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初探
范文

    匡露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渗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语文课程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与健康思想,真正体现核心素养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4-153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初步掌握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提升学生汉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氛围过度紧张,教师专注地传授知识,与学生互动较少,与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其实小学语文课堂不宜变得严肃紧张,课堂氛围应该是宽松活泼的,遵循学生成长和学习规律。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特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对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动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二、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通常文字较多,主观性的东西较多。课前预习可以达到一个学生提前熟悉语文学习内容,自主思考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后复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还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在进行《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对该课文进行预习,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花生是什么样子的,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花生有什么好处,再通过课文阅读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这些提问,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巩固他们的记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在教育事业中的不断推进,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文字性、理解性的东西居多,在小学这个阶段,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熟悉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直观形象向学生呈现课堂内容,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如若语文教师纯粹地向学生讲述这篇课文的好词好句,学生能够接受并理解关于圆明园的知识点只有这些句子,在学生的脑海里只会产生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前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准备好,可以是图片形式,也可以是视频形式,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示,与课本内容相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现在大多数小学都已经开设了白板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就一定要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运用高效、有利的教学模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观看完以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谈谈启发,教师再做最后的补充。相信运用这样的方法,一定可以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团结互助的美好品德,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体会到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正确的运用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想要深入剖析文章作者想要传达的深意则必须要有缜密的思维能力,然而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够缜密,他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只能够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对于深层次的内容无法做到准确理解。所以,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白杨》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当我们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会发现文章的内容就要就是歌颂白杨这种植物,然而实际上文章中还蕴含深意,作者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歌颂白杨,借物喻人,主要是希望能够赞颂那些为建设边疆而奉献的工作人员。语文教师在讲这篇课文时,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师先要求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找到那些描写白杨树优秀品质的句子。学生们找出了这些句子:白杨能够在没有山没有水的地方生存;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软弱”。教师继续进行提问:“为什么作者使用这几个词语去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此时学生并不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继续提问:在文章的最后几段,作者没有继续描写白杨树,而是写“爸爸”、“妈妈”和“孩子们”,这是什么寓意呢?这时已经有很多学生意识到原来作者笔下的白杨就是人物的一个缩影,这里所指的人物并不是单指某一个人,而是无数名在边疆辛勤工作的人员,这些人群有着和白杨一样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采用这种逐步启发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5.合理的课堂作业形式,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课堂空闲时间,教师常会布置一些作业,但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常是背诵文章、默写字词等内容。这种作业形式,学生完成时大多是敷衍教师的,而且起不到太大的意义。要想以作业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这样来布置课堂作业,例如《晏子使楚》這一内容的作业布置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班级图书角中寻找与它相关的资料,并请学生将自己寻找的资料与其它同学分享,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感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景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54-155.

    [2]成莉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8(34):3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1:39