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攀西彝族民间美术图案元素在康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摘 要:攀西彝族民间美术图案元素是攀西地区民族文化的体现,是地域文化的传承。结合攀西地区康养旅游业的发展,将彝族民间美术元素运用于康养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是将传统文化和当代产品设计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可以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作贡献。 关键词:彝族民间美术;图案;康养;旅游产品 彝族历史文化悠久,中央民族大学孙新周教授在《原始艺术与彝族文化源流管窥》一文中说:“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她即承袭了西北古羌戎的文化,也吸收了东夷的文化,同时也融进了来自西方的文化,当然还有当地土著文化等诸多方面。”民族性和区域文化的融合,使彝族民间美术元素呈现出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执着的民族精神,审美的体验贯穿生活的各个层面。攀西彝族民间美术的精神品格,呈现的是一种健康樸实又纯真的劳动者本色,体现了民族文化和艺术手法的精彩和多样。这种来自民间的美术表达,既是服从于生活的需要,又是对生活的赞美。 攀西彝族的民间美术元素在彝族图案纹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包括生产生活图案纹样、人文图案纹样、自然图案纹样、动物图案纹样等,这些民间美术元素的图案纹样是彝族先辈在数千年的生活中积累和创作出来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是能让彝族人民产生审美共鸣的图案纹样。攀西彝族图案纹样是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它来自生活,服务生活,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彝族人民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民族民间活动,是培育彝族民间图案纹样的土壤。这些源于自然、扎根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图案纹样,与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审美品位等息息相关,是彝族民族工艺的造型灵魂,其民俗文化脉络融贯古今,见证了彝族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也是当代康养旅游产品设计中对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和体现。 彝族的民间美术元素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劳动是彝族人民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所有彝族民间艺术样式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彝族劳动人民是这些艺术形式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自然界的日月山川、花鸟虫鱼,都是彝族人民寄托情感、追求美感的载体,在彝族民间美术图案的体现上也是如此。彝族民间美术图案中元素较为有寓意和被大家喜爱的纹样有太阳纹、火镰纹、绳索纹等。太阳纹中的图案有十二角,表示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或者是一天中的十二时辰,多角表示太阳的光芒;火镰纹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和敬畏,火驱除了黑暗带来了光明。太阳纹和火镰纹都表现出彝族人民对光明的崇拜和喜爱,有特殊的民族感情,这些较为具有彝族民族民间美术特征而被广大人民熟悉、具有彝族民族特色、寓意美好的图案纹样,运用到现代康养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是攀西彝族传统文化和当代康养产品设计巧妙结合的构思。 四川的康养旅游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康养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中,攀西地区提出的阳光康养旅游,依托本地区充沛的阳光和暖和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在冬天,攀西地区的冬日气候吸引众多中老年游客前来过冬。在发展康养旅游业的同时,对康养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本地人民的重视,加强了对配套服务设施设计的创新型、健康型的康养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在康养产品设计中,强调追求其质感、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在彝族民间美术元素中都能找到共通之处,找到创作依据。在设计康养产品时,能从彝族民间美术元素中得到诸多启示,其成为攀西地区康养产品设计的重要设计元素来源。任何一种设计视觉图像的审美,必然有其文化背景积淀作为支撑,其形式美才能有文化内涵和生命力。某种意义上讲,攀西地区康养产品的设计只有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才能创作出符合民族审美的作品。 在攀西地区,随着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地域文化康养产品越来越重视,需求也逐渐增加。结合当代的文化地域特色和人们的市场需求,在银制康养旅游产品中运用彝族民间美术元素,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文化需求。彝族人民是最早制造银器的民族之一,银器被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彝族的银器纹样有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瓜果农作物,这些纹样是彝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观察天文地理、模仿自然形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结晶。可以将彝族的民间美术纹样元素,结合彝族的制作工艺,运用到康养旅游产品银器设计中。 攀西彝族的银器制作工艺尤为讲究,这是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彝族人制作银器讲究“天气、地气、材质、工艺”4个要素,运用錾花、锻造、镶嵌等工艺,经过反复的雕琢,才能制作出华美亮丽的银器。这些图案和制作工艺,在银器的制作上寄托了攀西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蕴含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将彝族银器的纹样、制作工艺和现代的生产制造结合起来,制作现代的康养旅游产品,简约实用又不失民族风韵,符合当代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愿望。 传统的彝族银饰在制作上多采用古老的手工制作方法,这种做法不像机械制作那般有统一的规格、光滑平整,有清晰的手工制作痕迹的彝族古法制银更具有传统文化气息,是民族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但是在科技工艺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使用彝族古法制作银器产量较少,和市场供求关系不相符。对彝族银制康养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应适当采用现代的机械制作模式,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要保留与传承彝族传统文化,可以将现代制作工艺与传统纹样相结合,设计与制作彝族银制康养旅游产品。实用和审美时常是相互依存的,共同完成服务生活的基本要求。在生产和制作的过程中,不同的使用目的、制作技巧会产生特定的艺术效果。在彝族银制康养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上,要结合现实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始终与百姓相伴相依,成为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使实用和审美、生活和艺术、工艺的制作革新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攀西彝族民间美术传承久远,图案纹样类型多样。从图案形式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纹饰精美、造型丰富多变、艺术性和原创性极强。彝族银器从制作工艺来看,手法多样,工艺精湛;从题材内容来看,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民族风俗呈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时代发展来看,攀西彝族民间美术元素和现代银器制作工艺相结合,符合市场需求,能制作出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康养旅游产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推进民族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孙新周.原始艺术与彝族文化源流管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3). [3] 李泽厚.华夏美学[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杨叶(1985—),女,四川成都人,美术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