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当代美国现实主义戏剧在中国的跨文化排演
范文

    闫冬 马丁

    【摘 要】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现实主义的内涵具有繁复性,概念也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现实主义的组成有着多种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传统、国情也密切相关。在今天,研究中美文化交流与碰撞,研究中美戏剧的发展交融,显得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戏剧,跨文化,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008-04

    一、前言——研究的意义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经历了70年的发展变化,新中国已经成为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东方大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主要代表美国,与中国形成了合作与对抗并存的格局,两国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今天,研究中美文化交流与碰撞,研究中美戏剧的发展交融,显得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二、现实主义戏剧对中美戏剧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同样受到易卜生影响

    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其突出贡献是在欧洲现实主义戏剧走向衰落,自然主义和颓废派文学十分泛滥的时代,高举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并创造了以设疑性构思。论辩性对白和追溯性手法为基本艺术特征的“社会问题剧”体裁。其创作实践和社会影响,也足可与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大师媲美。

    而在1907年易卜生的戏剧被翻译到中国以后,就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现实主义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易卜生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五四”时期。可以说中国现代戏剧的发轫,就是在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下起步的,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初潮也是在易卜生戏剧的影响下促成的。”①易卜生戏剧中的主题思想、题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结构安排、创作方法,都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中的主人公,大部分是以新时期的女性为衬托来抨击社会,对当时中国新时期女性解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人物形象有着重要影响。易卜生戏剧中的一些情节设置,对于中国现实主义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思想启迪,使得当时的中国有了新的解放思想。

    而在美国,易卜生戏剧也对美国的现实主义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美国的戏剧之父——奥尼尔,在早期创作中也是受到了易卜生的影响。易卜生戏剧中表现的主题和奥尼尔个人生活有着契合点,年轻时期的奥尼尔几乎把易卜生的戏剧都看过,对易卜生的戏剧有着强烈的熱爱,对于《海达·高步乐》更是情有独钟,连续看了十场。再如当代美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之一的田纳西·威廉斯,“田纳西·威廉斯的经典剧作不仅受到了契科夫与斯特林堡的影响,也受到了易卜生的影响。……也隐含了阿拉·纳茨莫娃主演的《群鬼》、易卜生与威廉斯相似的青年时代经历,以及对《玩偶之家》的逆用,三者耦合的结晶……事实表明,研究易卜生对威廉斯的影响,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威廉斯戏剧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深刻性。”②

    (二)同样受到契诃夫的影响

    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19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契诃夫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在中国,“五四”以后契诃夫的戏剧被大量地翻译到中国,而契诃夫的戏剧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深化,“在中国现实主义戏剧艺术的探索过程中,契诃夫起了重要作用。他以他独特的生活化戏剧、心理戏剧影响了中国剧坛,使中国现实主义戏剧走向深化。”③“契诃夫对中国话剧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从其合法身上获得教益的中国戏剧家位数众多,典型者要数曹禺、夏衍、老舍、吴祖光;契诃夫的戏剧从各方面影响着他们的创作,但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挖掘、形象的刻画与风格的影响。”④契诃夫戏剧传入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人民遭受民族危难的时候,正好与契科夫戏剧中真实的描写有着共鸣。所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而对中国戏剧家们来说有值得重视和借鉴的地方。契诃夫戏剧对于《上海屋檐下》《北京人》《风雪夜归人》《茶馆》《雷雨》等剧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同样在美国,很多剧作家也受到了契诃夫戏剧的影响。例如当代美国戏剧界里最有代表性的南方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他是一位卓尔不群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的现实主义剧作就深受契诃夫的影响。田纳西说,“人们常说,劳伦斯对我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最大。是的,劳伦斯在我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让我喜爱的人物,但是契诃夫的影响更大。”⑤威廉斯从契诃夫戏剧中吸取了营养,同样也吸收了他的风格。

    (三)现实主义在当代美国的发展

    在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新实验戏剧浪潮兴起,各种新的戏剧形式出现,使得现实主义受到了排挤和冷落,到了70年代后半期以后,这种新的戏剧开始走下坡路,而一直坚持写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阿瑟·密勒,代表着当代美国戏剧的主流。先后有意大利裔剧作家艾伯特·英诺雷托、纽约喜剧作家迈克尔·韦勒、当代美国主要剧作家戴维·马麦特等都对美国新现实主义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自近代话剧在中国发展以来,就受到了现实主义的影响,直到今日中国新时期的戏剧发展,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流。而在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受到了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影响,受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国家的现实主义又有着不同的一面。

    前边笔者阐述了中国早期现实主义受到了易卜生、契诃夫的影响,曹禺、老舍等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受到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那时候中国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从三十年代初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戏剧走上了宣传抗日救亡的轨道,在抗战中,一切艺术为了神圣的民族抗战服务,戏剧也走向街头、乡下和部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戏剧的现实功利作用,成了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人称颂一时的宣传戏剧。”⑥,那时的戏剧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后来新中国成立,现实主义仍旧是戏剧发展的主流,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新的戏剧探索时期,各种新的探索剧出现,为现实主义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一些以现实题材为主的戏剧,如《小井胡同》以普通人的世俗生活来表现,加入作者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戏剧的表现,带给了现实主义戏剧新的生机。这样,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丰富多彩,也仍然是中国戏剧的主流。

    (五)现实主义是两国戏剧的重要组成

    综上,现实主义戏剧在中美两国的戏剧当中都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中美两国戏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强调文艺作品回归现实主义的今天,重新思考美國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在中国的跨文化排演,就有了更具体的指导意义,能够很好地帮助今天的戏剧,甚至文艺创作者振兴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三、《榆树下的欲望》的中国排演

    (一)尤金·奥尼尔排演最多的剧目

    尤金·奥尼尔,奥尼尔经历了美国现代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作品中所描写的客观环境也都是人们在社会的牢笼里挣扎喘气,他试图以物质繁荣与精神荒原的对比,催醒人们反思。

    奥尼尔一生坚持不懈地革新戏剧艺术。他把戏剧从19世纪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现实生活中扎根、成长。他首次把现实主义乃至自然主义的传统手法运用于美国戏剧的创作中,他的艺术风格以多种多样和精深圆熟而著称。奥尼尔不仅对美国的戏剧有贡献,更是对世界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榆树下的欲望》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中期的代表作,也是奥尼尔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之一。“《榆树下的欲望》脱胎于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希波吕托斯》描写雅典国王忒修斯的后妻淮德拉爱上了丈夫前妻的儿子、希波吕托斯,遭到拒绝后,羞怕痛愤,反诬后者诱奸她,致使忒修斯逼死儿子,淮德拉也在绝望中自杀。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将这个题材移植到新英格兰凯勃特农庄。在剧中,老地主维特的妻子和他儿子在爱情、性欲、占有欲之间苦苦挣扎浮沉,终于一同走向毁灭。爱碧杀死自己的孩子,就是借鉴古希腊神话中美狄亚杀死亲生儿子的题材。”⑦

    在中国多次排演过这部美国经典戏剧作品,比较知名的版本有著名演员史可领衔的版本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小剧场版。同时,在各大高校、艺术院校中,这部剧都是必须排演的剧目与片段。

    为什么这部剧这么受欢迎呢?而尤金·奥尼尔的其他剧目则鲜有剧团问津,我觉得还是要回归到美国戏剧在中国跨文化的问题。这部剧讲述了财产的争夺、肉体的纠缠,奥尼尔笔下的人物欲望鲜活又蓬勃。以为自己目标明确,却在逐利的路上走进情欲的漩涡。该剧以十九世纪新英格兰的田庄为背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一对父子与一个女人之间发生的强烈冲突。老父亲凯勃特严酷无情,他认为儿子伊本是世间的弱者,而伊本也同样对凯勃特充满了仇恨。年轻的爱碧为了财产嫁给了凯勃特,而她却和伊本发生了爱情,而且生了孩子。后来,当伊本怀疑爱碧和他所生的儿子,只是她为了得到田庄继承权的时候,爱碧为了证明自己的爱出于真心,毅然杀死了婴儿。随后,伊本在报警之后,决定和爱碧共赴刑场。本剧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剧作家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探讨,以及对人类所共有的关于物欲、情欲的人性悲剧的诠释。从故事情节上看,这部剧里探讨的父子、爱情、金钱等多个问题,正是能够和中国当今现实社会的一些情况吻合,所以这出戏在今天的中国上演,中国观众能够理解,能够产生共鸣,能够从发生在大洋彼岸的一段戏剧故事里,看到身边很多真的人与事的影子,能够为剧中的思想所震撼,能够因剧中人的命运而反思。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力量,也正是这部剧能够成功跨越文化落地中国的原因。

    (三)北京人艺版本的调整

    北京人艺作为秉承现实主义风格的顶级剧院,也曾经排演过《榆树下的欲望》,颇具创意的是,将原本大剧场的剧本浓缩在一个非常小型的剧场里演出,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京人艺的版本首先对剧本进行了大量的删改,压缩了演出时长,将整个演出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这一点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观剧习惯。同时,通过对剧本的删改,将故事的矛盾更集中在爱情这个点上,削弱了中国观众不熟悉的美国农场生活,这样很好地让中国观众,尤其是以年轻人为主的小剧场观众找到一个观看这部剧熟悉的切入点。

    同时,装入小剧场后,在演员的表演上没有刻意地控制表演的张力,而是将大剧场演出应有的力量和小剧场表演应有的细腻做了融合,是一台看起来能量非常满,气场非常足的小剧场表演,带给观众以全新的观剧体验。我想,这应该是尤金·奥尼尔都不曾想到的吧。

    四、阿瑟·密勒与中国

    (一)阿瑟·密勒

    阿瑟·密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的社会问题剧作家,以易卜生为榜样,主张戏剧反映重大社会问题。他是当代美国现实主义戏剧中最举足轻重的剧作家,制导着当代美国戏剧的发展方向。⑧

    阿瑟·密勒又是美国当代举足轻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呼吁悲剧要写普通人,要让小人物即下层阶级人物登上悲剧历史舞台,这样的戏剧观和当时中国的国情需求有着相同的观点,中国刚刚经历了民族危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大众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预示着阿瑟·密勒的作品一定会在中国得到关注。

    (二)轰动一时的《推销员之死》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密勒的重要作品,该剧在1949年的托尼奖颁奖典礼上一举夺得最佳话剧、最佳话剧男配角、最佳作者、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推销员之死》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讲述了“年逾花甲的推销员威利·洛曼,拎着两只沉重的、装样品的箱子回到家。他极度疲倦,仿佛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只有老伴儿琳达了解他、体贴他,尽一切努力来维护他的尊严,希望能给他一些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无济于事……壮年时代的威利,一副精明强干的神气,两个儿子比夫和哈皮,是他的骄傲。尽管比夫的学习成绩不及格,也没有引起做父亲的重视。因为,他确认比夫将来完全可以当一名体育明星,然而,事与愿违,大儿子比夫多次离家出走,宁愿去当农业工人,也不愿留在充满竞争与欺诈的大城市里。在沉重的压力下,威利的精神恍惚不定。为了拯救威利,琳达呼吁孩子们要怜爱父亲,甚至把威利要自杀的企图告诉了他们。这时,小儿子哈皮想出一个办法,让比夫向朋友借钱,由洛曼兄弟自家独立经营,以期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个令人振奋的设想,使全家人抱着新的希望进入了梦乡……为了预祝未来理想的实现,父子们约定在餐馆中聚会。而就在他们见面时,双方带来的都是不幸的消息:比夫没有借到钱,威利也被公司开除了。这使得父子间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然而,他们谁也没搞清楚,生活不下去的社会原因。最终,威利还是自杀了,为了死后赔偿的保险款能补偿给家人。”⑨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与中国的渊源。1983年,阿瑟·密勒应邀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亲自执导、排演这部剧。经过他与全体剧组人员的精诚合作,这部剧在当年呈现场场爆满的盛况。阿瑟·密勒与我国戏剧大师英若诚的合作,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两位藝术大师从确定剧本、前期准备、排练到舞台演出,一路携手走来,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部经典巨作,也使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产生了一次火花式的碰撞。“《推》剧在北京成功上演,不仅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而且对中美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⑩“《推销员之死》在北京上演之后,密勒不仅出版了著作《‘推销员在北京》,宣传这次演出的盛况,而且一有机会就会讲北京演出的成功。”?

    从当时的资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的合作在中国是轰动一时的,并且《推销员之死》也成了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后来在2012年又被复排演出。

    (三)国家话剧院《萨勒姆女巫》

    《萨勒姆女巫》创作于1995年,取材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乡镇的“逐巫案”。讲述了一群姑娘因受不了禁欲主义偷偷在树林里狂舞,被人发现而受到惊吓,萨勒姆乡镇的人误以为巫术作怪,展开了逐巫行动。这场轰轰烈烈的逐巫行动逐渐发展成全民的报复狂欢,人性、神权、政权陷入一片混乱与荒诞之中,失去了正常的运行机制,最终一群无辜善良的人为守护良心与正义不幸牺牲。

    国家话剧院曾经排演过阿瑟·米勒的《萨勒姆女巫》,从整个排演结果上看,还是基本遵循原著的,整体是以现实主义手法非常规矩地排演这出戏的,可以说是规规矩矩很好地完成了对剧本呈现,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大家对这样的内容有非常高的接受度。

    一方面这样的装神弄鬼蛊惑人心的背景故事,同样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例子。另一方面人性与人心在这个故事中的拷问,是中美两国观众都同样能够产生共鸣和思辨的。

    (四)中美戏剧文化交流的桥梁

    “密勒先生一直关注中美戏剧交流,关心中国戏剧的发展情况。1980年春天,曹禺先生应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邀请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做‘现代中国戏剧报告时,就是由阿瑟·密勒做主持人。”?

    “《推销员之死》在中国的上演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其影响是深远的,这里毋庸赘述。密勒先生也热切希望了解中国,正反映了国外戏剧界的新动向,即他们也希望从中国戏剧中得到借鉴。因而双向的戏剧交流是绝对必要的,也必定使当代剧坛上绽出新的花朵”?

    可以看出在中美文化交流上,密勒先生是极为重要的人物,密勒先生本人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并多次与中国合作,极力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为中美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五、从《哗变》的排演看中美戏剧人的跨文化交流

    (一)跨国戏剧人的成功合作

    198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邀请了美国著名导演、演员查尔顿·赫斯顿排演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的经典作品《哗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美艺术家的成功合作。参与这个项目的中国艺术家包括朱旭、英若诚等老艺术家,也有今天已经成为著名戏剧导演的任鸣,整个排演过程中国艺术家非常近距离地接触和学习了美国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同时也让美国艺术家了解了中国。

    任鸣导演在《导演的思想》一书里记录了这段合作的些许过程,可见一斑。书中写到了《哗变》的导演构思,其中写了这是任鸣到北京人艺后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是向外国导演学习的一个好机会。在赫斯顿到北京人艺排演之前,他作为副导演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功课,在赫斯顿来了以后便很快进入了状态。对于中美跨国合作,也给了任鸣很多知识。任鸣导演这样写道:“这段经历对我日后从事导演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带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对表演的理解,因为他为每个演员做示范,都非常准确。还有就是对于台词重要性的认识。在学习导戏阶段,我从赫斯顿身上看到了什么是表演艺术,如何塑造人物,如何重视台词,这对我的一生都很重要。话剧姓话,戏剧艺术是表演艺术,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为表演来服务的,应该花费精力去重视舞台台词,这些因素融入了我日后导演的每一部作品之中。”?

    (二)经久不衰的剧目——两代艺术家、两代中国观众

    《哗变》在北京人艺属于经典保留剧目,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中美戏剧人及优秀的艺术家的合作成就了艺术的经典,另外也是观众对这个剧目的喜爱成就了演出的经典。从第一代由霍林顿导演、朱旭主演到第二代任鸣导演,冯远征主演,都完美地呈现了这部美国经典。观众从50、60后也发展到了90、00后,但是剧中讲述的故事依旧能够感染剧场的观众,我们完全能够理解大洋彼岸的一场庭审,也能够在最后分辨是非黑白,能够为主人公的无奈所共鸣。

    六、美国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在中国的跨文化排演的成功

    综上,能够看出,美国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在中国的跨文化排演是成功的,成功之经验我总结为:

    其一,中美两国在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上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其二,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内容,往往带有批判色彩、人性色彩,能够对具体的生活有所表达和升华,更容易被观众所解读。

    其三,两国的艺术家在合作层面毫无保留,尽心尽力,通力合作,是能够成就每一处戏的关键。

    其四,这种跨文化的落地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是讲述人类共性情感,例如爱情、亲情等切入点的故事,才能够很好地完成跨文化落地。

    七、尾声——从戏剧的交流走向多元化的合作

    今天的中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交流和融合已经从戏剧走向多元化,不仅有中国音乐剧与百老汇的合作、有中国的话剧《北京人》《天下第一楼》《知己》等赴美演出,影视、音乐等都呈现出非常频繁的合作交流,这里离不开历史的经验,本文整理的美国现实主义戏剧在中国的跨文化排演经验,能够很好地指导今天的多元化交流与合作。

    注释:

    ①黄爱华.论易卜生、契诃夫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51-56.

    ②伊恩·麦克亚当,晏微微,王阅.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易卜生之影[J].艺苑,2016(03):65-66.

    ③黄爱华.论易卜生、契诃夫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51-56.

    ④胡星亮.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影响[J].戏剧艺术,1993(01):66-73.

    ⑤[美]TennesseeWilliams,Memoirs [M], Gar den Ci t y: N. Y. Doubl eday, 1975,p 41.

    ⑥吴戈著.当代戏剧诸象,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第2页.

    ⑦藏旭.论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0(01):232-233.

    ⑧郭继德著.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25页.

    ⑨徐畔著.美国文学概观[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第394页.

    ⑩钱兆明,欧荣.《推销员之死》在北京:米勒和英若诚的天作之合[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01):88-93.

    ?郭继德著.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45页.

    ?郭继德著.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46页.

    ?郭继德著.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46页.

    ?任鸣著.导演的思想,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第84页.

    参考文献:

    [1]王迪. 尤金·奥尼尔晚期现实主义戏剧的现代主义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闫 冬,云南艺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