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何占豪古筝作品的民族元素 |
范文 | 【摘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筝就已然兴起,并在唐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绽放出了绚丽多彩的的音乐艺术之花,象征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在当代亦是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价值。何占豪先生作为我国音乐界的著名大家,更是在全世界享誉盛名,其对“民族音乐现代化”创作理念的不懈追求,推动了筝乐迈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诸如《临安遗恨》《西楚霸王》《茉莉芬芳》等都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好评如潮。本文基于对何占豪古筝作品创作背景及当代价值的论述,着重就其中民族元素的体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何占豪先生;古筝作品;民族元素;体现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30-02 【本文著录格式】张磊.浅谈何占豪古筝作品的民族元素[J].北方音乐,2020,03(06):30-31. 引言 何占豪先生历来强调“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思路,并深刻体现在其系列古筝作品中,优美的旋律、深刻的内涵及古朴的风格等无一不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临安遗恨》《西楚霸王》更是通过古筝与钢琴的交织,塑造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意境,作品张力极强,是现代筝曲创作的典型代表。对何占豪古筝作品的研析,对现代音乐文化发展亦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 一、何占豪古筝作品的创作背景 纵观何占豪古筝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深受其成长背景的影响,是基于其家乡传统音乐文化的孕育发展起来的。何占豪先生幼年成长于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兴剧为生的父亲,希望儿子跳脱出自己的潦倒生活,借钱将之送入到杭州读书,期望他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但是长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何占豪先生从小就十分喜爱戏曲,在越剧、绍兴大板等地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走入了艺术的殿堂,为之古筝作品创作积淀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在何占豪的诸多古筝作品中,时常见到戏曲音乐的“身影”,并因此附着上了浓重的民族元素意味。整体而言,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融合了大量民族乐器、合奏曲及重奏曲等,对民族音乐的交响化处理,使中国传统乐器在西方音乐形式中亦是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韵,奏响了别具一格的音乐篇章,其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临安遗恨》《西楚霸王》《云山》等无一不是最好的诠释,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何占豪古筝作品的当代价值 何占豪先生作为文化艺术领域的知名大家,其系列古筝作品创作,实现了多重方面的价值释放。如上分析所述,在何占豪先生的成长经历中,深受传统戏曲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将之大量导入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塑造了不一样的审美趣味,刺激了受众深刻的共鸣感受。中国戏曲音乐长于抒情和叙事,从而提升了何占豪古筝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加之其旋律性极强的调式,使受众同时感受着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的双重魅力。从这个维度视角上讲,何占豪的古筝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使之重新焕发了活力光彩,是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繁荣的杰出贡献者。同时,音乐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负载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是源于此,才形成了世界音乐“百花竞艳”的生态格局,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何占豪古筝作品架通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推入世界领域,让更多人领略东方文化独有的魅力,在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生态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反之,何占豪先生对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学习与借鉴,在保留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将之推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也满足了人们越发多样的审美需求。除却上述这些,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也可以说是开辟了古筝音乐交响化新道路,使得古筝的独有音色魅力释放,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古人的智慧,并为之所叹服。 三、何占豪古筝作品的民族元素解析 何占豪先生的成长经历与背景使之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精髓了然于胸,并为之古筝作品创新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何占豪古筝作品中民族元素的体现解析是精准把握其中风格特点的关键,在题材、语言、情感等方面均有体现,相关方面的概述如下: (一)题材 在何占豪先生著作的《浙派古筝》中述道:“在我的印象中,古筝的各大不同流派,最大区别就在于,各个流派的乐曲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一些极具地方特点的演奏技巧。这些流派所具有不同特色也深深吸引了我,使我这位古筝的门外汉也越来越喜欢古筝艺术,尝试着为古筝写些乐曲。”正是基于对古筝这门传统艺术浓重的热爱,使何占豪先生的音乐创作丰富且多样,并在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或历史史实中不断探索,其中附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意味,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质朴风格引起了受众强烈的共鸣感受,将戏剧性与抒情性完美地搭建在一起,满足了不同审美趣味的受众需求。例如,广为传唱的《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均源自于同名长篇叙事小说,唱响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吸引着人们久久回味其中;又如何占豪先生的经典作品《西楚霸王》则选材于楚汉之战中的“垓下之围”典故,讲述了项羽面对无力抗争命运时选择乌江自刎的故事,其中对古筝与琴音的交汇处理,深刻描绘了主人公荡气回肠的英雄豪迈形象。与此同时,何占豪先生还尤其重视民族音乐的现代化发展,并以此理念为导引,进行了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的创作,为民间小调《茉莉花》附着上了无限的生命活力,将其本身优雅清亮的旋律美与现代筝曲磅礴大气的时代感交融,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看来,何占豪的古筝作品依托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故事选材,并通过熟练的艺术加工技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使之精神内涵的传达更加深邃,正是基于对民族元素的导入,使之激发了受众内心强烈的共鸣感受。 (二)语言 在音乐语言的表达上,何占豪古筝作品还借鉴了大量的传统音乐旋律,对其进行分析是更进一步了解何占豪古筝作品音乐风格、音乐情感的基础。关于音乐语言的形成,学者周青青在其相关研究论述中指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产生了人们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继而影响了人的性格旗帜,在经过了心理的沉淀作用之后,表现为人类所创造出的语言和音乐。”综合来讲,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包括协奏曲和独奏曲,都采用了传统五声音阶的调式,使得其中的民族风格趣味尤其明显,并深受人们喜爱。所谓五声音阶作为音阶的组织核心,即是指由一个大二度和一个小三度组成的三音小组。与此同时,何占豪古筝作品在曲式结构设计上,也充分借鉴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即散、慢、中、快、散,起到了重要的起承转合作用,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环扣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征及需求。除却上述这些,在整个音乐体系构成中,旋律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何占豪古筝作品中也有明显的民族体现,常常选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勾起了受众内心对美的共鸣感受。例如,何占豪先生的《茉莉芬芳》对民间小调《茉莉花》的借鉴尤其明显,在主题旋律的设定上并未超过三度的大跳,使整个作品演绎起来百转千回,其中的民族意味呼之欲出。同时,透过对何占豪先生《临安遗恨》的解析不难看出,民族元素作为其创作的基础,以西方音乐的形式,有机地将民族旋律与西方技法融合在一起,以现代化的视角演绎着民族音乐的独特审美意蕴,进一步增强了其感染力與冲击力,为之赋予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三)情感 情感作为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在传统民族音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增强作品活力的关键一环。事实上,何占豪古筝作品十分重视情感方面的表达,突出了浓浓的民族情,诸如《西楚霸王》的英雄请、《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等,无不以“情”为串联,形成了丰厚的精神意蕴,直击受众心灵,使之久久回味其中。何占豪先生对于真挚情感的处置可谓得心应手,在简洁的音乐架构中,描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音乐“生命”,以情动人,从而给受众带来了深刻的审美体验。据相关访查发现,但凡听过何占豪古筝作品的受众,无一不被其中优美的曲调所折服,简单地用“好听”二字已然不能诠释其中的“优美”,究其根本,除了何占豪先生高超的艺术创作能力之外,还得益于其对具有明显民族色彩的元素的借用,使得作品的内涵越发陈厚。以《临安遗恨》为例,正是基于岳飞这位爱国主义情怀浓厚的英雄形象刻画,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深度,在大气磅礴的乐音中,时而高亢豪迈、时而低沉悲伤的旋律,细腻地表达了其哀伤、焦虑的情感,久久萦绕在听众的耳畔。在此过程中,何占豪先生通过古筝特有的按音、滑音等传统演绎艺术,将主旋律中的情感推入了高潮,彰显了英雄人物与普通人一般的情愫,正是在这种看似简单的单音旋律中,勾勒出了岳飞对家人、儿女至情至深的思念,拨动着听众的心弦。何占豪古筝作品中情感表达的民族性,以人们长久形成的稳定审美观念为主线,在声声不绝于耳的韵律运动中,寄情于作品,突出了演绎主题的同时,得益于情感的强大渲染力,令人久久回味其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何占豪古筝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在题材选择、语言表達以及情感表达等诸多方面对民族元素的导入,突出了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同时与西方音乐形式的交织,使之释放出了别具一格的风韵,为受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佳璐.何占豪古筝作品艺术特色探索——以《西楚霸王》为例[J].黄河之声,2019(2):51. [2]倪蕾.“乐由中出乐韵悠悠”——谈何占豪古筝作品中传统音乐元素的承继[J].艺术评鉴,2017(6):117-119. [3]崔璨,刘向阳.何占豪古筝作品的艺术特征[J].艺术科技,2017,30(2):238. [4]陈爱娟.何占豪古筝作品艺术探微[J].艺苑,2014(4): 84-86. 作者简介:张磊(1984—),女,汉族,山东省安丘县,研究方向:音乐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