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电视宫廷剧的大众文化批判
范文

    申雪洋

    【摘 要】2012年《甄嬛传》的热播,不仅打破了以往电视宫廷剧的收视率,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单向度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工业化的运作模式,让整个宫廷剧市场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其所涵盖的精神和价值观也不符合社会对电视宫廷剧积极向上、传承历史的本质要求。本文以大众文化批判的角度,对中国当代宫廷电视剧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电视宫廷剧;大众文化批判;《甄嬛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32-02

    一、中国电视宫廷剧的大众化趋势

    中国的电视宫廷剧属于影视艺术传播的一部分,而影视艺术具有大众易于接受的可视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如今,影视艺术传播的手段方式趋于多样化,传播渠道拓展,推动影视艺术的大众化趋势更加深入,加之偶像崇拜引起的“英雄情结”和“明星效应”的审美观念,使得该类型影视艺术作品占据影视艺术市场的主流地位。中国电视宫廷剧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繁荣文化市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影视艺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导致中国的电视宫廷剧变得低俗和庸俗,缺失了宫廷剧本该有的高雅,迷失了基本的历史尊重与传承使命,丧失了传播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的本能。社会批判功能和思想传播功能下降等问题突出,影响着大众审美水平和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我们反思和修正。

    二、从大众文化批判视角“看”《甄嬛传》

    (一)单向度的女性塑造。以《甄嬛传》为代表的电视宫廷剧近几年呈霸屏之势,虽然这些热播宫廷剧无一例外都站在女性视角进行创作,但其所表现出的逻辑和内涵完全没有体现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追求美好的诉求。相反,剧中所设立的女性多是遵从“三从四德”,依附于男性君权并丧失精神追求没有灵魂的形象。在这样一个集皇权为中心的大家庭中,即使有反抗意识的甄嬛说了一句“皇上若真信臣妾,刚才就不会有此一问了”,也被视为是对“父权制度”的挑衅,但皇帝一句更严厉更具威慑力的“嬛嬛”,便使其声音微弱低头回应“臣妾失言”,可见这样一个封建制度社会没有人性与真情可言。她们完全屈从于男性,通过男性权利来实现自身价值,而这“自身价值”更是悲怜地使她们成为家族发展、荣耀的牺牲品。

    这些单向度的女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思想与自由,甚至自己的生死命运都无法掌握。她们唯一可以安身自保的机会便是“绵延子嗣”,剧中以甄嬛为代表的女性角色为了稳固自身地位,保护家族利益,大多沦为帝王世家传宗接代的工具,后宫嫔妃人人以为皇帝生儿育女为荣。有竞争便会有争斗,剧情将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无限放大。如在皇后这一角色的描写上,杀亲姐,灭皇嗣,挑拨离间,而后期的甄嬛更是不甘示弱,不惜牺牲未出世的孩子来扳倒皇后。这些宫廷剧受到媒体的大力炒作,使媒体忽略了其应该承担的舆论教化的责任,一味将女性的地位进行贬低,否定女性的价值,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非但没有引起大众的反感和批判,反而被大众追捧。

    (二)工业模式的剧本创作。当今的宫廷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避免市场风险而出现了工业化的制作模式。一方面,宫廷剧的运作机制愈加商业化,有娱乐和消费性的趋势。为了保证观众的数量,扩大宫廷剧市场,制作方不惜消费明星人气,利用炒作吸引大众注意力,导致宫廷剧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剧情情节同质化现象严重。宫廷剧已经成了单纯的宫斗戏,综合了女人争斗与宫闱情爱,这些宫廷剧的创作都以权力为中心、以爱情为副线。甄嬛有温实初在宫中为其呵护周全一生,又与允礼两情相悦,相约“白首不分离”,但现实的残酷使两人感情以果郡王饮毒酒而终结。为了博得观众的认同和理解,这种“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大多以“悲剧”来收场。这些千篇一律的情节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虽然这些作品为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大多是平面化、毫无思想内涵的商业产品,失去了宫廷剧艺术自身的價值,不利于宫廷剧的长远发展。当然,批评这类宫廷剧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取消这类题材,而是反对这类题材创作中低俗化倾向和违反创作规律的“一窝蜂式”做法。

    (三)《甄嬛传》的乌合审美。剧作的好坏交给观众评说,《甄嬛传》评价褒贬不一,说起《甄嬛传》,目前的评价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虽然对演员和剧中道具有着极高的追求,但是浮华的表面下还是老一套的糟粕。学者鲍鹏山就在公众平台上严厉批评了其内容除了勾心斗角的嫉妒,就是传播人性之间的冷硬与荒寒。而“热粉”这类剧的人大多沉浸在讲究的台词、华丽的装扮、精美的场景中,被宫廷剧所建构的“乌托邦”里的虚构情节所倾倒。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该类电视剧的发展前景忧虑万分,宫廷剧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随意篡改历史,为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将一些完全不符合逻辑、毫无根据的恶俗情节硬生生地杂糅进剧情,甚至编排到某些历史人物身上,失去了对历史文化的基本尊重,容易误导观众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这类被阴谋诡计充斥着的宫廷剧容易引起人们的低俗趣味,失去了电视艺术净化灵魂的责任感,严重影响了大众高雅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甄嬛传》与《大长今》的价值比较

    《甄嬛传》讲述了甄嬛从懵懂少女到坐上太后“宝座”的人生经历。虽然其过程极为艰辛不易,但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免会夹杂着献媚算计、利用权谋打压对手等伎俩。其中所宣扬的玩弄权术、坐享其成,似乎成了值得追捧的信条,过分夸大的现实摧残,成为大众放弃原则的借口,其所赞扬的“真爱美善”更是违反当时道德及法律,违反世人基本认知。

    反观韩国的《大长今》,它讲述的是女孩长今为完成母亲遗志成为宫女,遭遇奸人陷害后成为医女,重回宫廷复仇的故事。长今是在学习医术的过程中逐渐热爱上医学,立志钻研医术、救死扶伤,并最终用非凡的医学才能获得大王的信任与赏识,通过自身才华得到了世人的尊重,永载史册。

    长今与《甄嬛传》中的女性形象不同的是,她不论遭受怎样的不公,都没有失去善良的品质和对正义的追求。《大长今》所展现的女性思想是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尊重,这种宣扬大我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而《甄嬛传》所宣扬的则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得到权利,这种扭曲消极的价值观会引导大众丧失对人性和现实生活的真实评价和思考。

    一部优秀的宫廷剧,应尽最大能力去还原历史事实并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不该传递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负面信息。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宫廷中存在“恶”,但不能给“恶”冠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种文化价值观弱化的现象在中国宫廷剧中很常见,按其目前发展形态来看,中国宫廷剧与艺术相背而驰,失去了艺术本质和自身价值,使其沦为愚弄人、消遣文化的虚假艺术。

    四、结语

    宫廷剧走向大众,对大众了解历史以及汲取中国传统价值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其中的弊端着实不可忽视。将宫廷剧过度商品化和娱乐化,给观众带来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误导,脱离了电视剧文化应该是传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舆论教化作用。因此,当我们把宫廷剧当作一种商品进行消费时,应该反思尊重文化艺术原本的独立性,摆脱一味功利性的模仿,争取在宫廷剧的创作中实现突破,为大众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电视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张羽佳.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得与失[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

    [4]彭万荣.中国宫廷剧缺“钙”症问切》[J].人民论坛,2012(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