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意大利博物馆艺术品捐赠初探 |
范文 | 摘要:博物馆收藏是博物馆使命及发展、实践其使命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收藏工作是博物馆的天职与基本功能之一。本文通过对意大利博物馆捐赠来源及规则的梳理,从艺术品“公”和“共”的角度,阐述了意大利博物馆从“私藏”到“公共展览”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意大利博物馆;捐赠;来源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242-02 博物馆收藏是博物馆使命及发展、实践其使命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收藏工作是博物馆的天职与基本功能之一。收藏对于博物馆的意义,就像心脏对于人类的意义。博物馆不同于其他机构,要能体现学术上的积累,表现博物馆的学术传统与优势,必须要有丰厚的收藏品。一个展示精彩典藏的展览,不仅可以建立博物馆的专业形象,更是博物馆发展观光、获取收益的重要因素,能够吸引国内外的参观人及各类型的赞助捐款。“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与展览”是博物馆设置的出发点,亦点明了博物馆的存在不仅非得拥有丰富的典藏品,而且也得要求典藏品的品质。收藏品作为美术馆的重要资产,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博物馆的收藏不仅对博物馆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个艺术生态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 自近代初期博物馆产生以来就持续发展,其形式、内容和功能都不断延伸,分布区域也在不断扩大,但其文化和教育作用也在18世纪发生了“由私而公”的转变,也对社会有了越来越关键性的意义 由于原始艺术、古代艺术甚至中古艺术大多都和世俗生活紧密相连,博物馆内的典藏最初是没有脱离人群的。然而一旦发生了收藏行为便与原来存在的情境产生隔离,即使艺术品被保存下来,但如果收藏者只将其作为个人私有物,不向公众开放,艺术品等于是不存在的。 欧洲近代博物馆藏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众多私人收藏的捐赠。这些私人收藏在初期也经历了一个从比较私密到半公开、公开的过程。研究欧洲博物馆史的专家认为,到了17世纪初期,甚至早在16世纪,许多王公贵族的“博物馆”已开始有限度的开放了。以意大利为例: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始建于1560年,是按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旨意建造,而后1581年由当时继位的弗朗切斯科一世决定正式对外开放,使之成为欧洲最古老的博物馆;乌尔比诺马尔凯国家美术馆选址于费德里科·德·蒙特费尔特罗公爵为展示家族荣光及其文化、军事、政治并重而建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宏伟建筑;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是由意大利征收购博尔盖塞家族别墅及其大花园的所有权,并经过了10年的修复,于1997年对公众开放。由此可见,意大利的大多数博物馆的收藏品都来源于16,17世纪声名显赫的家族,甚至连他们经过精心设计建造的宫殿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 虽然意大利贵族们最初建造这些堪称为建筑杰作的教堂、宫殿、美术馆的意图并不是整个用于博物馆展览,但他们当时仍然将其作为展出珍贵物品的场所。人类创造的艺术品在展览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升华,对人们而言,这里的陈列品不仅是鉴赏的对象,也可以成为获取知识的对象;与此同时,随着艺术品展览的扩大,收藏品也不断增加。 例如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和乌菲兹画廊都曾是意大利贵族别墅和收藏品重地,其中的大多数藏品来自家族的遗产馈赠,后成为博物馆公开展览的艺术品,而几乎所有被纳入的作品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 也有许多意大利贵族建造的收藏宫殿是经过国家政府收购或特许后进行修缮建为博物馆的。例如马尔凯国家美术馆是在1869年拉斐尔学院成立后对乌尔比诺公爵府进行修复后建立的;美第奇家族的另一重要收藏场所佛罗伦萨皮蒂宫自1919年成为国家财产并修整现代艺术画廊;米兰斯福尔扎古堡由建筑师卢卡·贝特拉米修复完成,由此他们成为博物馆后获得捐赠的渠道也随之增加。佛罗伦萨皮蒂宫藏品来源除了家族遗产馈赠以外,自1828年画廊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社会各界的捐赠也是艺术品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马尔凯国家美术博物馆中大部分藏品都来自马尔凯大区。它们不仅代表着意大利艺术留下的足迹,更是马尔凯大区艺术发展的见证。自美术博物馆成立以来,在作品的收购政策下,馆藏不断丰富,馆区也不断扩大,重要的捐赠也随之而来:最早的捐赠可追溯到19世纪,捐赠者为特使马路其。1927年,意大利政府将拉斐尔的一幅画《慕塔》送到乌比诺,承认了马尔凯国家美术馆的重要性。作家保罗·沃尔波尼分三次捐赠了自己收藏的画作,其中有原始时期到17世纪之间的重要作品。 米兰斯福尔扎古堡在1864年由拉希托·瓜斯科尼发起了一阵捐赠风潮,市政机构收到了许多收藏家来自于废弃的或是因扩建而拆除的教会场所,1990年5月10日古堡正式对外开放后,无论是贵族、老百姓或是学者官员都投入到了“丰富馆藏品”的竞争中。 意大利博物馆有着如此叹为观止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不仅归功于16世纪起贵族家族对艺术品的重视,也与一定的捐赠规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馆为保证展品的收藏标准不仅仅是时间与形式,而且还与创作背景和环境相关,以突出博物馆独特的侧重点,大教堂博物馆坚持只严格收藏与大教堂相关的作品,因此藏品主体分类清晰明了,与作品相关的来源地及宗教用途近在咫尺,数步可及——这也有利于教堂的开放和管理。 著名收藏家西朴内·博尔盖塞于1633年制定《委托遗赠法》,其目的就是用于保护一大笔转移至博尔盖塞新别墅的艺术收藏;1833年王子为了保护别墅里的艺术品流失,提出新的《委托遗赠法》,声明文物不可转让,包括雕刻、绘画作品及装饰品,这种老式罗马教皇司法程序同时也被意大利法律认可。博尔盖塞博物馆自古以来的捐赠条例极大的保障了19世纪全部收藏的完整性,并于1902年丝毫未损地以低价卖给了意大利政府。 同样地,美第奇家族的最后直裔安娜·玛利亚·路易莎·德·美第奇在捐出美第奇家族的全部收藏時也与佛罗伦萨的新统治者洛特林根家族的弗兰兹三世缔结嫁族协议》明确规定收藏中的任何一件作品都不得搬动,不可带出都城和大公国,保证了捐赠出的艺术品的安全性。 在博物展览的兴办及展品的选取、分类、陈列手法的演绎变化中,在不同时期对物品收藏价值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牵涉的是艺术品的内涵发展的问题。由上文意大利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可知:意大利的博物馆是由捐赠的推动从“私藏”走向“公共展览”的。 关于物品收藏观念,可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弗罗伦萨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这里萌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并逐渐臻于成熟,佛罗伦萨浓郁的艺术氛围无疑是艺术品收藏最好的土壤,意大利贵族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群体,自然而然会有收藏艺术品的的爱好,留下大量凝结着人类艺术天赋的经典之作 物品能够从私藏走向公共展览离不开人的活动。[]通观全文,意大利政府利贵族对意大利博物馆的公共展览事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关于艺术品的公共展览,从意大利博物馆捐赠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归于“公”与“共”两条线索,一条是艺术品的遗赠通过政府干预成为政府“公有”;另一条是原先由贵族私人收藏的物品通过捐赠展示成为大众“共有”。 从艺术品“公有”角度来说,意大利博物馆由政府修缮并加以改造对外开放的真正渊源都与意大利的统一相关,意大利城市间掀起了一股为当地历史和公民荣誉而战的革新风潮,不但废弃的宫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社会各界的收藏家也开始将自己各式各样的收藏品捐赠给市政机构,使收归国家的博物馆藏品数量不断增加 从艺术品“共有”角度来说,意大利贵族的私人收藏向公众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家族收藏是家族文化的核心传承和家族文化教育的需要,捐赠是对家族收藏意义的高度认识,我们可以说家族博物馆本质上是依靠家族成员的收藏而存在;另一方面,当贵族将家族博物馆对外开放之后,博物馆已经不再是家族成员的个人行为,而是家族形象的代表,對家族成员而言,维系这个美术馆,是一个必须的任务。因此博物馆的大多默认的捐赠条例都是用于约束被捐赠方,是贵族为了保护家族财产不可侵犯而设立。 总体而言,物品从私藏到公共展览的发展过程,也是文化观从多元走向表述趋向一致的演进史。意大利的艺术收藏通过捐赠、遗赠等方式提供给大众利用,将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不同的艺术遗产服务于佛罗伦萨的公共利益,并通过不同博物馆不断探索和演变逐渐成熟的主体分类、陈列、展示方式,使意大利丰富精美的艺术品找到了最合适的安身之所,意大利博物馆的主题也由此凸显的尤为明显——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子康,罗怡.美术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杨玲,潘守永.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丁蕾.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博物馆和展览会[D].中山:中山大学,2017. 作者简介:陈奕瑾(1998-),女,湖北武汉人,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本科生,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