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广西仫佬族剪纸艺术题材演变及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
范文

    李旭?尹佳琪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广西传统仫佬族剪纸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正在逐渐淡化,题材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自然崇拜、节日民俗活动、神话传说等内容演变为蕴含奋发向上的精神,传递仫佬族人生观、道德观的现实题材。在数字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如何适应题材演变对仫佬族剪纸进行数字化展示,使之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仫佬族剪纸为例,探索数字化展示设计路径,为广西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剪纸;仫佬族;题材;数字化:展示

    仫佬族作为广西的世居民族,明、清后相继以“穆佬”“姆佬”等名称载入史册,1956年经国家批准确认为仫佬族,属于百越族。全国仫佬族人口约18.5万人,其中85%以上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勤劳的仫佬族人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极具地域特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仫佬族剪纸,正是其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其题材内容的演变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同时也为仫佬族剪纸的数字化应用研究及展示提供了参考。

    1 仫佬族剪纸的传统艺术题材

    剪纸又名“窗花”,是一种将纸张以剪、刻等方式制作成具有镂空效果的造型艺术。[2]我国各地方的剪纸在手法和工艺上不尽相同,剪纸的题材也因族属、信仰、民俗文化及用途的不同随时代的变迁而演变。传统仫佬族剪纸用途包括五大类,即刺绣底样、张贴、摆衬、法事及印染。题材及内容与当地的自然崇拜、节日民俗活动、神话传说等紧密相关,体现了仫佬族传统剪纸古朴纯真、积极向善的特点。

    仫佬族剪纸的传统题材中以动植物纹样体现对自然界的崇拜的内容居多,这主要源于仫佬族人对自然的崇尚和热爱,他们借此表达期盼。他们对于田间地头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并且常常将其与高尚的人格情操、幸福美满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村里有很多挂有红布条的古树,被仫佬族人敬为神树,他们通过剪纸方式对动植物进行抽象纹样的图案表达。这种崇拜自然的古朴题材也突出体现在其特有的背带图案剪纸中,剪纸人凭借记忆和想象将图案用硬纸板剪好后,糊到绣片上,然后用各色丝线把图案纸板绣到背带上,成品剪纸绣富有立体感,这也是仫佬族背带剪纸图案的特别之处。在仫佬族传统习俗里,背带是外婆给外孙准备的贺喜礼,多以自然界动植物的纹样体现仫佬族人对孩子的深情期盼,同时希望孩子得到自然之神的保佑。“太阳”“凤凰”“石榴”“蝴蝶”“混沌花”等纹样被较多地应用于背带的剪纸底样中,四周用湖蓝、大红、深蓝三色的布包围中心图案,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正方形图案。图案中光芒四射的太阳以及皎洁的月亮象征着日月同辉,双凤朝阳由两只凤凰分位左右喻义有锦绣前程,中心图案的混沌花中蕴含着一个生命的世界。民间剪纸艺人巧妙运用自然界动植物的纹样素材,表达着深情的期盼,希望孩子在自然之神的保佑下茁壮成长,也预示着一个万物众生的世界,并以此构建起仫佬族人对下一代寄予深情期盼的主题。

    剪纸的传统题材还常常出现在仫佬族的传统节日及民风民俗中。在仫佬族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依饭节最具民族特色,剪纸的运用也极为广泛。人们在节日时将红、黄、绿、蓝等各色剪纸粘贴在门楣上,还在依饭节仪式中使用“纸人”“旗帜”“花”等形式内容的剪纸,表达趋吉辟邪的题材内容也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依饭节中祭神仪式的剪纸题材已逐渐简化,而感恩、庆丰收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内容成为主流。仫佬族人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在农村,妇女们使用白纸、红纸剪成模型,用来纳鞋、刺绣、雕刻花窗等,剪成“福”“喜”等吉祥字和麒麟、门神等吉祥物装点家居。

    蕴含感恩的神话传说题材也较多地出现在仫佬族剪纸中,这主要源于仫佬族人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例如白马娘娘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仫佬族的祖先被人陷害,面临生命危险,被一位骑白马的姑娘所救,后人为了感恩白马姑娘,将其敬为神仙来祭祀。再如仫佬族凤凰的传说,作为仫佬族图腾之一的凤凰,是仫佬族人心目中最大的神灵和吉祥物,保护着仫佬山乡。类似这样的感恩的神话传说题材还有许多,人们根据这些神话传说创作了蕴含感恩题材的剪纸作品,如剪纸《白马娘娘》《凤图腾》等,利用这些神话传说题材表达感恩与崇拜之情,其在现在的仫佬族剪纸题材中仍有出现。

    2 仫佬族剪纸题材之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仫佬族剪纸所依托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民俗也随之改变,民俗事项正在变化中淡化,原来手工制作的背带已被现代化的工业化生产的婴童用品取代。各种传统民俗节日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在传统节日中使用的剪纸题材也随着这些民俗事项的淡化而发生了改变。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仫佬族剪纸在创作题材中更突出了蕴含奋发向上精神,传递仫佬族人生观、道德观的内容,这些题材的剪纸作品已成为当今仫佬族剪纸的主流,不断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情感表达的一个载体。比如,仫佬族剪纸传承人罗华清的作品中蕴含奋发向上的题材较为突出,如剪纸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饭节庆》《仫佬族医药》等,用剪纸的艺术题材歌颂生活,弘扬感恩品质、讲述道德伦理,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重温传统节日的内涵。传承人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向孩子们讲述其中蕴含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现在的仫佬族民间剪纸已经成为传承感恩文化的活教材,题材中蕴含新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着仫佬族对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美德的感染传承下,仫佬人的道德品质不断升华。笔者在罗城调研期间,深刻感受到剪纸艺术已经扎根于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并以宣传教育、装点生活等用途为主。每逢寒暑假,罗城都会举办青少年剪纸培训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剪出了各种特色纹样,并根据想象拼成富有民族特色的花卉和树木图案,这不但训练了他们灵活的双手,更启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从而使其创作出积极向上、寓意美好的剪纸作品。

    3 数字化技术对剪纸类非遗传承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自身所具备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交互性强等特点,正逐渐被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剪纸类非遗项目传承人作为技艺承载主体,其特有的技艺与作品质量密切相关,这是由传统美术类剪纸技艺中传承人的特性决定的,然而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离世,剪纸艺术逐渐颓废和退化,进而出现严重的技艺人才断层现象。仫佬族剪纸传承中存在类似的问题,主要因为传统仫佬族剪纸运用及传承于传统生产生活中,而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其应用场景及影响范围不断变小,同时艺随人亡的现象也在不断侵蚀剪纸技艺的传承基础。随着数字化手段引入非遗传承环节,在数字化语境下,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端APP应用实现非遗的传播及技艺的有效传承,并且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传统口传身授方式难以比拟的。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展示不同特色的剪纸作品,还可以全方位展示剪纸的手法、工具、原料、传承人相关信息。同时,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兴趣特点,将数字媒体技术与非遗项目相结合,引入互动性、趣味性较强的数字化交互手段,从而引发青少年的兴趣及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青少年对传统优秀非物质文化认知的缺失,这也是传统的传播手段难以做到的。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这对于非遺项目的发展将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4 仫佬族剪纸艺术移动端数字化展示方案

    借助数字移动端的高效传播及虚拟多维立体的再现特点,同时结合手机移动端APP较强的互动性,能够在人机交互中全面展示仫佬族剪纸的技艺和题材内容,使之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从而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关注。结合当前以传递仫佬族人生观、道德观为主流,蕴含奋发向上精神的剪纸题材,在现代数字化环境下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展示,使之适应当前题材,更好地融入人们生活。以下是仫佬族剪纸进行数字化展示的尝试。

    由于现阶段仫佬族剪纸主要用于展示、传播、装饰等方面,基本为静态方式,因此数字移动端的设计要以展示其题材并兼顾趣味性、互动性,以激发更多人的兴趣为目的,便于使用者传播、宣传及趣味互动。整个仫佬族剪纸数字化展示设计包括八大模块,即仫佬族剪纸的历史、剪纸的基本技法、剪纸工具、传统用途、传统纹样、作品赏析、作品装裱、虚拟场景布置。展示方案在作品赏析模块下设故事链接模块,通过此模块展示剪纸题材所蕴含的故事题材内容,便于操作者了解剪纸题材的由来。在作品装裱模块下设若干模块,分别为古朴、现代、经典等不同的剪纸装裱效果,给剪纸作品变换不同的装饰风格,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设计独特的风格,自由选择背景颜色,选择装饰框的风格进行后期创作制作,并输出精美剪纸图片。在虚拟场景布置模块中,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如婚庆、节日、时装秀等,由操作者点击进行场景布置,在虚拟的空间中展现一次活动的设计,发挥操作者的想象思维,引人入胜。这种数字化的展示设计适合教学使用,能使APP用户快速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互动中找到乐趣。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把线上设计的剪纸作品经过线下的装裱制作,实现装点家居的效果,从而拓展剪纸作品的应用场景。通过以上仫佬族剪纸艺术移动端数字化展示方案设计,可尝试探索传统非遗的数字化展示设计路径。

    5 结语

    具有民俗风情特征的仫佬族剪纸,是研究仫佬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其剪纸作品充分展现了仫佬族人的精神内涵,是仫佬族特有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体现,因此,对其的传承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也需要适应现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将当前题材演变与数字化相结合,探索其发展传承路径。希望本文能为广西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及展示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龙殿宝.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19-20.

    [2] 邰高娣.剪纸[M].重庆出版社,2017:3-4.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仫佬族百年实录[M].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4] 程宗寧.仫佬族依饭节保护与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5] 黎炼,黎学锐.生命之花的传承——论仫佬族花婆神话的生命意识与教化功能[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01):90-92.

    [6] 覃芳萍.仫佬山乡的智慧与情致[D].上海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李旭(1977—),男,广西桂林人,副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从事数字媒体设计、数字创意产品研究。

    尹佳琪(199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