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外商在华投资与撤资问题研究的国内文献综述 |
范文 | 杨肖肖 [摘 要] 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入WTO,再到2014年全面开启“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从未停止对外开放与交流的脚步。如今无论是银行、保险等金融业,零售、批发等流通业,还是服装制造、机械加工等制造业,都可见外资的“身影”。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跨国公司全国战略的变化,部分在华外资也被撤出。本文从国内文献综述的视角,尝试找到外商在华投资特征和地域偏好,回答此种投资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什么因素会对它产生影响,以及外商撤资动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经验研究借鉴。 [关键词] 外商在华投资;外商在华撤资;经济增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7. 041 [中图分类号] F8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7- 0111-02 1 外商在华投资最新数据 2017年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 726家,同比增长17.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86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1%。东盟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405家,同比增长18.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7.1亿美元,同比下降30.2%。欧盟28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619家,同比增长11.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 253家,同比增长60%,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7.8亿美元。 2 外商在华不同地区投资状况 由于我国东部临海、交通便利、开放时间早等特点,外商投资更多集中在东部,因此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外商对东部某地区投资现状的分析,少部分文献涉及我国北部和中部,且根据地域特征决定了文献所分析的行业侧重点有所不同。朱华晟和王缉慈(2001)认为,改革开放后东莞能迅速从广东省的一个落后农业县发展成国际加工业基地之一,外资功不可没。外资极大促进了东莞工业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但由于外商在合资和合作企业中控制了关键技术,在东莞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杨玲(2014)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2003-2011年上海市先进制造业数据发现,从当期来看,外资是有利于上海先进制造业新品开发,存在阶段性的正效应,但滞后一期呈显著的负效应以及滞后二期影响效应不显著的特征。王艳红等(2015)则是对天津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情况作了研究发现2001年中国加入WTO,此后的十多年天津市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2012年天津市服务业利用FDI占全行业比重达到了55.35%。经过实证研究进一步指出,天津市服务业利用外商投资对天津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服务业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促进人均GDP增长0.599个百分点。应斌(2005)用对武汉市的40余家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对6家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了武汉市外商投资制造业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这些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对武汉市投资法制、社会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投资前景都看好,但对武汉市人文环境评分低。赵放和陈阵(2008)从宏观角度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吉林省引进外资策略调整提出建议。文章指出吉林省的优势在于传统老工业有坚实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基础、人口素质较高;劣势在于制度不完善;沿海地区外资撤离和向内地转移给吉林省外资引进创造机遇;面临的挑战是是否有与其他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博弈的能力。最终提出吉林省不宜采取全方位外资引进策略,应重点围绕自身传统产业改造、新兴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实施有侧重的引进策略。 3 外商投资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已有文献主要从外商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就业、工资、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主要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響。潘文卿(2003)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1995-2000年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商投资在总体上对内资部门产出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为正,但这一外溢效应的作用并不是太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过外商投资起积极作用的门槛,而东部地区内资工业部门技术水平的提升已使外商投资的正向外溢效应变小,中部地区当前外商投资的正向外溢效应相对较大。龚俊涛(2007)在大量收集系统数据基础之上,分别从资本形成、技术转移、就业、贸易、国际收支等几个方面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认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马晶梅等(2013)运用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空间收敛的关系,并引入人力资本要素。研究发现1992-2011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收敛趋势,FDI和人力资本要素对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4 外商对我国投资的影响因素 上文总结了外商投资对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将产生何种印象,那什么因素的形成导致了外商对华投资的看好呢?下面的文献重点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张保平(2008)主要从人民币汇率角度来研究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认为对于中国市场投资型外资来说,人民币升值能降低其在华生产成本、汇率折算能提高其汇回利润的外币价值,提高其心理预期;然而对于非中国市场型外资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其有负面影响,且这种外资的减少对我国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是有利的。裴长洪(2009)与上述观点不同,他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度升值,既削弱了出口商品竞争力,也制造了过头的“通货溢价”利益,导致外商投资过多地集中于金融和房地产业,引诱了一部分“热钱”进入,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有竞争力的人民币汇率。 5 外商在华撤资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外商在华撤资既有可能是其在全球化竞争中资金调整战略的一部分,也有可能是其經营出现了问题。于学花、栾谨崇(2011)认为尽管有些年份外商撤资速度在加快、撤资规模在扩大,但总体而言,中国外商撤资规模还是在一个较小范围之内,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撤资,外商撤资具有阶段性特征,外商撤资增速较快的某些阶段,主要是如金融危机等某些非常态的特殊时期;外商撤资企业开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09年后集中在了服务业;从外商撤资的企业组织形式看,撤资企业中合资企业占较大比重。外商撤资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许多跨国公司对海外投资采取业务剥离或资产剥离的手段,在部分国家部分行业撤资;二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 “外国劣势”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三是中国经济政策特别是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增加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本;四是中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李玉梅等(2016)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外资优惠政策相对减弱的外部投资环境、行业发展状况、母公司特征对外商投资企业撤资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撤资决策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从各因素对撤资决策影响的最终结果来看,投资环境和子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跨国公司母公司特征和行业发展状况。 6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认为现有研究还有以下两点不足: (1)相关文献指出了外商对华投资的部分不利影响,也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没有文献对当地政府和企业是否采取了这些方案,这些方案是否真的可以减轻不利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 (2)没有研究外商对在华农业投资的文献,这可能是由于此种投资规模过小造成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包群,邵敏.外商投资与东道国工资差异:基于我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8(5):46-54. [2]龚俊涛.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和对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3]李玉梅, 刘雪娇, 杨立卓.外商投资企业撤资:动因与影响机理——基于东部沿海10个城市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16(4):37-51. [4]马晶梅, 贾红宇, 喻海霞.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空间收敛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 2013(12):12-19. [5]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3-7. [6]裴长洪.吸引外商投资的新增长点:理论与实践依据——最近几年外商投资重要特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9(4):30-41. [7]王艳红,李伯辰,张芃.天津市服务业利用外商投资的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3):34-38. [8]王志乐.跨国公司与中国加入WTO十年[J].国际融资,2012(2):27-31. [9]杨玲.外商投资对上海先进制造业创新水平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8):75-84. [10]应斌.武汉市外商投资制造业现状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2):90-94. [11]张保平.试论人民币升值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2]于学花,栾谨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撤资问题探析[J].亚太经济,2011(4):97-101. [13]赵放, 陈阵. 从外商对华投资战略转型和产业转移看吉林省引进外资策略的调整[J]. 经济纵横, 2008(5):64-66. [14]朱华晟,王缉慈.外商投资对东莞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思考[J].人文地理, 2001, 16(4):49-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