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托计算机设计大赛 促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范文

    王菲菲

    [摘 要]本文从近年来吉林外国语大学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大赛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为大赛长效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设计大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2.100

    [中图分类号]G642;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2-0-02

    0? ? ?引 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工业、生活等方面均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引领新兴产业、新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高校如何更好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目标,在未来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 ?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特点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等教指委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竞赛,目前约有来自全国各地500余所高校组织参赛,其中原211大学、原985大学占半数以上。大赛为培养创新人才、专业发展及社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已经成为全国计算机类最热门的竞赛之一。

    1.1? ?注重前沿知识学习与岗位需求结合

    大赛作品分类包括软件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计算机音乐创作七大类,每一项大类又划分多项小类,涵盖了计算机多个专业方向和前沿研究领域。大赛每年的设计主题会与当前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注重对计算机前沿知识、主流技术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再提升。

    1.2?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

    大赛以一些大企业的实际问题为参考原型,将计算机的专业技术融入其中设定主题。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应用问题的分析,对当前企业岗位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促使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自身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一直是设计大赛作品评审的重要标准之一。从构思作品、素材获取、加工到最终作品的完成,每一个环节都考查了学生技术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工作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1.4? ?注重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学生通过对问题观察比较,对问题进行科学准确分析,最后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其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为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能够对问题做出准确科学判断奠定基础。

    1.5? ?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按照计算机设计大赛要求,通过团队成员的协作配合,共同完成作品设计。队员不仅要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发挥作用,还要与其他队员配合协作,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培养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2? ? ?吉林外国语大学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情况

    吉林外国语大学2015年首次带领学生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由于师生双方经验不足,所以仅止步于省赛复赛。通过参加此次比赛,笔者所在学校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看到了各高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并组织参赛师生为全校做了经验分享交流报告会,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从2016年起,学校对该比赛的组织、实施过程进行了全面规划。

    2.1? ?分析主题阶段

    根据每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通知文件,组织學生确定作品设计类别,协调学生自由组队,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对大赛主题进行深度分析,根据主题确定作品整体构思。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学习资料,教师协助学生对作品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把控分析。

    2.2? ?作品设计阶段

    首先,参赛团队围绕作品分类和设计主题来确定作品整体设计思路,主要考查各团队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按照成员分工完成个人工作,同时相互配合完成整体作品制作,重点考查个人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指导教师听取学生观点,提出作品修改意见,引导学生在保证符合作品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更完美地诠释主题。

    2.3? ?作品评审推荐

    最终评审,组织各参赛队进行作品汇报答辩,校评审专家现场提问,注重作品的素材原创性、构思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性以及团队配合情况。通过对作品的设计思路、完成情况、技术手段、创新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拔出校内优秀作品并推荐参加省级复赛和国家决赛中。截至2019年,笔者所在学校校已经连续4年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荣获了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项,参赛类别涵盖了软件开发、数字媒体设计(DV影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纪录片)等,既填补了笔者所在学校在此类竞赛的空白,也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3? ? ?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实践创新意义

    3.1? ?以竞赛为依托,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学科竞赛是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专业技术、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不仅彻底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而且促进其更快地接受现代化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加深对基础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3.2? ?激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从校赛选拔到省赛复赛再到国赛决赛,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通过与其他学校师生的交流学习,不仅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吸取更多优秀的学习经验。这种“以赛促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比赛更加了解未来就业的技能需求,从而有助于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也为日后开展自主学习明确了学习方向,让学生更加有的放矢,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3? ?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践平台,通过大赛历练,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知识的融会贯通更加得心应手,对自身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地认识。同时,大赛也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创新条件,提供更加适合专业培养的实践资源,对高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实践交流和广阔的实践平台奠定基础。

    4? ? ?对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几点思考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大赛不仅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扩大视野,促进其拓展在校学习的知识面和学习层次,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应合理建立大赛的长效培养机制,储备更多的人才,走持续发展道路。

    4.1? ?将大赛与专业培养融合

    从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参赛情况来看,参加的作品类别主要集中在数字媒体设计类的平面设计、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纪录片两类中,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参加类别较少,覆盖面窄是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规划中,需要与学校各专业进行深入探讨,找出非计算机专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突破点,加快专业培养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尤其要充分利用学校外语培养的优势,将技术能力、外语水平和专业培养3方面结合,鼓励更多专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大赛中。

    4.2? ?将大赛与教学环节融合

    每年大赛的主题设计都是经过严格审核后确定的,都是与我国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相结合的。如果想让学生有更好的成绩,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提前渗透大赛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和新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引入大赛经典案例,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大赛逐渐加深了解,从而为参赛做好充分准备。

    4.3? ?将大赛与社团活动融合

    社团是高校校内实践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挖掘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结合大赛的作品分类和学生的兴趣组建各类社团。通过引入大赛的实际案例,促进各社团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可以跨社团组织竞赛活动,让社团之间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通过校内实践锻炼,可以为大赛储备更多的人才,为大赛的长效发展奠定基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师生实践创新能力,而且也能够建立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赛中学、赛中做,对大学生学习成长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仅是简单的竞赛活动,更应该通过竞赛提升育人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让学科竞赛成为培养高水平大学生的引擎;让竞赛成果多元转化,使竞赛育人成果不断扩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卢湘鸿.纵谈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J].计算机教育,2014(23).

    [2]张雁.新工科背景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9(6).

    [3]王宇蒙.以计算机设计大赛为载体探索以赛促学的育人模式[J].湖南包装,2019(2).

    [4]卢照,王琦.基于计算机大赛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8(34).

    [5]杜静,杨根.论“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9(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