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的运用 |
范文 | 邓嘉琦 摘要: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产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存在艺术价值,凝聚了大量传统文化精华。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陶瓷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逐渐减弱,而艺术性却不断提升,这对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的运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研究以“陶瓷材料”为切入点,尝试对材料之感、作品理念、感官体验等进行综合分析,阐明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运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陶瓷材料;现代装置;艺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J5;J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041-01 陶瓷拥有独特的质感,能够给人别具一格的视觉、触觉体验,但它不仅仅是一种完全依赖于材料的存在形态,而且是通过独特的“材料语言”,实现人们生活中作为媒介材料、装置艺术的纽带功能需求。客观上,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陶瓷”的认知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工艺品”、“艺术品”,因此陶瓷材料运用也附加于空间更大的文化艺术气息;且相对于木材、金属、塑料等材质,陶瓷材料一方面体现出独特的材料形态与特征,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独立的艺术作品,传递给公众超过载体本身的艺术价值,这对于现代装置艺术运用具有较大的价值。 一、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形式 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形式,简单地可以归纳为两种,其一为材料本身的语言属性,其二是材料凝聚为成品的艺术属性。 第一,材料语言形式。陶瓷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社会,并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而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并逐渐从生活实用价值向艺术欣赏价值转移。现代社会中,人类社会的材料科技不断发展,且在生产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不断呈现规模化特征,这导致陶瓷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一定制约;但同時,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在主观意识层面提升了审美意识,陶瓷材料语言的不可取代性,确保了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占得一席之地。将“陶瓷”视为一种材料语言具有“永久性”特征,无论是富丽堂皇的艺术品,还是小家碧玉的日用品,陶瓷融合与现实生活语境中所呈现的“语言风格”是无法取代的,例如,驰名中外的“青花瓷”、“唐三彩”等,将陶瓷材料与现代装置艺术中的其他材料类型“混搭”,或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面覆盖,能够实现艺术水平的升华。 第二,独立作品形式。人们最早利用陶瓷材料的方式,就是一独立的作品展现的,无论是人类早期社会的生活用具(锅、碗、盆等),还是进入艺术繁荣时期的各类工艺品,陶瓷材料凝聚之后所展现的意义,要远远超越其物质本身。例如,一尊青花瓶置于室内,顿时可产生古色古香的艺术效果,使人体会到自然转化之神奇,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器皿。 二、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应用可行性 所谓“装置艺术”,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框架下依据主体审美标准,对日常生活化的实物进行艺术性处理(筛选、改造、组合),基于此也可以将“装置艺术”简单地理解为对“场地、材料、情感”三方面的综合处理艺术。 显而易见,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符合了“材料”这一必要条件,它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并且对于“年轻”的装置艺术领域而言,陶瓷材料是一个新颖的元素,具有较大的价值发掘潜力,通过陶瓷材料与其他类型材料的搭配、组合、分解等措施,能够形成全新的视觉体验;此外,装置艺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它具有较明显的开放性,理论上可以认为一切在空间内能够被容纳的物质,接可以作为“材料”处理,进一步,材料包括了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后者依附于前者而存在,并在文化艺术层面实现超越性;如文学、音乐、戏剧等,这些在静止材料中是无法完整凸显的,但可以通过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传递,例如,一尊白玉瓶可以让人联想到“观音大士”,进而联想到中国“佛道儒”的文化价值观,又例如,一系列的陶瓷作品共同串联出中国山水画作,可以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归隐情结”。诸如此类,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的运用具有多种实现形式,有待进一步进行跨界探索。 三、陶瓷材料在现代装置艺术中的应用方案 就立体艺术角度而言,可选择的材料十分广泛,多数艺术家对于石料、木料、金属情有独钟,较为“先锋派”的艺术家会选择玻璃、纤维、塑料等,而陶瓷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产物,其表现力和艺术性是其他材料无法取代的。例如,艺术家艾未未的“陶瓷瓜子”现代装置艺术项目中,通过1亿颗与真实瓜子相同的陶瓷材料作品,为人们呈现出巨大的感官震撼力。 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现代装置艺术本身并没有“保守”、“先锋”的强烈定位意识,它基于一个稳定的时空之下,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完全自我发挥的契机。基于此,在陶瓷材料的应用方案上,要达到主体鲜明、整体和谐、寓意深刻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可以通过“回归方案”,将陶瓷材料作为传统中国文化展现的主角,如陶艺家郑伟的作品《蝴蝶衣》,对传统工艺艺术的发挥达到了极致,共计三万五千只蝴蝶,均是采用陶瓷材料手工捏制,烧制完成之后再次进行串掇加工,每一道工序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而作品整体上的符号意义更加鲜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冲击方案”,将陶瓷材料作为中国文化“对抗”多元文化社会的“利器”,大量现代气息的材料之下,突出陶瓷材料的展示主题,能够给人对比鲜明、别具一格的艺术体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