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读书札记
范文

    上官子桐

    【摘 要】作者通过阅读王小盾新著《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在文章中介绍了此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价值,并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学界同仁推介了又一中国音乐文献学颇具实用价值的基础性读物。

    【关键词】音乐文献学;《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越、韩、日汉文文献音乐史料;王小盾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號:1007-0125(2018)02-0194-01

    王小盾老师在2014年1月出版了又一力作,《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本书结合作者的学术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音乐文献学的知识与方法,具体讨论了传统学术的精髓,以及不同类型的研究者胜任文史考据工作的途径。全书分七讲,有近四十幅插图和四个附录。文字清新、生动,部分内容采用指导练习的方式,对读者从零基础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学术和音乐文化遗产有重要价值。

    第一讲,作者总结了十条经验:1.从事出发,而非从原则出发;2.读原著;3.寻找材料、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关于学术能力的三句话;4.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完整地掌握历史著作;5.读书得间——两种比较:同背景比,同相近事物比;6.小题大做;7.看起来难的事情容易做;8.天子狩猎和大禹治水;9.资料与理论并举;10.做减法。

    第二讲题为“学会阅读:以《礼记·乐记》为例”,王老师首先强调要培养阅读的习惯,以“好读书不求甚解”“提要钩玄”“八面受敌”三个方面统领阅读习惯的要求,然后以阅读《礼记·乐记》的两个方案来介绍读书方法。阅读之前首先要通过目录书来了解书的背景,选择比较好的版本。具体做法为先列通行本,了解书的特点再由浅入深阅读、对读;通过比较,认识古书的历史结构,通过对读来历史地看待一本书的结构——“存在就是合理的”。

    第三讲,作者介绍了掌握文史研究方法的三条途径。学术是在同它的材料相适应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方法就是适应的方式,联系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媒介。不看主客体,只是孤立地看作为媒介的研究方法,是行不通的。

    第四讲,作者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传注学、辑佚学和辨伪学六个方面,介绍了古典文献学的构成。古典文献学对于音乐研究的价值,在于它为音乐文献的整理工作提供了许多可资遵循的原则和典范作品;为音乐研究者提供了一大批可资利用的考据学成果;为音乐研究者指示了治学的方法和收集资料的途径。

    第五讲则通过“借助资料索引搜集有关研究成果”“借助辞书了解某一项事物的语言学记录”“借助类书建立知识线索,确定主题词”“借助目录学著作阅读古籍”这四个步骤分别介绍了利用工具书搜集专题资料的要领。

    接下来的第六、七讲,王小盾老师分别介绍了越南、韩国和日本的汉文文献中的音乐史料。对越、韩、日三国音乐文献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并总结其特点。

    在附录中,作者分门别类地列出了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的解题,并概述了音乐典籍在大型丛书中的分布,还列举出了各种类书中的音乐资料。最后还整理出了日本、韩国古代音乐文献目录。

    通过全书的阅读,可以发现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光讲理论,着重方法和经验的传授。这本书是基于王小盾老师在各音乐学院的一系列讲座和授课内容的,是长期教学经验的总和。例如“做减法”,作者讲述了他自己的一个经历,在农场种梨树,无非四件事:春天疏果,夏天施肥,秋天喷药除虫,冬天剪枝。在这四件事中,除了施肥,其他都是做减法,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建立透风透光的树形,使其结下的果实饱满甜美。做学问和种果树一样,学术主要是靠默默无闻、潜心研究的人推动的。在笔者的学习经历中,对这一点颇有感触,如果没有老师严格的学术指引,自己也会是一棵“野果树”。

    二、注重方法论上的思辨性。例如第一条学术经验“从事实出发,而非从原则出发”,作者谈到现在学术界学科林立,但“学科”不等于“科学”,若要对这两者加以判断,那么就要看这个学科的理论是不是能够解释经验事实。

    三、写作方式深入浅出,形式简练。文中“从日本音乐文献看唐传古乐谱研究”这一小节。作者总结认为:音乐史研究是历史学的一部分,研究者要懂历史学。这恰与笔者平日学习研究实践的心得耦合,这些恰如其分的总结对初学者十分有启发性。纵观学术界的现状,那种“笼统”的研究十分多,例如对音乐中“Trance”现象的研究,确实存在局内人对局外人的主观性引导,无法深入探究其真实性,也因此缺乏研究的科学性。

    四、对越、韩、日三国音乐文献的整理对域外音乐文献的发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学研究这三国音乐提供了指引与便利,附录中的各国古籍目录是不可多得的好资料!

    当然,书中也有值得商榷的说法,如“建议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发展一种特殊的校勘学,即田野资料的校勘学”。校勘是要有底本作为支撑的,然而田野资料中很难找到可以作为底本的内容,这是不同研究领域资料特殊性导致的,但这也说明我们不能轻易照搬概念、贴“标签”。文献学的训练是在实操中完成的,而不是仅仅看看深入、细致的介绍内容就能掌握文献学研究方法的。

    总之,瑕不掩瑜,该书可以说是音乐文献学领域的一本非常具实用价值的入门性读物,虽为入门读物,但该书对音乐学子在研究方法论上的启发却远超“初阶”这一定位,实为一本好书!

    参考文献:

    [1]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