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探讨 |
范文 | 冉昊+于建军+寇冉涛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将高技术产业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的高度。在高技术产业中应用先进的技术能够促使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区域经济体制得以改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使区域经济实现持续化发展。当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高技术产业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探究阐述。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44;F127 文献标识码:A 高技术产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能源消耗比较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战略性,环境污染也比较少,能够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是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进步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提供支持,因此本文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 1.1硬件问题 当前区域经济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失衡会影响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结构矛盾主要是人才的供求上存在失衡问题,大学生就业存在困难,而高技术产业又找不到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差异。 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大多数是通过吸引国外投资或者通过国外先进技术实现的。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外的投资与制造[1],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国还没有达到通过吸收模仿来强化自身创新创造能力的程度。 1.2软件问题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加之国情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于发达国家,技术产业能力较差,缺乏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能力,依旧主要以模仿创新为主,缺少独立的科学设备以及知识产权。此外资金经费不足,导致企业无法研发出核心技术,外部技术的消化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结构趋于雷同,缺少区域特色,主要是信息电子产业,没有真正了解区域实际情况,发展模式、产业定位等不够明确[2],模仿发展模式,区域特色不足,无法很好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3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 区域间以及企业间发展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不足。我国的高技术企业主要是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内资企业的高技术产业化水平还急需提升。 1.4区域创新环境不够理想 我国区域发展高技术产业一般都是通过政府政策、减免税费等方式进行,虽然在建设初期能够吸引企业,但是当其进入到突破性阶段后,技术园区等持续性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园区创新能力不强,没有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支持,科研机构动力不足,地方政府过分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高技术产业的长远发展,过分注重形象工程,导致区域创新环境不够理想。 2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2.1优化政府管理,完善高技术产业市场环境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3],通过出台一系列有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等,对高技术产业进行扶持。在市场发展初期政府介入,通过非市场的手段扶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发展的中后期退出,依据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明确政府的职责,制定完善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对高技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先发展关键性的技术产业。发挥各种政策工具作用,为不同体制和规模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其更好参与到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同时,对产学研关系进行协调,建立风险少,促进企业研究高技术产品的环境。积极投入扶持风险、投资比较大的重点技术,完善风险投资的环境以及制度,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产业。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完善,对于重大关键技术给予支持,鼓励购买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市场的优势,减少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开发市场的风险,满足市场发展需要。 2.2规划高技术产业园,健全科技产业链条 要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产业园区作为载体,需要明确高技术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特点,结合产业的集群效应以及关联性等建设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今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但是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并不代表产业的集群。所以需要高技术产业园区依靠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关联性建立园区内的集群网络,完善各生产要素的供应网络,并健全稳定、成熟的市场销售网络。同时强化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以及服务机构等配套网络建设。当集群效应大于部分之和,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便利、廉价、及时的生产要素[4],减少企业信息成本,积极发展配套产业,进一步完善集群区的配套服务体系。对于政府而言,要积极培养大学科技园的集群模式,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保证产业链条与科技链条相结合,将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与企业市场资源相结合,产生新技术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具体事物,使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能够成为创新系统,而不是企业简单的集合。 2.3完善高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研一体化、国际化 好的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主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科研机构、服务机构、企业、金融机构,高技术成果的研发、生产以及投向市场,要保证这些机构密切结合,协作运行。依据发达国家的政策以及做法,我国的政府要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开发技术、产品、生产力以及市场时需要注重企业的作用[5],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政府政策保障以及公共产品的作用,使高技术产业化能够有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依据。促使产学研相结合,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优化科技体制改革,将高校、科研机构、高技术企业相结合,让科研机构进入到企业中,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发一体化的研究体制。此外,还需要加强高技术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渠道筹集资金,完善风险投资环境,将充足的资金提供给高技术产业,促使其有序、穩定发展。 2.4注重人才培養,科学评价科技人员 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有高素质水平的人才作为保障,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以及智力间的竞争。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培养人才,并制定了诸多培养人才的计划以及相关的奖项,更好地促进人才成长进步。人才的优势为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而言,创新性人才不足是极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需要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强化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积极改革高等教育,设立各种奖项,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层次等进行调整,满足当前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并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积累人才方面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激励人才,还需要有科学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我国科技人员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论文发表、科研成果的产出,使得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更强,产业化往往不能顺利实现。很多科技人员只是关注科研,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及具体应用并不重视,所以需要对当前科技人员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纳入其中,使科技与产业能够有机结合。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研发产业、转变科技成果,参与到企业发展中。对于科技人员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科学界定,保证利益分享,风险能够共同承担,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培养出具有市场观念和科技意识的企业家,打造知识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5积极强化民营投资,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主要有以下方面,提高国家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技术,并自力更生的开发,还可以依靠外资投入,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强化民间资本的投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良好的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基础、实力以及规模等是存在差异的,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也有不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的高技术产业资本、信息、服务等市场服务体系存在不足,高技术产业具有风险高、投入高的特点,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6],无法很好吸引民营企业的注意力。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对投资发展环境进行优化,让民营企业能够发挥自身低成本、贴近市场的优势,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密切联系。通过区域重大项目,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支持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转移民营企业技术,打造出民营企业高技术产业投入的道路。 3 结束语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大量的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不可分离的,高技术产业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为高技术产业提供支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二者共赢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徐波,陶敏阳.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7,24(1):65- 72. [2] 夏琰,赵敏.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J].河南科学,2016,34(10):1766- 1770. [3] 周兆刚.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3):6- 7. [4] 刘大海,葛佳敏,纪瑞雪,李晓璇.中国沿海和内陆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及变化趋势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01):14- 20. [5] 桂黄宝.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时空差距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2):98- 102. [6] 霍影.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空间协调发展度研究——基于三子系统耦合系统的分析框架[J].情报杂志,2012,31(12):180-185+1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