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清远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调查及细菌耐药性的相关分析
范文

    谢旋生 戴洪法 米沛明 廖翠乐

    

    

    【摘要】 目的:調查清远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同时分析患儿的细菌耐药性。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9年9月接诊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2 00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对儿童的病原体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患儿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2 000例患儿共检出2 229株病原体,包括细菌899株(40.33%),病毒750株(33.65%),非典型病原体556株(24.94%),真菌24株(1.08%)。899株细菌中,构成比居前5位的分别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两者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流感嗜血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三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阿米卡星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结论:清远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因素主要为细菌感染,并以流感嗜血杆菌最多;其次为病毒,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非典型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临床上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地常见病原体及常见细菌耐药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做到对症下药,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细菌感染 病原体 细菌耐药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2.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22-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in Qingyuan city, and analyze the bacterial resistance of children. Method: A total of 2 000 children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Sept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subjects. The pathogens of children were sampled and tested to analyze the pathogens distribution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of children. Result: A total of 2 229 strains of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in 2 000 children, including 899 strains (40.33%) of bacterial, 750 strains (33.65%) of virus, 556 strains (24.94%) of atypical pathogens and 24 strains (1.08%) of fungi. Among the 899 strains of bacterial, the top 5 bacterial wer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 showed that Staphylococcus aureus had high resistance to Penicillin, Erythromycin and Tetracyclin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d high resistance to Clindamycin, Erythromycin and Tetracycline, but both of them we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Escherichia coli had high resistance to Penicillin, Erythromycin and Cefazol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had high resistance to Penicillin, Cefazolin and Cefuroxim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had high resistance to Penicillin, Ampicillin and Cefazolin. However, three of them were sensitive to Cefoperazone Sulbactam, Meropenem and other carbapenems and Amikacin. Conclusion: The pathogenic factor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in Qingyuan City were mainly bacterial infection, with Haemophilus influenzae being the most common. The second is virus, mainly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Adenovirus. The atypical pathogens are mainly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local common pathogens and common bacterial resistance, so that more targeted treatment can be selected, so as to achieve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Bacterial infection Pathogens Bacterial resist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Qingyu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Qingyuan 511500, China

    兒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甚至会导致患儿因此失去生命[1-2]。研究显示,5岁以下儿童病死的原因中,肺炎的占比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儿童肺炎患者来说,病原体的相对多样化,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的儿童,肺炎病原体的构成也呈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了解当地常见病原体及常见细菌耐药的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又能减少抗生素滥用[3]。本文主要针对清远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9年9月接诊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2 00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男1 047例,女953例;年龄29 d~12岁。所选患儿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入院初期均表现出咳嗽、肺部啰音、伴有发热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症状,患者在接受胸部X线片或CT检查的过程中,均呈现出了病理特征[4]。排除哮喘、肺结核、过敏性肺炎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及先天性疾病或其他慢性基础疾病者。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采集所有患儿的痰液,痰液采集:所有入选患儿入院24 h内由专职护士予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后用一次性吸痰管负压吸取气道深部痰液(经口插入8~12 cm)。合格痰液标本:低倍镜下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咽拭子采集:所有入选患儿入院48 h内由专职护士清洗口腔后,用压舌板轻压舌部,用一次性拭子迅速擦拭咽及两侧腭弓部的脱落细胞后,将咽拭子标本插入无菌试管中,于2 h内送检行七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包括甲型流感病毒RNA、乙型流感病毒RNA、肺炎支原体RNA、肺炎衣原体RNA、呼吸道合胞病毒RNA、腺病毒RNA、副流感病毒RNA。在此基础上,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利用患者的静脉血进行MP-IgM及CP-IgM检测。

    其次,在细菌的培养方面,采集患者呼吸道痰液标本,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细菌培养,细菌培养的时间需要控制在18~24 h,采用SANYO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菌种,使用DL Fully Auto MicrobialID/SAT Syetem 药敏分析仪开展药敏分析,对分泌物中的细菌进行提纯处理之后,确定患者体内的病原体细菌种类并对病原体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最后,使用事先收集的静脉血对患者进行CP及MP检测,检测过程中,酶联免疫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在试剂的选择上的,以Savyon Diagonsttice的产品最为普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主要细菌的耐药性。

    2 结果

    2.1 患儿病原体类型及构成情况

    共检出2 229株病原体,包括细菌899株(40.33%),病毒750株(33.65%),非典型病原体556株(24.94%),真菌24株(1.08%),见表1。

    2.2 主要病原菌耐药率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两者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流感嗜血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三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阿米卡星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见表2。

    3 讨论

    儿童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原因有很多,细菌感染、MP感染、CP感染、病毒感染都会导致儿童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由于部分患儿的临床体征并不明显,因此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误诊、漏诊的概率相对较高,致使患儿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有患儿因此失去了生命[5-6],因此,加强临床诊断,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治疗方案十分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实现诊断效率和治疗效率的提升。

    本文选取了2 00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临床观察对象,患儿在正式入院接受治疗前均进行确诊,排除疑似患者。研究显示,清远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中,最常见面几种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11.80%)、肺炎链球菌(7.27%)、金黄色葡萄球菌(6.10%),大肠埃希菌(5.74%),肺炎克雷伯菌(5.34%)。本次研究的结果与其他地区同类研究中获得的结果存在差异,根据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地区之间在环境方面、自然气候方面普遍存在差异,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也存在差异。其次,在进行标本采集、细菌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在对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地区医院的设施可能无法满足要求,研究结果也存在相应的偏差,病菌的检出率偏低影响了最终的研究结果。除此之外,研究活动的开展过程中,MP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占总病原体株数的22.57%,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在确定治疗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由于此类型的患者感染之后相对于其他类型病原体感染患者来说,肺部体征并不明显,误诊的概率较高,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患者进行MP检验十分有必要。另外,在本次研究中,肺炎支原体及腺病毒病原体的患儿相对往年明显增多,可能存在肺炎支原体及腺病毒有定期流行的趋势,且有向低年龄段发展的趋势[7-8]。再者,在感染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属于多种病原体感染,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患者容易感染的病原体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医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加大后期治疗的难度[9]。

    而从细菌耐药性的结果来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環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两者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唑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对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流感嗜血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三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阿米卡星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在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在耐药性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因此,在实际选择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医生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综合儿童细菌药物敏感的情况及不同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保证所选择的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疗效,避免对儿童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损伤,形成不可逆的伤害。

    除了有效诊断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外,为了将社区获得性肺炎对儿童的伤害降到最低,日常合理的预防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10],首先,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重视帮助儿童补充营养,提升儿童的免疫力。相比于成人来说,儿童的器官都还处于发育的过程中,免疫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更弱,患病概率更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一旦出现病原体感染问题,治愈的难度相对更高,病情变化也更快。因此,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问题,加强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11]。其次,家长也可以定期带儿童去医院针对流感、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及细菌进行疫苗接种,防止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感染相关的病原体,降低儿童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率。最后,在日常的生活中,儿童需要尽量避免出现在人流密集地地方,尤其是春冬季节,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被感染的概率也会相应地提升,同时也要让儿童尽量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率,进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现阶段临床上在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及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检测的结果往往会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因此在诊断及用药方面并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现阶段在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十分普遍,但是,医生在根据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病原菌之间的性质差异及地域环境的差异,还需要了解当地常见病原体及常见细菌耐药的情况,进而更有针对性治疗,在此基础上,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又能减少抗生素滥用,进一步降低儿童的用药不良反应及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参考文献

    [1]夏厚才,罗小兵,马瑞红,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5):687-689.

    [2]沙文光,戴本启,叶发展.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9,36(1):24-27.

    [3]甘小琴,苏莉,王旭霞,等.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11):1471-147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5]董九龙,徐新娟,徐建,等.宜昌市住院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9):1661-1665.

    [6]黄瑞娟,江健升,陈炜业.广州市番禺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7):1064-1067.

    [7]赵瑶,高丽君.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用药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7):2167-2168.

    [8]黄展智,韦益,唐春兰,等.3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9):1514-1517.

    [9]冯雪,田庆玲,张双,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析及对患儿T细胞水平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3):354-359.

    [10]凌莉,王涛,肖霓光,等.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病原学及危险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6(2):183-188.

    [11]刘娟,尚彪,白静,等.74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病原体分布特点[J].西部医学,2019,31(5):731-736.

    (收稿日期:2020-03-09) (本文编辑:桑茹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