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画创作谈
范文

    吕维超

    【摘 要】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创作是中国画的生命与中心、基础与前提。而中国画创作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表现中国画的特点、呈现中国画的类别、体现中国画的神韵三大理论层面,对中国画的创作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与论述。对中国画创作,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表现;呈现;体现;特点;类别;神韵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54-01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中国画与中国书法合称“中国书画”,与中医中药、京剧一起,并称“三大国粹”。

    创作是中国画的生命与中心、基础与前提。而中国画创作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三大要点,是中国画创作的关键,我们分别进行研究与论述。

    一、表现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创作的第一要点,是表现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核心特点是民族性。民族性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所有艺术的生命与灵魂,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赫尔岑指出:“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1]

    作为民族艺术形式,中国画的民族特点十分鲜明,其中主要之点“天人合一”的道、“气韵生动”的气、“主客合一”的心、音乐智慧的舞、直觉思维的悟、辩证思维的和等等。所谓“道”,强调的是人性即天道;所谓“气”,强调精神化、生命化,要求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人的内在生命和精神;所谓“心”,强调心物合一、情景交融;所谓“舞”,强调“乐舞”精神与动感效应,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言:“‘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2]所谓“悟”,强调艺术悟性;所谓“和”,强调和谐美,主张“虚而不空,实而不塞”“动而不躁,静而不死”“雅而不俗,淡而有味”“熟而不滑,生而不嫩”“重而不滞,轻而不飘”“干而不枯,湿而不烂”等等。

    所以,中国画从美学本质而言,与西方美学形成了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3]

    中国画创作,必须首先凸显这些民族性特点,否则就不成其为中国画。

    二、呈现中国画的类别

    中国画创作的第二要点,是呈现中国画的类别。

    中国画的类别,是中国画各个画种的分类,每一个画种即每一种类别,都有自身独有的风格特点,所以每画其中的一种,都必须全力呈现该画种的风格特点。其中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别:

    其一是写意画。写意原系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后来泛指中国画的一个画种。俗称“粗笔”,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其特点是以简练的笔墨,画出物象的形神,并表达作者的意向。例如范曾的许多写意人物画,都是典型之作。

    其二是工笔画。工笔原来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后来成为一个画种。俗称“细笔”,其风格特点是工整细致,与写意画相对称。

    其三是人物画。人物画是另一种分类法中的一个画种,无论是写意画或是工笔画,都有人物画。顾名思义,是以人物为绘画的对象和立体。

    其四是山水画。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等自然景色为主的画种,也分写意山水画与工笔山水画两类。例如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当代画家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晚歌图》等等。

    其五是花鸟画。花鸟画是以描绘花草、竹石、飞禽、走兽、鱼虫等形象的画种,也分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两类。例如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清代朱耷的《荷花水鸟图》,郑燮的《竹石图》等,都是花鸟画名作。

    三、体现中国画的神韵

    中国画创作的第三要点,是体现中国画的神韵。

    中国画的神韵一方面体现在它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另一方面,又讲究“书画同源”“抒情达意”,讲究绘画、诗词、书法、印章(篆刻)四位一体,形成群体合力。所以,国画家大师齐白石就著有古体诗集《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等。

    综上所述,表现中国画的特点、呈现中国画的类别、体现中国画的神韵,是中国画创作的三大要点。而这三大要点又是三位一体、三维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参考文献:

    [1]赫尔岑.往事与沉思[J].赫尔岑论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62(27).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9).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