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
范文 | 董少伟 石德强 摘要:以管理为视角,对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的相关资料,发现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对全面提升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志码:A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是进行学校体育教学、专项训练和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及竞赛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大众体育精神的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既是整个社会体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的85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拥有5580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拥有28741个,约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提高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科学化管理,既可解决当前社会体育运动场地不足的现状,也能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日益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逐渐多元化,管理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国内大量研究人员针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在对国内外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管理模式。林克明通过对国内外学校场馆管理模式的调查对比,认为我国高校在管理模式上应实行产业化管理和风险管理,加强服务意识,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顾冬梅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应采取的模式。认为有效维护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设备、场馆服务环境应以物业管理体系对其实施系统管理,合理分割体育场馆用途,实现场馆课程、训练、比赛和有偿开放同步发展。吴冰从产业化角度探讨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式问题,认为对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管理,向社会有偿开放,实现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以及后勤社会化,尝试和优化物业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体来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采用何种模式,如何更科学更有效率的管理运营高校体育场馆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从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出发,对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查阅了自2009年以来关于体育场馆管理和经营的论文和博士、硕士论文69篇,并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另外在互联网上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检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体育领域、管理学、企业管理等著作的有关章节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为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调查研究法 在体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入到东北部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院校负责人的积极配合之下,访问相关体育场馆的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学生和普通大众,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关于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的资料,并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统计学的原理与基本方法,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为了保证抽样的合理性,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随机抽样抽取20所高校的50个体育场馆,问卷采取当面填写的方式,以实现调查问卷的最大回收率。每所体育场馆大约发放健身人员问卷50~100份,管理人员问卷5到10份不等,具体的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如表l所示。 从表1中得到,健身人员问卷的回收率是87.80%,健身人员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81.17%,管理人员问卷的回收率是85.00%,管理人员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79.33%。因此,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调查研究法的要求。 1.3 比较研究法 采用比较分析法,结合东北地区的特殊气候特点,对比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成功的管理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为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索提出合理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资金来源以学校为主,管理也一直由学校负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对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2.1.1 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分配情况 对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分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抽取50所有代表性的体育馆;其中开设综合馆32个,占64%;开设游泳馆32个,占64%;开设网球馆有3个,占6%;开设羽毛球馆41个,占82%,开设乒乓球馆18个,占36%;开设体操馆8个,占16%;开设健身馆34个,占68%,开设室内田径场2个,占4%;开设篮球馆48个,占96%;开设排球馆15个,占30%;开设室内足球场2个,占4%。这些场馆为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训练工作和大众健身提供重要支撑。 2.1.2 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开发经营的项目设置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项目的设置具有灵活多样性,将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项目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大众健身娱乐、大型博览会、包厢出租、竞赛表演、大型汇演、广告出租、竞技训练、物业开发、餐饮、住宿等。从图2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主要从事竞技训练、竞赛表演、大型汇演、大型博览会、健身娱乐等分别占86%、63%、48%、30%、41%。 2.2 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出现的问题 2.2.1 体育场馆资源分配不合理 根据体育设施的用途可以讲体育设施进行分类,即专用性和综合性。专用性体育设施是指只适用于一类或一个项目的场馆,例如游泳馆只适用于游泳等水上项目,其它项目难以使用。综合性体育运动设施是能适用于几个不同类运动的场馆,例如篮球的比赛场地除用于篮球外,还可进行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项目,足球场还可以用于田径项目以及大型演出活动。根据图1体育场馆资源分配情况,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主要采用综合性体育运动设施,这样虽然能增加体育场馆的收入,但是不利于一些专项运动的普及。而且,把经济效益目标最大化,就失去了开设体育场馆的初衷,建设综合性体育强国的大政方针。 2.2.2 经营模式不合理,资金不足,缺乏管理人才 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大多是国家或政府出资建设,由学校负责管理。同时,高等学校体育场馆主要是协助高校完成教学工作、体育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体育场馆大多数为基础性体育设施,需要的资金规模较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资本收益率较低,社会资本大多不愿涉足。造成资金不足,维修资金匮乏,场馆后续发展乏力。现阶段的另一难题是体育场馆的经营人员大多数是退役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体育院校毕业生或退休教师组成,知识匮乏和经验不足,缺乏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由于缺乏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使得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更难获得收益。 2.2.3 经营管理改革不到位,服务滞后,人员超编 尽管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改革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和系统的改革方案,前期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也难以按照理想的改革模式很快取得成效。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与服务一般都由高校体育教学单位的后勤人员负责,他们往往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培训,所以管理与服务很难全面,又由于没有明确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都不到位。而往往高校体育场馆成为学校养老机构,一些离退休教师以及职工家属被安排在体育场馆工作,使得本来就无法提供满意服务的体育场馆又增加了经济负担。 3、对策和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挥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作用,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完成高校既有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为大众提供优良的体育活动场所,针对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转变经营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体育健身活动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更应该以合适的方法进入社会,为更多的普通百姓提供健身场所。普通高校应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完成高校教学实验工作之余,又能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产权关系,通过集资、合资或引进外资等多种渠道吸引多方资金参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经营开发。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体育消费市场刚刚起步,又由于消费者的水平不同,所以需要开展多种方式的经营模式,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合理的分配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这样既满足了社会效益,又满足了经济效益。 3.2 加强改革力度,创新管理体制 目前,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大部分都是采用由政府或学校进行的行政管理方式,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的发展,采用承包和租赁方式管理的体育场馆越来越多,更加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向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同时,管理体制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依托和重要保障,管理制度是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人事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服务制度、职工培训制度、经济核算制度、新闻宣传制度等等,确定部门之间的责任,制定工作标准和程序;要加强组织内部管理,创新管理方式,优化组织结构,根据“服务管理体系”(sMs)的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服务管理体系进行总结,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求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标准的文件化、文件的体系化和体系的过程化;职工的思想教育也要同时进行,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以此促进场馆经营开发。 3.3 加快人才培养,完善用人机制 到目前为止,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场馆的投资、经营和管理,已经实现由过去的单一模式向政府、学校、社会多元化参与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变,为体育场馆的管理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体育类院校,都没有专门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专业。而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还只是一门课程,相关专业的设立正在立项。因此加快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不仅要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开展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学科,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更要完善用人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以及国外的专业人才,能够把最新最成功的管理经验运用到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中。东北地区高校体育场馆不仅缺少高级管理人才,而且挂职、在编闲散人员过多,造成人员结构严重失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用人机制,健全合理的裁退奖惩办法,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体育场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管理经营的多元化。 4、总结 通过对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东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转变经营模式;二是加强改革力度,创新管理体制;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完善用人机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