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王铎大小行草书的风格 |
范文 | 贺先余
摘要:明末清初的王铎,在书法史上无疑是一朵绚丽的奇葩。他五体皆能、风格多样,除了有极高的天赋,王铎在书法史上也是一个极其用功之人,他的书法学习秉着“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原则不间断的学习书法,因而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从留传下来的大多数作品来看,王铎的大字与小字书法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众所周知,书法的大字和小字笔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大字与小字的风格还是大同小异的,而王铎的大字“正大气象”,小字却“精致典雅”。本文把王铎的行草书大字与小字建立在统一的比较范围内,去探索王铎大字与小字的不同风格,以及他能给我们后世学书者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王铎;大字;小字;风格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24-03 一、王铎所处的时代背景 明代初期的书风在元代全面复古主义的影响下,整个书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复古主义沦为台阁体。明代中期,面对这种危机,有远见的书家开始对台阁体以及整个复古运动进行了批评,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李应桢批评赵孟頫的字一味学习二王,称其书法为“奴书”。不少书家开始把取法的眼光从魏晋转移到了宋代。这时,文林、吴宽取法苏东坡,沈周取法黄山谷等。到了明代后期,书法家认识到一味的取法宋,也不是出路,从艺术的发展规律米看,一种风格走向穷途末路时,又孕育着新风格的产生。这时,有远见的书法家开始上追魏晋,远法唐代,近师宋元,走大融合的路子。 另外,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局势多变,内忧外患,内有“嚴嵩专权,魏忠贤结党营私,清议党争,李白成发起农民起义”。外有“清兵南下”。各种矛盾导致民不聊生。朝廷士大夫与文入学士命途多舛,情节严重者直接处死,轻者贬谪。到清初,外族入主中原,有不少人准备“反清复明”,他们先是抗争,失败之后归隐山林,采取不归顺的态度。有些人即使身仕两朝,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便转向书法,他们借此宣泄情绪,抚慰痛苦与矛盾的心灵,王铎便是其中的一员,身在明末清初,处于动乱政局中的王铎,选择了归顺清朝,沦为“贰臣“身份,可想而知,其身心所受的折磨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所以,王铎把心中的负面情绪积极投入书法创作中来,借助书法米尽情宣泄,导致了其在书法风格上的重大改变。 二、王铎的大字行草 (一)巨轴大字的主流 中国书法尺幅的大小发展与建筑媒介息息相关,从中国建筑史可以了解到,晚明期间,富贵人家的房屋高大了起米,其厅堂高而大,有的高达五米左右。徐建融在其文章《谈巨幅书法现象》中提到:“古代的书法作品一种是置于崇山峻岭的石刻上的碑,这种碑刻威武壮观,高达三四米。另一种是建筑物内部的书法条幅,但由于室内空间有限,明中期之前的书法作品尺幅大都在六尺以内。虽然皇家的建筑物较大,但皇家厅堂的装饰物主要是绘画,基本上不用书法。”①因而,晚明建筑房屋的增大,也会使得书法作品的尺幅随之增大,书法作品的形式大变,由以前的横式为主的书法转变为以中堂、条幅为主,并流行大作品八尺、丈二、丈六,甚至更大的作品。从明中后期的有创新力的书家,如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一些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多数以大条幅大字为主,处在这个时代王铎,自然也受时代影响,所创作的书法也大都以大尺幅,大字作品为主。 (二)改造临摹 王铎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在动荡的政局、新的书法风格嬗变的潮流中,他审时度势,选择了上溯魏晋,下及宋元的大融合的康庄大道。因为建筑物的增大,原来的手绢、尺度、册页书法形式已不能适应高大的厅堂清赏雅玩之物。而书法的学习,临帖是每个书家的必经之路,这时书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古代经典的小尺幅转化为新的大尺幅作品样式。小字变大字,横式变竖式,笔法和章法都要做出改变。 从王铎的书法作品米看,小楷主要取法钟繇,大楷主要师法颜真卿和柳公权,行草以张芝、二王以及米芾为主。白唐楷成熟以米,书法对楷书的钻研也是微乎其微,王铎把眼光放在了行草的学习上,对行草书的临摹也是用功极深,王铎的临帖方法“拓而为大”、师古不泥古,王铎在《拟山园选集>中提到自己对古帖的临摹:书仿古,不尽拟其形也。”②可见,他的临帖方法不是与古人亦步亦趋的,不全是对古人形的追求,更多的追求形神兼备。出于尺幅增大视觉冲击的需要,王铎在临摹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图1所示,王铎临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王铎把王献之的小尺牍作品临成大幅竖条作品,从临摹中可以看出,王铎的临作也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将临摹作品临写成“一笔书”特性。他不仅对章法作了一定的改变,就连字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攲侧不稳,但是经过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协调,最后又复归平正,有的甚至把行书字直接改成了草书,如“黄”、食”等。为撑满章法的需要,王铎在临摹的过程中大胆的创新思路,使用“涨墨法”,丰富了书法的用墨,如图2所示,王铎临的《月半念足下帖》,字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连接都合理自然,充分显示了王铎对临摹古帖的创造性学习。 (三)大字行草的主要特征 王铎以其深厚的临古功夫,过人的胆识,吸取着由魏晋到唐宋大家的法乳,博采众长,将自己的胸中丘壑化于笔端,冲出古法的束缚,矫正时代流弊,对改变妩媚清新、流俗萎靡的书风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给明末书坛带来了活力。王铎善行草书,所留传下米的作品也以行草书居多,王铎的大字行草书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王铎书法作品整体上注重“势”。 王铎以精湛的功力驾驭笔墨,作品的气势上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之感。在王铎的笔下,笔与笔,字与字或侧或欹,或断或连,一切都合情合理。其点画浑厚舒展,变化多端,能收能放,一点也不显得刻露粗率。其次,字的正斜、浓淡、枯实、虚实、方圆处理得十分到位。最后,王铎在章法上的处理很有节奏感,他一般以数字甚至一行字为单位,将字左右摇曳,形成参差错落的变化,单看某处犹如危峰孤立,整体上却又复归平正。因此,王铎对章法的处理是见势造势,又能巧妙的用势化势。吴昌硕曾评论王铎:“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③国可见,王铎在书法上是一个极其重“势”之人。 第二,王铎的书法作品还体现着尚“奇”的特点。 白谦慎在《傅山的世界》中认为:“晚明生机勃勃的多元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巨变造成的。经济上,商品经济比以往更加繁荣发达。思想上,思想与宗教生活是一个开放的趋势。文化上,城市文化繁荣,社会阶层界线浮动消融。另外,在心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探索内在的真实世界,在这一环境影响下的书法家追求“奇”的特质,从而,晚明的一些书法作品富有表现性、戏剧性以及娱乐性。随着石材的引进,文人篆刻在这一时期蔚然成风,篆刻繁荣又影响书法家对异体字书写的风尚。受当时通俗文化的影响,书法家对古代经典碑帖的调侃,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帖学的严肃性。”④王铎书法表现出米的尚“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喜欢用古字、别字对现有文字进行替换,这样,文字增加了笔画,满足了大尺幅作品撑满章法的需要,丰富了作品的结构形式,压紧了大幅作品的空间感。另一方面是独创“涨墨法”,大胆的用墨法,使大字的空间显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形成了鲜明的点线面,强化了大字的视觉效果,使得大幅作品恢宏壮观、大气磅礴。 三、王铎的小字行草 (一)小字行草的取法 尽管王铎以写大字尺幅作品为主,但小字在实用性领域也是无法取代的。王铎在书法学习上的眼光无疑是长远的,他曾言:“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白不察耳。”⑤他发现唐、宋的大家皆源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以“独宗羲献”是他学术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历代大家学习行草书,二王行草书是必经之路。据记载,王铎十三岁开始学习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临习三年,字字惟妙惟肖。作为一代行草书大家,仅仅只学二王是仅仅不够的,从王铎的小行草书作品来看,王铎的小字作品取法主要是以“二王”为底,加上米襄阳的跌宕以及颜鲁公的雄浑形成其独特的小行草特点。 (二)小行草的主要特征 相对于王铎的大字行草书的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书风而言,王铎小字书风继续保留着传统文人雅士小幅面的“案头书法”特点。这种小作品既适应文房书斋的文人雅玩,也可以满足一般家居的装饰布置。王铎的小行草书风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字形古拙。王铎的小字行草书呈现出古拙的风貌,这得意他一生吃透“二王”法帖,他的小字的风貌可以看到有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的影响,至于对米芾跌宕的吸收那也是摆脱字字“状如算子”的呆板。正所谓“取法乎上”,字形自然古意盎然。 第二,道劲浑厚。“二王”行草书作为绝大多数人学习的范本,但王羲之的字在秀美的外表下又有着道劲的骨力,但后世的学者多数难免只徒有其表的学到了其秀美的一面,丢失了其“内核”道劲,所以写得媚俗软弱,甚至连大家赵孟頫、董其昌也难逃讥评。而王铎的小行草在取其道劲浑厚的同时,也有着王羲之书风的灵动秀美。 第三,化繁为简。小字的特性还是以实用方便为主,王铎的大字行草书犹如连绵不绝的山峰,而其小行书却又是展现出“化繁为简”的一面。其小行草没了大字的缠绵,也没了大字作品中的爱用“古字、异体字”的习惯,字里行间,温润典雅,自然大方,有着不激不厉而又风规自远的文人风貌。 四、王铎大小行草书的对比 书法中的大字与小字的书写,不是简单的写小一点写大一点的问题,也不是把小字放大写成大字,他们之间在笔法、结体、章法均有不同的地方。而王铎对大字与小字的书写能够很好的区分开米,大字磅礴壮观,小字温润典雅。图3与图4均是王铎1650年的大字和小字,王铎的风格已经形成,图3的大字《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作品已然出神入化,张弛有度,沉着痛快。图4《蛾眉山诗》小字行草书,笔力沉稳厚实,结字茂密,在整体气势上跌宕超逸、纯朴天真,同时又有大小、快慢的显著节奏变化。既有险峻之姿,又能复归平正,法度从容,不失规矩,得“二王”书风神韵。此作恰恰弥补了其“少蕴藉”的不足,写得不温不火、含蓄典雅,是王铎小字行草书中的佳作。下面我们对这一同一时期的两件作品为代表作语言形式的分析: 1.笔法。王铎的大字笔法多为逆入藏锋,运笔速度节奏感强烈,时快时慢,运笔提按自然,通常时一笔墨写一个节奏,以狂肆酣畅的运笔而显得整幅作品汪洋恣肆。而王铎笔下的小字却又安静了许多,他的小字笔笔精到,行笔中侧锋兼用,方圆互参,字字精神十足,小字没有了过多的牵丝映带,更像是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 2.结构。王铎的行草书以其深厚的功力营造了险绝奇逸的结构,其字的结构于米襄阳有过之而不及之势,整体的空间感虚实相生,神采飞扬。小字的结构没有了大字的娇柔做作,不急不躁,整体上有平正古淡之感。 3.章法,王铎的大字在章法上强调“似欹反正”,把单字成为一组一组的字,有时甚至半行字为一个变化单位,每个变化单位的左倾右斜体势推向每行字的轴线变化,最后又回归平正。在笔势的连接上改前人的牵丝映带,把虚连变为实线连接,使得笔画茂密,使得整幅字更加大气张扬。而王铎的小字在章法上却是“简约淡雅”,其单字有如作楷书之态,连接的字、左右摆动也不是特别多,与其大字章法对比,呈现出一派“质朴”的外貌。 五、余论 在书法史上,早期并没有大字,人类一开始都是用小字米方便自己的生活,一般是记事、交流消息的功能,另外,早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材料有限,写大字只会导致材料的浪费,所以,生活中不需要写大字。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书法的实用性功能慢慢减弱,艺术审美功能得以提升,书写工具、书写材料的不断进步,以及建筑物的增高增大,大尺幅作品越来越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法的作品的形式已经日趋完善,条幅、横幅、斗方、中堂、扇面等都能以各种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字与小字的运用都有其用武之地,大字与小字在其各自领域对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代书法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大小字的书写贯穿于书法学习,在对待明初以前的书法经典碑帖时,我们也会面临着如何将小字写成大字的问题。沃兴华在《碑版书法》中认为“大字与小字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把小字放大就是大字,它对结体点画都有不同的要求。”⑥因此,我们临摹和创作中要理性的看待大字和小字,小字临摹创作成大字都要有自己的思考。今天,我们对学习书法的碑帖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王铎对大字与小字的临摹创作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营养”。一方面,我们在对待小字的创作应该避免花里胡哨,继续保留着传统古代文人的追求的“温文尔雅,萧散简远”的文人书卷气。另一方面,对待大字创作,要认识到大字不是简单的把小字写成大字,否则会陷入“依样画葫芦”的机械学习。对大字的学习和运用更应该融入自己的理解。要想大字“大气”,必须重视大字盼“势”,把整幅作品的字当作是一个整体来处理,大与小、粗与细、枯与实等矛盾都要合理,在制造矛盾的同时又要合理的解决矛盾。这樣,我们的大小字学习能够做到小字“精致典雅”,大宇‘正大气象”。 注释: ①徐建融,谈“巨幅书法”现象[J].书法,2016(10):76-80. ②土铎,拟山园选集八十二卷[M].1658:第十五卷, ⑧吴东迈,吴吕硕谈艺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117. ④(美)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M].北京:三联书店,2006:13. ⑤刘正成.中国书法伞集61卷——王铎[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3. ⑥沃兴华,碑版书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