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门地区813例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
范文 | 伍福恒 林珠玲 陈立新
【摘要】 目的 了解江门地区近3年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及菌种分布情况。方法 813例甲真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 比较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不同部位、性别、临床类型的菌属分离结果。结果 813例患者中, 685例真菌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84.26%。菌属分离结果为皮肤癣菌391株(57.08%)、酵母菌258株(37.66%)、非皮肤癣菌性霉菌36株(5.26%)。菌种分离结果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 白色念珠菌次之。685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 指甲233例(34.01%)、趾甲439例(64.09%)、混合感染13例(1.90%)。指甲优势菌为酵母菌136例(58.37%), 趾甲优势菌为皮肤癣菌305例(69.4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优势菌为皮肤癣菌215例(71.43%), 女性为酵母菌187例(48.7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型、浅表白甲型(SWO)型、全甲损毁型(TDO)型、甲板內型(EO)型优势菌为皮肤癣菌, 分别为276例(66.99%)、50例(86.21%)、23例(45.10%)、9例(69.23%), 甲下型(PSO)型为酵母菌, 105例(74.47%), 黑色甲下甲真菌病(BSO)型的主要病原菌为非皮肤癣菌性霉菌, 6例(60.00%)。各临床类型间菌属分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门地区甲真菌病主要病原菌为皮肤癣菌, 酵母菌次之, 病原菌在不同部位、不同性别、不同临床类型间的分离结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甲真菌病;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89 甲真菌病在国内广泛流行, 其发病率为3%~5%, 占浅部真菌病的30%左右[1]。甲真菌病主要分为6种临床类型, 分别为近端PSO、SWO、EO、DLSO、TDO、BSO[2], 其病原菌主要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有研究数据显示[3], 甲真菌病的病原菌分布发生了变化。为了解本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分布情况, 作者对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诊断为813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真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13例甲真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有典型临床症状。其中男333例, 女480例, 年龄3~90岁。 1. 2 方法 1. 2. 1 标本采集 选择临床症状典型的病甲为靶甲, 采集前用70%酒精清洁靶甲浅部损害部位, 从病甲变色、萎缩或变脆部位取材。刮取病甲近端碎屑, 取材范围尽可能覆盖全甲, 采用多位点取材, 多位点接种。对于PSO患者先除去表层甲板, 用无菌取材刀刮取甲下碎屑。 1. 2. 2 真菌培养及鉴定 多位点取材靶甲甲屑, 多位点接种于沙保氏琼脂(SDA)培养基上, 置于25℃霉菌专用培养箱中, 每隔3 d观察1次是否有病原菌生长, 连续4周无菌生长为阴性, 培养阳性标本将病原菌分纯后, 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采用麦芽汁琼脂(ME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进行小培养。依据菌落在SDA培养基和小培养上生长速度、形态特征和产生色素进行初步鉴定。挑取部分菌落, 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特征和分子孢子特征进行菌种鉴定。酵母菌依据其菌落特征和法国梅里埃公司酵母菌鉴定试条(ID 32 C)检测结果进行菌种鉴定。 1. 3 观察指标 观察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 比较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不同部位、性别、临床类型的菌属分离结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 813例患者中, 685例真菌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84.26%。菌属分离结果为皮肤癣菌391株(57.08%), 酵母菌258株(37.66%)、非皮肤癣菌性霉菌36株(5.26%)。菌种分离结果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 白色念珠菌次之。见表1。 2. 2 甲真菌病在不同部位、不同性别、不同临床类型的菌属分离结果 685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 指甲233例(34.01%)、趾甲439例(64.09%)、混合感染13例(1.90%)。指甲优势菌为酵母菌136例(58.37%), 趾甲优势菌为皮肤癣菌305例(69.4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4, P<0.05)。男性优势菌为皮肤癣菌215例(71.43%), 女性为酵母菌187例(48.7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958, P<0.05)。DLSO型、SWO型、TDO型、EO型优势菌为皮肤癣菌, 分别为276例(66.99%)、50例(86.21%)、23例(45.10%)、9例(69.23%), PSO型为酵母菌, 105例(74.47%), BSO型的主要病原菌为非皮肤癣菌性霉菌, 6例(60.00%)。各临床类型间菌属分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9, P<0.05)。见表2。 3 讨论 甲真菌病病程较长, 发展较慢, 长时间真菌感染可导致甲变形、增厚、脱离、角化过度等, 有文献报道甲真菌病主要致病菌为酵母菌[4]。作者对本院685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检测结果分析后发现, 本院甲真菌病患者皮肤癣菌分离率高于酵母菌, 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分离率最高, 其次为白色念珠菌, 这与刘红芳等[5]研究结果相近, 和尹颂超等[4]、张晓辉等[6]研究结果不同, 可能与甲真菌病病原菌分布受地理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7], 另外实验室取材方法、就诊人群、取材部位不同, 也可能造成结果差异。本次统计中发现本院酵母菌分离率比部分研究结果高[8], 亦高于本地区2013年相关文献报道[9], 提示本地区酵母菌分离率呈现增高趋势, 这和国内外文献报道甲真菌病流行趋势一致[10, 11]。酵母菌分离率增高, 尤其是以毛孢子菌为代表的条件致病菌分离率明显上升, 仅次于白色念珠菌, 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白血病、长期腹膜透析、长期依赖激素治疗等人群增多, 而此类人群对毛孢子菌具有普遍易感性所致。此外, 作者从病甲中分离出10株石膏样小孢子菌, 小孢子菌属感染甲板的报道国内外较少见 [12], 这可能与本地区部分人喜爱饲养小啮齿类动物为宠物有关, 石膏样小孢子菌常寄生于小啮齿类动物皮毛中, 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甲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