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研究 |
范文 | 迟琳琳 游浚 王泽 摘 要:回顾国内外创新型人才研究现状,梳理文献提炼关于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评价相关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分类和整合,结合专家访谈法和企业实际需求完成指标初选。通过相关企业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体系的优化以及指标重要性排序和赋权。基于已获取的数据构建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74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22 伴随着地球村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企业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已有的研究从多视角对创新型人才素质进行探索,但尚未对国际型创新型人才能力素质进行系统分析和测度,缺少一套国际创新型人才素质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因此,构建国际创新型人才胜任力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本文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国际创新型人才的人才素质模型。 1 研究现状 王明杰认为,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他们能使用创新方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王星等认为创新型人才具有相应的思维、个性动机、知识以及能力等素质,而且能取得创新成果。 Bao J和 YYang均论证了创新型实验室模式对高校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效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SChen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高校科研考核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2 创新型人才素质评价模型构建 通過文献研究法对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评价相关指标进行梳理,结合对17位通信领域内外管理专家访谈,从定性角度出发选取5 个一级指标和 36 个二级指标。 通过将初选指标以问卷形式发放到高校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等)和企业管理人员处,进行数据收集并对初级指标进行筛选,结合专家访谈法进行指标优化。本次共回收问卷 78 份,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评估模型构建 3.1 问卷设计及发放 根据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设置问卷,邀请重庆三大运营商及部分互联网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问卷填写,为每个一级指标下的五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对比打分。本次实行定点定向问卷发放,共回收问卷32份,因每份问卷填写过程实现一对一解释,故认为32份问卷均有有效。 3.2 判断矩阵的建立 通过问卷回收数据,对指标之间的重要性信息区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 32 位企业管理者感知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最终构建创新型人才素质评价模型。本研究主要讨论创新能力B1、创新人格B2、创新精神B3、创新知识B4、创新品德B5共5个一级指标, 构建判断矩阵。 3.3 指标权重计算 进行层次单排序。计算出每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它相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均通过一致性检验,赋权后的人才素质模型表2。 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得到的测度评价模型可知,在企业国际型创新人才选拔中:首先最看中的是员工的创新能力;其次是创新知识;随后是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品德;最后三者之间的差异不大。在三级指标中,企业更加看中沟通能力,这与现实生活中企业需求一致,侧面体现上述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丁黎明.高职院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基于素质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