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对声乐作品时代风格的把握
范文

    肖伟

    【摘 要】对声乐演唱者来说,在演唱时要通过自己的艺术思维来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风格,但是相对广义的风格意义来说,声乐教学中作品和演唱的风格范围显得较小些。声乐艺术的风格研究必然与其他艺术领域的风格联系在一起,因为不能完全孤立地研究歌唱的风格、作品的风格等。本文在我们熟悉的领域内,就我们教学和艺术实践中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声乐;时代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97-01

    同其他艺术形式来比,音乐的表现形式更能体现时代风格,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不同,创作背景不同,表现的时代风格也不同,创作技巧也不同。从作品的乐谱上就能明显地看到不同时代的差异,但是更确切的应该是当作品被演奏或演唱的过程中,通过演奏家、演唱家的表现,才能直接有某种心领神会的感应,而这种领会和感应是建立在双方都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是有共识的,不能随心所欲盲目的。作为声乐表演艺术,歌唱家必须通过这些研究,运用良好的歌唱技术,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应该体现出的风格特点。而听众也需要对相同的事情有所了解和认识,才能够互相沟通。

    一、声乐作品的特点

    声乐作品表现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反映的时尚和主导地位的文化思潮,表现为主旋律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就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比如,古典风格、浪漫派风格、印象派风格等,都有一定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巴洛克时期高耸雄伟的建筑结构和华丽的雕塑装饰联想到维瓦尔蒂和海顿的音乐,也能够从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里深刻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感受到浪漫时期音乐对人的心理刻画和对理想的渴望,也能够把莫奈的《日出》与德彪西的音乐联系起来。艺术的发展变化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形势息息相关,而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体现在作品中,这样造就了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的明显差异。时代的差异是不能抗拒的,也是不能跨越的,时代的发展规律不允许出现这样的可能性。

    二、声乐教学中对作品风格的认识

    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要联系到作品的时代风格和表现形式,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特征,在演唱时,不能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表现来演唱,要对作品的创作手法、文学内涵、作曲家的艺术风格等进行深刻的了解,譬如,17世纪欧洲演唱的方法虽然极其讲究美,并拥有相当高的演唱技巧,也可以称之为美声的基础,但是与后来的美声发声方法相比较,存在根本区别。当时大多使用阉人歌手,演唱风格力求柔和澄净,虽然这些歌手仍然具有男性的体能,但是从心理到声音已经被改变了。因而在演唱古典时期作品的时候,大部分作品力度不能过大,强弱的幅度不能过于夸张。尽管当时人的情感深度也十分感人,但是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技术范围以及当时的审美要求不允许那个时代的作品像浪漫时期和真实主义思潮繁荣时期那样激烈,情感幅度大起大落,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我亲爱的》《让我痛哭吧》《爱情的喜悦》等都属于这一类。

    三、声乐演唱的时代特征

    我们在演唱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品时,要表现出那个时代的鲜明特点,声音的运用就要戏剧性强烈,气息的量和对比幅度都显然比之前的“美声时期”要大,表现力要更强。当真实主义风格歌剧风靡世界的时候,声音的力量更加强烈,表现力更加丰富,声音强弱、快慢、音色变化都达到了极限,情感的宣泄也更加强烈。如果我们在艺术实践和教学中不注意这些时代的差异,那么要想表现出作品的风貌是不太可能的。

    我国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各不相同,延安时期的音乐作品时代风格表现得十分明显,处在生死关头的广大民众,为民族的存亡为民族的解放而不懈斗争。因此当时的声乐作品受到强烈的影响和某种制约,创作的每首歌曲都是悲愤激昂的或者是痛苦反抗的。如,有代表性的《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游击队歌》等,都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特征,都显示出一种与悲愤激昂不同的豪迈热烈的气氛。

    总之,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我们研究声乐作品风格,往往在作曲技法方面进行研究,从一些歌唱家的演唱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哟的发声技巧和音色都十分完美,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都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诠释作品,比如从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到中国民歌,都用一样的声音、一样的力度、一样的滑音在演唱,这样既缺少古典的严谨朴素,也没有浪漫的激情冲动,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回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认真地研究作品的演唱风格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研究范围应包括声音的风格、作品的风格、个人的风格、时代的风格、民族的风格等。

    参考文献:

    [1]野村良雄.音乐美学[M].中國教育成果汇编.人民出版社,1991.

    [2]王路.试析高师音乐教育开设声乐理论课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

    [3]王茹湘.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1996(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