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宫崎骏动画个性追求与民族文化的统一
范文

    姚栋梁

    【摘 要】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享誉盛名。作品因较高的画面质量、丰富的题材和带有明显东方韵味的表达方式,吸引大众的眼球。宫崎骏的电影已然形成了一个专属电影品牌,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而他的个性化中蕴含着对民族文化不变的继承和表达。本文以社会学理论基础,从历史角度出发,运用本体批评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宫崎骏电影浓厚的人文思潮和民族特色,以东方民族文化为主线,阐述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094-01

    运用民族文化为武器将作品国际化,是宫崎骏动画标志性的成就。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在创作风格上是鲜明的,但他的风格不管有多少个性化色彩,都是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他在众多作品中所理解和表现的文化符号具有典型性特征,本文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宫崎骏动画风格中继承民族文化几个典型的文化符号。

    一、神道教文化与自然崇拜的交融

    (一)在作品中偏爱表现自然。纵观宫崎骏动画,无论是早期侧重表现自然环境的《风之谷》《天空之城》,还是后来表现成长的《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都用大篇幅的绿色来表现自然环境。草地、森林、群山等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绿色区别开来,给人视觉上的统一,同时又富有东方绘画的层次感。将绿色用到极致,展现给观众的是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秘,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威严和生命力。

    (二)源于“神道教”的自然崇拜。神道教是日本传统的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又叫精灵崇拜。他的影片有一个共同点,树木山川不会讲话,但它们有属于自己的精灵和守护者。宫崎骏在一次采访中说,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并不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而是近乎一种宗教信仰中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相信“万物皆有灵”。

    二、民族忧患意识与战争题材的统一

    (一)在作品表现“战争与和平”。宫崎骏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年代,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艱苦,众多战争遗留问题摆在社会面前。宫崎骏作品中带有明显的反战思想,通过大量危机题材的刻画,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地理位置原因带来的传统民族忧患意识。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时刻面临火山、地震、海啸的威胁,由于国土面积较小且资源有限,所以特别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这也是他在作品中崇拜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因之一。宫崎骏出生在二战后期,成长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下,他在4岁的时候体验了和父亲一起跑进防空洞躲避飞机的轰炸,所以对战争的忧患根植于内心深处。所以连黑泽明在一开始看到影片《萤火虫之墓》时,都以为是宫崎骏导演的,还特别给他写了一封鼓励信,这个误会也说明宫崎骏的忧患意识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

    三、科技与人文并存在“飞翔”中的表达

    (一)不变的象征符号“飞翔”。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与大篇幅的绿色同样引人注目的就是“飞翔”的视觉符号,他几乎将“飞翔”融入到了每一部电影中。宫崎骏偏好在影片中表现飞翔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家族经营飞机军工企业的背景,飞机是他描绘飞翔的原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演变。总的来看,动画中的飞行符号无外乎表现相对固定的几个方面,即科技、未知和梦想。在视觉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发挥绝对的叙事作用。

    (二)科技与人文并存的民族思想。《起风了》所表现的飞翔即代表梦想也是杀人的工具,这一点源自于日本民族文化中“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的两重性。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力量是日本军机发展的营养液,那二战期间社会普遍存在的对飞行的期待和恐惧则是其发展的催化剂。宫崎骏结合自身的成长经验和全社会对于“飞”的认识与理解,在动画中巧妙运用“飞翔”的符号,象征梦想、未来科技、灾难与希望。

    综上所述,从作者论角度分析宫崎骏所有影片,“飞翔”的符号、对成长的探讨以及对自然的崇拜是永恒的话题。相较传统的动画,宫崎骏动画的题材更加丰富,视角更加宽广,结合了民族文化特色下的无边际幻想和人文精神,丰富的想象力构造的异想世界维持了俗世生活中的现代人的观影兴奋,同时以厚重的人文主题和充满象征意味的符号刺激观众思考,使得观影经验获得提升。

    他一方面以童真童趣打动诸多少儿和童心未泯的观众的心;另一方面又以开阔的艺术理念吸纳了对精神极度渴望的观众观看。宫崎骏将个性追求与民族文化统一在一起,值得我国动画创作者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聂芳.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王赫.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宫崎骏动画电影“共生”意蕴解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杜莹杰,李婷.全媒体时代下影视流行文化之发展演变[J].学术研究,2014(6).

    [5]南豪峰.大数据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江汉大学学报,2015(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