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钢琴教育中美学观的培养路径研究
范文

    姜鑫

    [摘?要]

    随着钢琴这一门乐器学习的普及,中国的钢琴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在这期间,中国钢琴教育经历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更新迭代。针对钢琴教育中对于学生美学观的培养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本文对钢琴教育中的美学观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美学观的培养与实践性功能的关系,并且强调了课程创新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性,以期望为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美学观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審美性;钢琴教学;美学观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28-03

    钢琴作为音乐的重要传播媒介一直在音乐创作和演奏领域里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自其产生和发展以来,由于其自身乐器宽广的音域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得钢琴作品层出不穷,因此钢琴音乐也贯穿着各个音乐的发展时期。钢琴艺术的丰富性和普及性也使得钢琴教育成为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钢琴艺术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与迅速传播,钢琴教育也与当地音乐教育的发展相融合,形成了各地独特教育特色的同时也是世界不同地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之一[1]。因此,钢琴课程承担着钢琴文化传播的重任。20世纪,伴随着全球化课程的改革,钢琴教育在经历了课程形式的创新、配套教材的研发和教师的培训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各地区教育特色的、深化培养各年龄段、各阶层音乐文化素养的教育特点。与普通音乐教育不同,钢琴教育将培养学生基本音乐素养与学生演奏能力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由于钢琴文化在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使得音乐各个领域的人才均需要以钢琴教育为直接或间接培养,因此,这也是钢琴教育得以在全球音乐教育领域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2]。

    教育是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文化、态度、价值观等都经由教育进行传递[3]。因此钢琴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钢琴教育,钢琴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进行传播。自钢琴教育发展以来,其余各个时期音乐发展特点和各个钢琴流派相结合形成了多种钢琴学派。其中德奥学派、俄罗斯学派、法兰西学派等都在教学方法、演奏技法上对钢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早期的钢琴教育发展中,钢琴教育活动主要是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的私人化教育,这种教育形式也培养出了一批卓越的钢琴大师,如贝多芬、巴赫等。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革和进步,钢琴教育活动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业余的音乐院校的建立和社团的创办也为钢琴艺术的普及做出了贡献[4]。同时,现代钢琴教育也与其传播地域和相关地区的政策和导向相融合,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些钢琴教育模式也与学校钢琴与音乐教育相辅相成,普及了大众的音乐理论知识,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同层次、社会阶层的人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

    一、“美”的培养应与实践相结合

    长久以来,音乐教育界一直存在着关于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还是实践性的探讨。“音乐教育哲学是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一直是当代西方音乐教育学界最具代表性的争论,钢琴艺术作为音乐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在教育层面也无[KG(0.1mm]法避免这一方面的思考。此外,由于钢琴演奏是一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技巧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艺术。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又保持着其他音乐学科的共性。因此钢琴教学也更为复杂。随着中国钢琴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使得钢琴教师在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具多样化。同时,普通群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音乐基础教育的改善也为钢琴教育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中国的钢琴教育日趋向于审美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然而,目前钢琴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主要集中于音乐教育理念的不同所带来的教育水平的差异。中国钢琴教育面临着“审美”模式缺乏有效性、“实践模式”无法企及的交叉口[5]。此外,在培养学生的美学观上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钢琴教学根本目的性偏移、钢琴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问题都迫使钢琴教育者们对音乐教育哲学进行思考。

    在现代钢琴教育中,钢琴的学校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音乐学院或中、高级师范类院校中开设的专门钢琴课程中。而在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幼儿园或中小学只开设普通音乐课程,并没有专门独立的钢琴音乐教程。早前,中国钢琴教育的培养重心一直放在培养学生的手指机能、弹奏技巧等着重于“实践功能”方面,而针对钢琴作品的“美”的审视和体会的培育却少之又少[6]。这种钢琴教育的策略大大偏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初衷。然而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完善,音乐教育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钢琴教育的不断革新。当前的钢琴教育应在强调实践功能的基础上与审美培育相结合。教育者应该通过对这两种音乐教育美学论点进行深化剖析,从多个角度分析和归纳其产生原因、发展现状与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等层面创新和指导钢琴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应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指导钢琴教育的教学策略。进一步解决这两种教育美学思维下所带来的种种现象与问题,从而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演奏能力。为钢琴教学的从教者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念和视角来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提高钢琴教学的教学效果。从而为钢琴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出指导性的作用。每个教育者个体的教育理念的不同使得问题层出不穷,简单的倡导审美性和实践性并列是显然不够的,唯一的出路是探寻审美性与实践性融合的方式。

    二、多途径塑造学生美学观

    培养学生的美学观还应从课程本身出发。现如今,中国的钢琴课程主要是采取一对一的教授形式进行。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推进,钢琴教育领域也同样受到了影响。通过对于传统钢琴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能为钢琴教学课程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学生美学观的塑造创造了更好的机会。教师应在教授钢琴作品或者钢琴技巧的同时注重学生审美的培养。想要塑造学生的美学观,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钢琴学习要伴随着不断地练习,一些学生往往会认为这种“重复的动作”枯燥且无聊,这大大消减了他们对于音乐“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也打击了他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或者改变上课地点和方式,通过演奏家音乐会的观摩和自己进行演出的实践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审美效能,以此达到美学观的塑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尝试使用新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力来培育学生欣赏“美”的能力。钢琴艺术区别于美术和舞蹈等可以通过视觉渠道来感知的艺术,这使得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只能通过听觉来获得美的感受。这对于大部分第一次接触这门艺术学习的人来说是十分抽象的,因此对学习者在钢琴教育上的美的培育要格外的困难。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渠道去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如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新媒体作为媒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此外,除了创新钢琴课程的内容和上课方式外,教师更应该注重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不少学生会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断重复的练习而感到枯燥,而这种感觉往往也会影响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美”的感受,这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授钢琴技能的过程中应当把激发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将晦涩难懂的钢琴弹奏术语进行简化或者加工,使其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7]。同时,教师还应适当的改变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教师要擅长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且将其充分发挥,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钢琴的欲望。不少学生在识谱和背谱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在这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听觉机能和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钢琴学习。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效能,从而使学生更能感知到音乐的魅力,进而促进他们良好的美学观的形成。

    三、教师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和教学水平

    钢琴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演奏好一首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钢琴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养。钢琴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教师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只有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美学理念才能在钢琴教学中将钢琴的“美”传达给每一个学生[8]。在钢琴课中,教师应将学生美学观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其作为教学的核心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施,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美学观培养的目的。此外,钢琴教师还应不断地学习,目前世界上对于钢琴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也处于变革之中,教师应当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加强和不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和钢琴教材的选用等手段,来促进学生正确美学观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意识到新型教材的出现、钢琴教育模式的选择、钢琴艺术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以及各个音乐教学法在钢琴教育中的应用等问题目前仍然亟待解决。当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教学理念等观念不同而产生碰撞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主动聆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以此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这些都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对于“美”的观念的培育。

    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的音乐教育发展日趋多元化,因此钢琴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现了这一态势。自钢琴这门乐器传入中国开始,不少中国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将民族传统曲目与西方创作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由于中西方美学思想存在着差异也使得这类作品不论是从音乐风格还是审美体验上都和传统西方钢琴作品不尽相同[9]。因此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在美学观上的多样化,钢琴教师通过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观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在选用教材上可多尝试使用中国作品进行讲解弹奏和欣赏,以此来建立学生多样化的美学观。

    教育是一个总体学科,无论是知识还是对知识的评判都在不断转变的文化中不断进步。在钢琴教育的美学观的培养方面仍是如此。总的来说,钢琴教育美学观的培养、形成与发展与教师、课程息息相关。如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兼顾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和基础技能是当下中国钢琴教育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有其深刻的存在意义,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正向国际化、多元化迈进。通过课程革新、钢琴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等手段,必定可以对培育钢琴学生美学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注釋:

    [1]

    王?瑾.试论钢琴教学中的美学原则[J].北方音乐,2019(13):201—202.

    [2]关月婵.简析钢琴教育应以美学观的培养作为依托[J].戏剧之家,2018(28):187.

    [3]夏?雨.审美教育视域下中学钢琴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4]万明芳.从审美角度探析钢琴教学中体验与表现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8):272—273.

    [5]马?菲.钢琴教育中的审美效能分析[J].音乐时空,2015(16):161.

    [6]王一思.谈谈钢琴教学中的“美”[J].艺术研究,2015(01):107—109.

    [7]贺?明.试论钢琴教育中学生审美素质培养途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9):35.

    [8]金?华.浅谈钢琴教学中的美学原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2):76.

    [9]周燕清.论艺术的审美特征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韩莹莹)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