,继而医护人员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症,并让患者接受对症的技术检查手段,是为正常的医患沟通方式。然而,当前很多医护人员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难以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导致医患沟通缺乏效率;进而,有些医护人员也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耐心,使得“先沟通、后检查”这一治疗程序变成了“先检查、后沟通”。这种沟通方式的弊病在于,医护人员在不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即让患者接受技术检查,可能会导致检查与患者的病症不相符,使患者必须要接受二次检查,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此也加大了医患纠纷的风险。 1.3医患双方的认识差异大 近年来有些媒体主观性地将患者纳入弱势群体范围,这种失实的宣传对患者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患者对医院产生警惕和不信任的心理,在医患沟通时往往会曲解医护人员提出的治疗建议,导致医患沟通受阻。然而,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乃至治疗中,医患双方并不存在弱势或强势之说,两者唯一的差距只是在于双方在病情或治疗手段方面的认识差异大。因患者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又抱有“少花钱、治好病”的心理;而医方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重获健康,由此,虽然两者有着相同的目标,但出发点不同,则分歧差异大,从而增加了沟通难度,提高了医患纠纷发生的风险。 2 消除医患沟通问题的有效对策 加强医患沟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纠纷风险,基于这一点,医方应积极主动地构建医患沟通渠道,引导患者建立双方的互信。在实践中,医院可通过三个层面来加大医患沟通力度。 2.1治疗前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当患者入院时,良好的就医环境能降低患者的心理顾虑,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医方的沟通。因此,鉴于就医环境的价值,医院一方面需立足于自身发展,改变内部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来改变医护人员的做法和态度。 第一,医院需改变效益第一的思路。根据每个科室每天接诊的最大限度,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为每个科室合理限定接诊人数。为此,医院可制定一个接诊数量与医疗纠纷发生比率的评定计划。例如,以一个月为期限,让某一科室在一个月内每天的接诊人数固定在100人,月底总结该科室是否发生过医患矛盾,如果发生了医患矛盾,甚至上升到了医患纠纷的高度,则需适当降低该科室的接诊人数,并在下个月继续考评,最终为该科室合理限定每天的接诊人数。 第二,医院需用制度规范接诊的流程。根据每个科室的实际情况,用制度限定患者进入科室后的医患沟通时间,同时规范医护人员的沟通用语;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先沟通、后检查”的治疗流程,让患者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所需的检查手段,从而提高治疗的透明度,加大与患者之间的互信。 2.2治療中加大与患者的沟通力度 治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效率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因此,虽然前期已经确诊了患者的病症并且已进入到治疗环节,但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大与患者的沟通频率,随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一方面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确认治疗手段是否正确。目前几乎所有医院在治疗中期采用的医患沟通方式是主治医师早晚查房,但现实中往往是一名医生面对多名患者,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沟通效率低。对此,医院可建立领导班子巡查小组,在主治医师早晚查房的基础上加大与患者的沟通力度。在实践中,领导班子巡查小组可每天选择一个区域进行巡查,与该区域的患者交流,并通过多个巡查小组的成立,力求将巡查面积覆盖全院,从而增加医患互信,消除医疗纠纷风险。 2.3建立治疗后信息反馈机制 鉴于疾病的类型不同,一些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综合、复杂并且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患者经过医院治疗病情已有所好转,并且也办理了出院手续,但医院仍需承担疗效观察乃至后续治疗的职责。因此,医院要建立治疗后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与患者沟通来了解病情的变化。在实践中,医院可根据患者的病历档案在患者出院时乃至出院后作疗效调查。对此,医院可组建一个专门的医患沟通科室,设立相关岗位,通过电话联系患者或其家属,倾听患者对医院的医疗环境、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情况以及疗效的综合评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建立治疗后信息反馈档案,一方面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改变患者对医院的看法,增强双方的互信,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医疗纠纷风险。 3 结束语 严格来说,虽然医患沟通只是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如果这一环节出现纰漏,轻者会影响患者对医院的看法,重者甚至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患者对医院不满到发生医患矛盾,再到医患纠纷的形成,都是由医患沟通而起。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将医患纠纷风险控制在源头,是医院在新医改形势下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舒明蓉,王星月,庄红娣,等.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现代预防医学,2005, 32(8):994- 994. [2] 王以彦,张文玲.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J].卫生软科学,2005,19(4):258- 260. [3] 秦芳.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135- 136. [4] 马红艳,史蓓.重视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3):91- 92. [5] 李承水,安秀玲,马素贞.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 11(1):75- 7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