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读懂乐谱和音乐整合的教学研究
范文

    

    

    【摘要】钢琴专业学生通过“理解乐谱”和“合理整合”来学习并演奏一首作品,这个过程最基本的,但也涵盖了专业性。可以根据所掌握材料的深浅程度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创作意图,加上合理的指法、力度、踏板来提升演奏技巧。

    【关键词】音乐;读谱;整合

    【中图分类号】J624.1?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100-03

    【本文著录格式】余立.读懂乐谱和音乐整合的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02(03):100-102.

    引言

    俄罗斯表演艺术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海因里希·涅高兹说:“当我们不能准确把握作品思想时,只能做到弹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决不是作品的真实面目。”这说明忠实于原作应是每一个演奏者的出发点,先读懂乐谱是学习一首新作品的基础要求,对作品所蕴含不同层次的不同信息做分析研究后再做出合理表达,才能以期最大程度再现音乐本身,最终避免“弹奏只能达到我们力所能及的实际水平,而不是所想要达到的水平”。

    一、乐谱里所蕴含的基本信息

    世间万物都是有自己存在的特性的,比如一年中有四季,中国文化里有十二生肖,西方文化里有十二星座。而起源于欧洲距今有300多年历史的钢琴艺术,按特性分类就有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印象派、新古典主义等等种类繁多。在接触任何一首作品前,把所得的信息分类归纳组合是每一个演奏者快速掌握其特性的办法。

    (一)作者和创作背景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要把握一首曲子的作品风格,首先要知道曲作者是谁,了解他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曲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表达会因作品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里有特殊的个性似乎还不算难以理解,但同一首作品的每一个乐句也有它特殊的个性那就不大好掌握了。例如肖邦的每一首夜曲都是不同的,千变万化的。又比方说,作曲家写了一个“有表情的”乐句,那是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写了一个“渐强”,那么应该渐强多少?这都是要结合作曲家及创作背景来考虑的。

    (二)题材和曲式结构对速度的界定

    即便是天赋很好的学生,如果不懂得曲式结构原理,所演奏的作品肯定是要散架的。学生的演奏经常涉及的钢琴作品题材有练习曲,复调,古典时期及浪漫时期的奏鸣曲,中外乐曲等等。根据题材不同着力点和关注点也有区别。比如练习曲题材有两种,一种为乐器演奏的技术训练而写的乐曲,常有特定的技术上的目的,如训练音阶、琶音、八度音、双音、颤音等;一种为音乐会练习曲,由前者派生而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艺术作品而在音乐会上演奏。肖邦、李斯特的练习曲除了炫技更多的是在艺术上的追求。很难被学生掌握,要弹好更是难上加难,每一首都包含一种或者几种弹奏技巧,准确性和速度也都有很高的要求。作曲家本人曾表明这些练习曲是为钢琴家写的,只有技巧上没有障碍的学生才能驾驭。奏鸣曲(Sonata)题材从古典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在西方古典音乐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是钢琴专业学生的必考曲目,古典时期奏鸣曲也是历届钢琴专业比赛第一轮的规定作品,是检验钢琴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奏鸣曲每个乐章内部有特定的曲式结构和特点,第一乐章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呈示部有两个对比的主题一前一后出现,发展部的材料来源于呈示部,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旋律和转到新的调上,最后再通过不断重复一个动机回到原来的调上开启再现部。再现部顾名思义与呈示部相似,音乐为接近作品的尾声而作铺垫。第二乐章通常是一个慢板,作为第一和第三的一个连接乐段。这里的音乐舒缓,曲调抒情。第三乐章通常热烈而欢快,回旋曲式结构。如果掌握和明白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这些不断重复的音节或者句子就不会被弹奏得缺乏变化。古典时期的奏鸣曲速度界定和踏板运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着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发生了变化,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速度上也没有那么严谨了。复调题材是指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声部间各自独立又和谐地统一,彼此形成和声关系的创作技法。以巴洛克音乐为代表,有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的“对比复调”,也有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的“模仿复调”。这种题材要关注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各声部关系。即使是快板也要声音也要清脆,四平八稳。带标题的乐曲题材则是用声音对标题进行纵横描述。要求符合表述的音色也对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而言,得知了作品产生的时期以及作曲家的创作特点,作品的结构以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样的演奏速度才是合理的。

    (三)乐谱中的术语符号

    1.速度标记

    慢板(Lento);(慢速)柔板(Adagio);行板(Andante);快板(Allegro);快速有生气地(Vivace)。急板(Presto)等。速度代表了作品的性格,这里要注意的它是相对整体而存在的,并非一项独立客观的存在。这就要讲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钟表时间”和“情感时间”。不能把钟表思维运用到音乐上,因为艺术不是流水线上产生出来的產品,因此它就像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用同样的速度去走路那样,做一个整齐规范的要求。如果一分钟80次的速度是一个人心跳频率最舒适的状态,那么可以把这个速度设定为作品速度的中轴。80次就好比在作品速度“0”的位置上。那么80次以下的数字就是负数。节拍器从一分钟40次开始到228次,假设它们和情绪相对应,那么80次是平静坦然的,96次就是积极的。108次可以形容为兴奋的,132次为勇往直前的。可以开展想象力以此类推。而80次以下的,可以理解为小心翼翼或是隐藏的,意义深远的,缅怀的,纪念的……由此可见,乐谱前面所给出的速度标记蕴含了隐藏的信息——情绪的位置。再来说到不同音乐家的特点,例如巴赫的作品,在速度的处理上是非常稳定而有节制的。就算速度标记为快板的作品也不是飞快的,而是稳稳当当的。那么同样是快板的贝多芬作品是应该理解为四平八稳的还是精神抖擞勇往直前的呢?这只有在有了逻辑性的分析后才能贴近作品的风格。正确地去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氛围,情绪,才能更好地忠实于原作。

    2.弹奏法符号

    连奏(Legato)或者断奏(Staccato)。演奏上大致分为这两类。连奏里包含非连奏,再细致划分又有小连线表示的内分句。断奏以Sataccato来表示,通常解释为跳音。在意大利语原意指的是断开的,即不连接。这就比叫做跳音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是Sataccato,但有的是八分音符,有的是十六分音符,有的是在力度“f”里面的,有的是在力度“P”里面的。

    3.表情术语符号

    柔和、温柔地(Dolce);有表情地(Espressivo);轻快地(Leggiero);激动地(Agitato);如歌地(Cantabile);幻想地(Capriccioso);隆重地、庄严地(Maestoso);着重地、清晰地(Marcato);悲哀地(Mesto);神秘地(Misterioso)逐渐消失(Moreudo)等等。用来提示旋律氛围和音乐发展方向。只有准确弄清该做什么,然后才会对乐句强弱要求,音符长短要求有个合情合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研究彼此的因果关系,挖掘其隐藏的信息。这一步是可以并应该和学生探讨的,这对开发他们的音乐表现潜力是大有裨益的。让他们认识到乐谱里不仅仅只有音符,如果仔细研究乐谱里的每一个记号,得知其要求,判定出合理性,把作曲家的意图逐渐吃深吃透,才能最大程度地进行作品的还原。

    二、音乐作品的整合能力

    (一)指法、力度、踏板

    音乐的整合靠弹奏技巧来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指法、力度和踏板三个方面。

    1.指法

    合理的指法不仅仅指物理上的弹奏效率---尽可能用最聪明省力的方式弹奏。用对了有助于弹奏轻松,有张力。不管是教学指法和演奏指法都是建立在经过了大量实践,结果是符合目标基础上的。对于打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凭第一印象取代规范的指法会被误导到一个错误的方向,一些错误不会在一开始就能被发现,并且这样的错误最终会导致无论努力多久都无法做到弹奏的一气呵成。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应就严格要求学生必须遵照指法的正确规范。

    合理的指法就是减少把位的数量。打个比方,弹奏音阶遇到转指,要做到响亮清晰快速,会不会感叹如果有八个手指该多好啊,那就不存在把位过渡的问题了。从这个假设,意识到尽可能减少把位数量,设法把多个把位合并在一个把位是非常重要的。

    指法的运用和音乐的韵律尽可能做到统一,能使弹奏更自然地表现音乐内涵,避免一些违反音乐规律的断连和强弱。初学一首曲子指法选择的好坏与将来能否自然由衷的弹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需要认识每个手指的不同特征以便能够更好的运用手指的优势。小指短而瘦,承担最高声部和最低声部,来建筑音乐的框架,但前提是需要耐心单独训练小指。一旦你发现尝试掰断一段非常短的铅笔就会马上明白了,所以尝试让小指立直去弹奏。无名指的弱更能符合“赋予感情的弹奏”适合表达细腻优美的音符。在弹奏肖邦的作品时因为它的弱反而能比1,2,3指更有味道地爱抚琴键。3指可以完成所有的任务,但也因为是最长最中间的手指,所以有时候也是笨拙的。2指是整个手的轴心,把握整只手的平衡,承担最棘手的任务。做个试验,使用转动门把手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2指的特性可以帮助灵活弹奏双手交叉的音符。它的特性也使它最容易滑键,这个问题可以靠大拇指帮助得到缓解。大拇指起到精准定位的作用。例如连续八度里的“大指认路法”。

    2.力度

    如何来看待力度的运用,“轻”“强”要求究竟应当到何种程度,达到多少分贝,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或者范围。强和弱也是相对的,作曲家的性格和喜好对强弱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主要还是结合整体氛围合理分析。比如八度练习曲。

    3.踏板

    作为另一个独立的声部存在,在音乐整合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得好的话,就会呈现一种灵动性。基本用法是三种:音前踏板;音上踏板;音后踏板。最常用的是音后踏板。

    对于一个职业的音乐者来说,对踏板实际运用的追求还会更深入一些。比如肖邦的踏板可以作为独立的声部理解,往往跟它的旋律是反的。比如第三叙事曲,有很多休止符,踏板要连起来,而不是跟着右手的节奏踩。而是从和声和它的张力,紧张度去解决。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肖邦作品的左手很重要,一切都从左手而来。他的音乐里没有“伴奏”声部,所有的伴奏都不仅仅是伴奏。更像一个倾听的爱人,和旋律部分是互动的。不能忽略左手的单独练习,弹得像大提琴独奏的线条那么美,然后再把右手加进来。

    (二)让音乐更合理

    音乐一定要像讲故事一样,要有所表达,也就是要告诉别人一点什么,要说些什么。经过前面一定的分析然后再来看乐谱中的音符长短,休止符节奏,连断音,节奏型特点,曲调等给我们的信息,以及在艺术上合理的安排,最终把来龙去脉理清楚,故事才能讲得完整,讲得合情合理。

    首先是音乐的起拍。一个句子的第一拍或是第一个音,有清晰的发音,明确的连断法。可能和前面是用一个和声,有时是不同的和声。味道都在第一个音上。如果问一个句子的支点音和第一个音哪个更重要,支点音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所有的话是从第一个音而来的,它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音乐里所有的话都是从起拍的“一”来的。第一个音不一定很响,但呼吸是从那里开始的。

    其次,长句子通过内在的联系才能把它們连起来。比如四个乐句的乐段大多都是“起承转合”。或者通过低音和声找到联系,比如肖邦圆舞曲。

    在艺术处理上还有一个比例问题,不可忽视。比如浪漫主义的弹性节拍,乐句间的对比,首尾的内在联系。都是建立在美学标准上的,平衡的,和谐的,这样才会感觉有道理,才会感觉艺术的美。打个比方,你要渐强,首先想到渐弱;如果要做渐弱,首先渐强。如果你要慢,就要先往前走一点,这样的慢才会自然。就像“阴阳”间的辩证关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关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钢琴演奏的探索,会因作品不同和学生自身条件差异面临种种挑战,这对钢琴教育者或者职业演奏家而言,将是一条并不平坦的漫漫长路,亟待大家勠力同心不断地研究改进,探寻出更合理的教育方式,以完善当下的钢琴演奏教学。

    作者简介:余立(1977—),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